近日,我们收到了重庆赵女士的投诉,她11岁的儿子在玩手游时,两周内陆续为该游戏充值了3000余元,赵女士多次联系该游戏公司并按照要求提供了相应的证明材料,可对方始终没有给予明确答复,此时目前已陷入僵局……
而在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下文简称“标准”),为解决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退费纠纷提供了参考,但从具体条例来看,对于想要全额退款的家长来说,或许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
01
划清责任界限
家长厂商都不能“甩锅”
在该标准出炉之前,围绕未成年人游戏、直播充值责任归属的问题一直都有争论,赵女士认为平台在充值阶段应该设置验证机制,而且小孩对钱没有概念,所以才会不断往游戏或直播充值。
但游戏平台的答复是自己已经做到告知义务,而且有成年人的身份证、验证消息和银行卡付款密钥,平台无法辨别充值者为未成年,所以是家长自己疏于管理,不应退款……
标准对未成年人充值数额上限予以了明确规定
那么,结合新标准来看,赵女士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这次标准就要求平台对未成年人的消费金额进行限制:未满8岁的用户完全禁止充值任何金额,8到16岁的用户,一次充值不能超过50元,每个月累计不能超过200元,16到18岁的青少年,一次充值不能超过100元,每个月累计不能超过400元。超过此标准就需要协商退款,这意味着只要确定是未成年人充值,游戏公司就应该予以赵女士退款。
不过,对于未成年人充值后的退款细则,新标准可能会给家长朋友泼一盆冷水——如果游戏公司有合规健全的防沉迷功能,但家长自己忽视对孩子的管理教育,甚至主动却帮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比如把自己或者其他大人的身份证给孩子去实名,或帮助未成年人通过人脸识别等认证,那么就需要按具体情况,由家长承担30%~70%的责任,如果家长方重复出现多次过错行为,甚至可能要承担全部责任。
除此之外,标准还指出,家长应该特别管理好自己的银行卡、支付账号、密码等信息,从源头上就堵住未成年人乱充值的行为,如果自己泄露了支付信息给孩子,那家长也要承担责任。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案例而言,家长都不可能拿到游戏或直播平台的全额退款了。
02
平台有防沉迷设置
就真的就占理?
事实上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的案例并不新鲜,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升级,现阶段绝大多数主流游戏公司均实行了非常严格的防沉迷系统,需要多重身份认证和人脸识别,从法规上来说确实做到了应尽义务,但我们反过来想,为什么未成年人要充值,不就是因为游戏本身就是定位未成年人的么?
虽然大多数都有家长的实名认证,但你相信平台不知道绝大多数用户都是未成年人么?而且相当多的游戏还内置了聊天系统,这些聊天群没有入群门槛,甚至是默认入群,然后玩家可以在聊天群内交流如何充值、购买游戏道具,攀比风气盛行,这些情况难道平台是不知道么?
租号商家屡见不鲜
所以,我认为平台虽然在法理上做到了合规合法,但显然也钻了人性的空子,而且未成年人游戏的伴生市场也非常庞大:你没有账号,我可以租给你,保证你能登陆正常玩;你没有手机我也可以租给你,现在未成年人租手机玩游戏也不算新闻了;甚至还有不少卖家在做“代审脸”的业务……
虽然这些租赁方一定会提示“未成年人禁止下单”,但在实际交易时不会主动询问核实租号者的年龄身份,毕竟他们也心知肚明需要这些服务的是谁……
总体来说,未成年人网络付费的问题不会因为一个新标准的颁布就画下句点,毕竟这也不是第一个相关条例了,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作为一个游戏老玩家我只能说:培养孩子正确的游戏观很重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多玩一些真正的好游戏,假以时日,他就会渐渐放弃这些需要大量充值的氪金游戏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85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