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6月7日消息(记者邸文炯实习生魏晋雪)“有这一场雨,今年的包谷、洋芋就不愁了。”“就是,就是,最近有点干,这场雨及时。”
坐在安置点宽敞明亮的客厅里,74岁的何恒俊和他的邻居何炳吉聊起了家常,刚刚下的这场雨解救了地里的庄稼,也让两位老人心里暖滋滋的。
何恒俊和何炳吉都是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店子村前湾社人,得益于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于2023年年底搬进了新家,成了邻居。农闲时他们相互串串门,聊聊天,下下棋,写写字画,日子平淡也充实。
截至目前,通渭县已有444户搬出了深沟大山,搬离了危险地带。其中,集中安置点27个270户,进城安置51户,分散安置123户。
搬迁户何炳吉正在写字(央广网发 魏国江 摄)
从通渭县城出发,驱车十多分钟,就来到了平襄镇店子村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一排排崭新的独院二层小洋楼坐落有序,一条条水泥路将每家每户相互连通,各家各户都是青瓦白墙红砖院,金黄色的“耕读第”大门和木质对联无不彰显古朴、高雅。
何恒俊老人的新家占地面积196平米,其中建筑面积150平米,包括四室一厅一卫一厨,客厅宽敞明亮,字画、中堂悬挂其中,沙发、茶几、电视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何恒俊的老伴张彩凤笑呵呵地说,楼上卧室,楼下客厅、厨房,既方便又干净,与以前的生活相比,就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政府补助了10万元,我们又贷了15万元的贴息贷款,政府还为我们安装了空气能暖气,现在我搬迁入住到了新房子。孩子上学、我们看病都比以前方便,我感到非常满意。”何恒俊说,以前住的前湾社,山大沟深,路不好走,房屋整体破旧。现在搬到这里,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搬迁户何恒俊家的客厅(央广网发 李娟 摄)
2023年,平襄镇店子村对前湾社在内4社40户的193人实施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其中,前湾社进行整社搬迁,将包括何恒俊在内的32户人,从危险的临崖临沟地带搬到了平地川间,实现了安居。
近年来,通渭县委、县政府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生活好”的目标,针对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现状,启动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用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量身定做“10+5+N”政策包,出台配套25条硬措施,坚持安置点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同步配套,最大限度改善搬迁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7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