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前日军势如破竹, 结果次年就寸步难行, 这是为何?

博士探百年2024-06-05 22:28:16  59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8月,日本兵临上海,淞沪会战爆发。

国民党和日军共投入了将近100万兵力,国军足足出动了70万人,结果还是没打过日军的20万人。

蒋介石几乎尽数调集了国军精锐,最终靠着25万人的血肉之躯拼掉了日军9万人,成功打掉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

而最重要的是,在1937年,日军打完了淞沪会战,依旧势如破竹地拿下了南京,并且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极大程度地助长了侵略的嚣张气焰,日占区的面积也在飞速的与日俱增。

但到了1938年,日军的侵略就显得有些后劲不足,甚至很长时间都寸步难行,这又是为什么呢?

难道说淞沪会战真的如同国民党想的那样,改变了日军侵华的走势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这只不过是国民党在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中国抗战的走向

客观地来讲,日本进攻中国,其实只有三条路线可以走,这是仅有的选择,没有之一。

这三条线分别是陇海、平汉和津浦线。

这三条线中,除了陇海线是东西走向之外,其他都是南北走向。

但在花园口决堤后,陇海线基本已经没得打,或者说,陇海线只能作为一个备选,而不能作为主要的进攻策略。

因为但凡是研究过中国历史的都知道,由北向南攻下四川,纯属痴人说梦,由南到北拿下陕西,也同样是难上加难。

剑阁等天险就注定了四川和陕西虽然相连,但对日军的重武器来说是完全割裂的。

所以,日军的打法其实也就明了了,那就是沿着陇海和平汉线形成日占区,进而占领湖南湖北,从东面沿长江进攻重庆

他们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只不过交通线不断被切断,所以才会捉襟见肘。

再仔细分析一下,就算是淞沪会战胜利,日军真的会改变进攻方向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进攻上海只是一个添头罢了,无论如何,日军已经打到了长三角,南京是必然会丢的。

而丢上海也只是时间问题,也是必然发生的,绝非什么国民党的战略安排。

如果上海没丢,日军也会沿着津浦路抵达南京,先取南京,再取上海,总体来说区别不大。

国民政府依旧只能选择退往重庆,这是唯一可能的解法。

所以,整个抗日战争,其实从南京沦陷那一刻,就已经变成明牌在打了,不存在什么所谓的破局奇招,打的就是一个持久战。

而在南京沦陷之前,日军的推进也可以用神速来形容。

毕竟在重武器的绝对优势面前,一切抵抗都只不过是拖延时间罢了,遇到正面抵抗,直接就是坦克大炮压过去,攻城也同样是如履平地。

在上海沦陷之后,国军精锐尽失,上来的有很多都是地方抽调出来的新兵蛋子,有些广西的汉子甚至连像样的胶鞋都没有,踩着一双草鞋就去前线杀鬼子。

很多人此时都认为,中国已经彻底没了希望。

汪精卫也正是此时开始变节的,他认为在绝对的优势面前,中国没有任何机会,还不如早早投降,还能少死点人。

在南京大屠杀后,这种投降的气焰更是弥漫了整个中国。

直到次年5月,毛主席的一篇论持久战,再加上日军此时的处境,终于点醒了所有中国人。

原来日军也并不是那么不可一世,原来日本也有疲软的一天。

可以说《论持久战》在那个思想混乱,战降不定的年代,给中国的抗战打了一剂强心针。

这正是毛主席凭借着军事和战略眼光分析出来的,其结论就是日本必败,中国必胜,而且抗战一定是持久战。

追求速胜和投降派,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

不能速胜的原因很简单,是日本短时间内军事实力还跟得上,不可能放弃眼前的肥肉。

日本必败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日本的补给线会被无限拉长,再加上日占区并不是完全稳固的,敌后也同样有大量我们的人,日本最终会被拖死,失去一战之力。

事实正如主席所预料,从1938年开始,日军进犯的脚步就越来越慢,直到停滞。

侵略战变治安战

1938年6月11日,武汉会战正式开始,这是抗日战争中战略防御阶段持续最久,并且歼敌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虽然最终日军占领武汉,但可以说是伤筋动骨,完全没了之前速胜的势头。

日军用了将近5个月,拿下了一座空城,而国民政府则从容撤退,完全没了淞沪会战之后的混乱。

此时,日占区已经从北到南连成一片,北起东三省,南至武汉,中国东部几乎被日军完全占领。

而中国当时最富裕的地方就是环渤海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但此时都尽数落入日本手中。

不过,1938年一整年,日军除了打了一个武汉会战,占领了一座空城之外,就没闹出什么动静。

相比于1937年的光速推进,占领北京、上海、南京的速度,日军今年的推进速度明显慢了很多。

日军用大量的精力成功连上了南京以北的日占区,但事实这些日占区真的连到一起就可以保证无虞吗?

根据统计,日本侵华共出动过700万兵力,巅峰时期中国本土驻扎有410万人,在抗日战争结束时滞留在中国本土的还有100万人。

而1937-1938年这两年,正是日本侵华的巅峰。

假设此时日军有400万人驻扎在中国,那么分到这些日占区中,他们真的控制得了这么大的地盘吗?

其实,从1938年开始,我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就活跃了起来,而面对幅员辽阔的中国,不可能一直靠汽车来运送补给,什么神仙也打不起这种富裕仗。

而铁路这种东西摆在那里,就如同靶子一样,八路军隔三岔五就去炸一次,弄得日军苦不堪言。

补给跟不上,行军的速度自然快不起来,这是其一。

其二,日军此时侵略战争的脚步已经停下,转而开始进行所谓的“治安战”,也就是肃清日占区的抗日力量,巩固他们的统治。

但是,中国人对日本的恨是在骨子里的,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地“肃清”就能解决问题的,也不是短短几年就能消灭这种仇恨的。

但日军又不能不搞治安战,否则日占区成天鸡飞狗跳,前线怎么可能稳得下来。

治安战打起来之后,日占区的确稳定了不少,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就是我党的抗日根据地在敌后如同开花一般,并且打的全都是游击战。

日军被迫分兵到后方进行“扫荡”,日占区也需要大量的人,这就导致本来就不多的日军再次分兵。

此时的日军本来就有些打不太动了,向南打吧,当时的闽赣地区相对贫穷,也没什么战略意义,打下来还要分兵去守,补给又要增加不少。

不打吧,重庆又打不下来,只能干耗。

所以,日军进入到了一个进退两难,打和不打都不对的时期。

正因如此,其实此时的抗日战争就已经胜利了,因为日本对华入侵已经不可能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日本兵是厉害,但就他们这仨瓜俩枣的补给,和这点人,想要吞下中国,的确是有些想多了。

日军唯一获胜的可能,就是先吃掉华东,然后用个十几年巩固成东北那种模式,才有可能继续南下。

而日军想要一口吃个胖子,最终也只能自己咽下进退两难的苦果。

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多次计划进攻重庆,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此时的日军补给已经非常吃紧,等到1938年过完,日军甚至已经到了很难组织起大型进攻的程度了,只能龟缩在日占区中,看看能不能榨出点油水。

而在这之后,日军仅仅在1944年占领了湖南和广西,就再也没了什么大的动作。

当然了, 补给线一直遭到破坏,日军可以展开“扫荡”补充,而没人的问题更好解决,龟缩在日占区耗着就行了。

那为什么日本侵华最终会失败呢?

只能怪日本人心不足,为了搞来大量的石油和橡胶,开始同步进攻东南亚,甚至还惹上了美国。

再度分兵 终究溃败

1941年12月7日,此时的日本在中国已经摄取不到任何利益,侵略战争连年僵持,寸步难行,而驻华日军的开销和补给成了大问题。

日本感叹道自己可能会日薄西山,因此又喊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准备在东南亚搞事。

并且因为中国问题,美日矛盾早已经非常尖锐,日本也知道,美国迟早有一天会跨越大洋,驰援中国。

与其等到这一天,不如直接先下手为强,自己先对美国动手。

而在这之前,美国已经对日本进行了禁运,等到了1941年9月,美国更是停止了所有对日贸易。

因此,日本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这是一次豪赌,赌赢了很有可能让日本可以长期吸中国的血,即便是一时半会拿不下中国,也能获得大量的利益。

赌输了,日本基本可以宣告覆灭。

但是,此时的日本除了梭哈,似乎也没别的选择了。

于是在12月7日,日本集结部队偷袭了美国珍珠港,击沉了美国20艘军舰,击毁260架飞机。

美国太平洋舰队基本被摧毁,这也直接惹怒了美国。

既然你日本想掀桌子,那就大家都别玩了。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确对他们产生了不小的作用,南亚的海上压力一下就减轻了,日军的物资也可以在海上大摇大摆地进行运输。

在偷袭珍珠港后,日本还趁着美国没缓过气来,直接和英国人翻脸,打死了1200多人,占领了香港

而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也同时遭到了日本的攻击,这一下还直接导致英国丧失了南亚的制海权、制空权和殖民地,整个南亚都落入到了日本的手中。

甚至包括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群岛、新几内亚等地都被日军占领,甚至澳大利亚都遭到了日本的进攻,只不过是体量太大日军吃不下。

有人说,偷袭珍珠港是日军的自杀行为。

其实恰恰相反,偷袭珍珠港彻底盘活了已经正在等死的日本,给侵华日军又注入了活力。

如果不是偷袭珍珠港的话,可能日军在1942年左右就会死在内外夹击的困局之中。

而此时,日军已经坐拥大半个太平洋,还控制住了新加坡这个链接亚欧非澳四洲的超级水上枢纽。

但一切都需要付出代价,日军偷袭珍珠港的不彻底,再加上严重低估美国的力量,也导致了强烈的反噬。

很快,美国就卷土重来,在太平洋上步步紧逼,此时的日军已经兵分三路,一路占领东南亚,一路占领中国本土,另一路还要防守太平洋战场。

而此时日军的主战场就是太平洋战场。

因为这直接威胁到日本本土的安危,所以日军也非常重视,甚至直接抽调了不少驻华日军。

这就是为何巅峰时期,驻华日军有400多万,而日本投降的时候只有100万人在中国,是因为日本的人真的不够,只有抽调这一条路可以走。

要知道在1938年后,中日在中国本土就没进行过特别大型的战役了,除了守广西和长沙打了两次之外,日军根本没损失多少。

那300多万人,大多数都死在了太平洋战场上。

很快,日军就开始节节败退,太平洋战争的溃败,也加速了日军在中国的失败。

1945年,伴随着关岛的沦陷,日本的“绝对国防圈”被打破,无数美军的轰炸机从关岛起飞,直接对日本本土进行了无差别轰炸。

而此时的驻华日军则继续减少,中国守军也开始发起了战略大反攻,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攻中被我们击毙的伪军可一点都不比日本正规军少,此时的日本正规军都躲在后面瑟瑟发抖呢。

等到日本投降前夕,在中国驻扎的鬼子穷到什么程度呢?

有很多人都拿出了自己的武器、军刀这些好东西,只为了和当地的游击队换一口饭吃。

为了一碗饺子,他们就能拿出几挺马克沁,这一点都不是夸张的说法。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字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艰苦卓绝的抗战胜利。

历史属于人民,属于每一个抗战者,我们也应该感念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正是有了他们的誓死抵抗,才有了我们这一代的幸福生活。

时至今日,我们也感慨《论持久战》的前瞻性,日本从吞下华东,匆忙发动武汉战役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一败涂地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7744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