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绝大多数都有一个轰轰烈烈的开头,和一个魔幻的过程,以及一个惨烈的结局。
就像近代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运动可以说是旧时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的开头,那是相当振奋人心的,只要一个机会,一个口号,几个领导人,就能在一瞬间掀起全天下的反清之势,如同洪水猛兽,席卷大地。
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太平天国的势力就遍布了广西、湖南、江西等18个省,攻下600余座城市,兵力一度达到50万以上。
但到了中后期,太平天国却变得越发荒诞,过去那些“平等一家”、“平均分配”的理念,早已化为泡影,大王只顾着杀小王,享清福,小王们则忙着建宫殿,选美人,而大王小王定下的那些奇葩规定,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太平天国大改名
在当年永安建制的时候,太平天国一共分封了六个王,分别是东、南、西、北、翼王以及天王。然而在“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的封王数量却一路飙升到了2700余人,王爷们直接变成了班长。
除了执着于封王外,太平天国还很热衷改名。一直以来,我们都将这个政权称作“太平天国”,但其实,它真正的名字应该是叫“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1861年正月,天王洪秀全忽然有感而发,决定给“太平天国”这个国名升升级,于是下发谕旨,将“太平天国”改成了“上帝天国”,以求借着上帝的力量来逆转颓势。
然而,这道谕旨还来得及实行,洪秀全又临时换了主意,将“上帝天国”改成了“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从此以后,天国的文书、印文都得在原来的“太平天国”前加上“天父天兄天王”,一共10个字,这等冗长的国名,估计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找不出几个来。
国名都一连改了两次,那地名自然也没有逃脱“升级”的命运。
1853年3月,洪秀全在文武百官、平民百姓的跪迎欢呼中,进入了金陵城。不久后,太平天国定都金陵(南京),改名为天京。这个改名其实还挺正常的,毕竟它是太平天国的首都,改个“天”字合情合理。
在历史上,北京就曾多次改名,比如元朝将中都改成大都,明朝将大都改成北平,朱棣称帝后,又将都城迁往封地北平,改名北京。
不过,除了金陵改名成功之外,太平天国给其他地方改的名,那就是一个比一个离谱。
各省的奇葩别名
根据旧社会的制度,地方的名字一般不能和统治者的名字重合,所以在建安改制后,那些出现了六王名字的地名,基本都得变动,比如说改一个字或者加几笔变成另外的字,这其实也很正常,过去的各个王朝都有这种操作。
但问题是,太平天国不仅避讳地名,甚至连各省的名字都避讳。
像南王冯云山的“云”和“山”字,这两个字在地名中经常出现,仅仅是省名就有山东、山西和云南省,于是乎,太平天国便将山东和山西的“山”改成了珊瑚的“珊”,称珊东、珊西,又将云南的“云”改成了草字头的“芸”,称芸南省。
要知道,山东和山西是以太行山为界,所以才有了东、西之分,可现在一改,却完全脱离了本意。
云南原本是“彩云之南”,现在却没有了云,彻底失去了意境。
而武昌因为撞上了北王韦昌辉的“昌”,也改成了武玱。
还有西王萧朝贵的“贵”字,贵州省为了避讳西王的名字,直接将“贵”改成了“桂”,称桂州省。
简称为“桂”的广西虽然没有惹到任何一位王,但它可是太平天国的发祥地,这么有福气的地方,怎么可以用广信(古代岭南的政治、经济中心)以西这种平庸的名字呢,当然得带个“福”字,所以就叫桂福省。
和福地广西相对的,则是罪地天津。在清朝,位于京城边上的天津等地都是由中央直接管辖,所以这些地区被称之为直隶省。
不过在太平天国看来,直隶省是由满清全权统辖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罪地,所以当太平军打到天津时,就给它改名为罪隶省。
而罪隶省的首府天津,自带一个“天”字,这也是万万不行的,于是就有了“添”津。同样的,奉天的“天”也改成了“添”。
但到了浙江这儿,却又主动加上了一个“天”字,变成浙江天省,在其上的则是苏福省。
还有同样跟六王不沾边的台湾,却和云南一样带了个草字头,变成了“苔”湾,这可能是担心“芸”南太寂寞了吧。
在太平天国的一通胡乱篡改下,全国很多地名都被迫换了一个样,甚至连太平天国没到达的地方,都被大王小王们给改了,从此便带上了一股没文化的土气。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在太平天国,王的权力和地位至高无上,所以凡是姓王的人,统统都得改姓,改成“汪”姓或者“黄”姓。
实际上,从改国名、地名和姓氏这些方面就能看出,太平天国依旧浸染在封建制度下,其内部相当不严谨,更没有一个切实的革命纲领,所以它来的快,走的也快,就像一道划破黑夜的闪电,来时惊天动地,给漆黑的大地带来了一瞬间的光明,但声轰鸣过后,却只留下一地鸡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7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