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陈远扬
每个周三下午,江依红都会来到四川资阳安岳县乐至街小学授课。而他与学校结缘的背后,则是因为安岳曲剧。
安岳曲剧起源于明清时期,由四川清音、陕西郿鄠戏、四川扬琴剧等戏曲相互融合发展而来,全盛时期与川剧相映生辉,在当地被称为“小川剧”。2014年,安岳曲剧被纳入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
作为安岳曲剧县级传承人、安岳县戏曲协会理事,江依红不仅要教戏曲动作,也肩负起曲剧文化传承的重任。近日,封面新闻记者前往安岳,了解安岳曲剧独树一帜背后的故事。
江依红。
发展
起源于明清如今已是省级非遗
与江依红的见面,还要从他的师父王光荣说起。作为安岳县的川剧大师,王光荣曾任安岳县川剧团团长,获过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省从艺三十年以上艺术人员”荣誉,国家荣誉二级演员。
王光荣。
在王光荣家中,记者看到多张其过去扮演武生表演的老照片。
“最开始我就是学的川剧。”江依红提到,安岳曲剧离不开川剧,其起源于明清,在保留曲艺曲牌的基础上,不断吸纳京剧、川剧及民间戏曲、歌舞的元素,通过历代艺人的创造、传承,形成了厚重清醇、刚柔兼备的鲜明特色,“比如说在表演形式上受川剧艺术影响较深,而在化妆、服装、舞台美术等方面以及舞蹈、台步等,又与歌剧、话剧比较相近。”
资料显示,安岳曲剧主要曲牌清音,起于古代的“连厢”剧,“花鼓”戏,发展成“郿鄠清唱”,在赵金花与吕绍尧二位戏角儿的潜心研究下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传来安岳后,吕氏“小玩友会”与范文伯、田月村的徒弟,又把清音剧《秋江》《裁衣》等传到各曲艺班社,而逐渐形成并流行开来。
安岳曲剧作品思想性强,内容健康,尤擅文戏,以轻歌曼舞题材与喜剧、灯戏为主,颂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演出内容有三小戏、《安安送米》《秋江》等;正戏如《孔雀胆》《窦娥冤》《秦香莲》等;喜剧《拉郎配》《唐伯虎点秋香》《三土地》等;惩恶扬善,扶正祛邪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如《墙头记》《五女拜寿》等传统道德教育戏。
此外,安岳曲剧的唱腔,或以曲艺曲牌套词;或以曲牌曲调作素材创腔作曲(特别是长段词与间奏)完成剧本要求成剧曲。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每行分老中青少、正反文武。表演按古典戏程式化结合现代歌舞手法。音乐伴奏是民族小乐队(打击乐是苏锣苏钗,其他管弦、高中低配齐)。舞美、化妆、服装与越剧、黄梅戏、川剧、歌剧借鉴取长。
“安岳曲剧又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江依红举例称,与南充曲剧相比,如《秋江》《尼姑下山》等作品,南充是扬琴坐唱,而当地则是月调连套曲体舞台表演曲剧,“它可以说在曲剧这个领域独树一帜。”
2014年,安岳曲剧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传承
戏曲进校园兴趣班开始萌芽
无论是1954年出生的江依红,抑或是1939年出生的王光荣,采访中,两人都感叹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川剧和曲剧艺术的没落。
“以前每个乡镇都有唱戏的万年台,我们下乡演出场场爆满。”江依红回忆道,辉煌时期,全省各地相继成立了十多个曲艺团,而如今只有安岳唯一一个曲剧团了。
为传承弘扬曲剧等传统文化,江依红又提到另一个关键人物——邹连科。据悉,由于曲剧历史悠久,分布区域较广,又是多种戏剧改编后形成的特殊剧种。为了最大程度地搜集曲剧种类,邹连科从曲牌名到曲谱分门别类进行搜集、整理。城里找不到的就到村里去询问,安岳搜不够的就辐射到周边地区,邹连科几乎走遍了整个四川,最后通过手写将古典、现代、乡村人情、社会风貌等体裁的剧本整理成册。
安岳曲剧演出。
剧本有了,还需要新鲜血液加入,“戏曲进校园”成为一个重要窗口。
6月5日下午,在乐至街小学的舞蹈室,江依红正与学校舞蹈老师交流戏曲技艺,做好授课前准备工作。下课铃响起,十几名学生来到舞蹈室,在老师的指导协助下穿好戏曲服装。教学中,江依红详细讲解戏曲动作要点,包括手势的形状、身体的姿态等,并通过示范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正确的动作。
安岳县乐至街小学曲剧班登台表演。
“因为学习有一个长期过程,目前只招收了四年级有兴趣的学生加入。”江依红解释说,希望这堂课能打开学生们了解曲剧的一扇窗,并通过他们能进一步传播和推广,“还是发现了一些苗子,希望这一批人中有未来安岳曲剧的中坚力量。”
江依红指导学生。
江依红正在进行造型指导。(潘政吉 摄)
安岳县文联主要负责人也表示,“戏曲进校园”活动是“安柠石光·艺脉传承”系列活动之一,今后将继续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传承路径,让更多青少年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80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