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给《辛德勒的名单》打低分后,今年网友们又开始抵制迪士尼了。和去年10月一样,线下的“巴以冲突”再次导致线上的“社交媒体大战”,席卷全球。不过,去年的社交媒体风向主要脉络表现为先偏向以色列后偏向巴勒斯坦,而到了今年支持巴勒斯坦成为了主流声音。
数千名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庆祝加沙地带停火(图源:微博)
这也将众星云集的名利场撕成两半。支持巴勒斯坦的被网友们簇拥,支持以色列的被刷屏谩骂。最不讨喜的是为两国无辜百姓祈祷的中立派,因为在网友眼中,“中立意味着支持压迫”。
表态的旋风也刮到了中国。由于点赞支持以色列相关帖子,原本备受期待,即将于本周五登上《歌手2024》的欧美歌手Charlie Puth遭到中国网友大规模抵制,目前尚不知能否如期出席;被发现为以色列捐款200万美金的迪士尼也同样风向逆转,大批网友涌向迪士尼官方直播间,主播被骂到只能戴上写有“PEACE&LOVE世界和平”的白纸,继续完成工作。
Charlie Puth删除twitter及评论截图(图源:微博)
香奈儿、纪梵希、可口可乐、星巴克、麦当劳或因捐款,或因有以色列资本介入,都遭到了抵制。至此,中国网友已浩浩荡荡加入这场世界级社交舆论战。
正如蔓延二十年的巴以冲突至今仍未停战一样,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这场线上的“社交舆论战”也很难迎来真正的终点。
第二次“社交舆论战”
加沙地带战火连天的同时,欧美明星们也登上了“舆论战场”。
站巴勒斯坦还是以色列,成为网友判别明星的直接标准。在一向与以色列资本往来甚密的好莱坞,公开支持巴勒斯坦对于大部分明星来说,是一种“冒险的选择”,这在去年10月已经得到验证。但如今来看,有越来越多的明星站在巴勒斯坦一边。
刚刚结束的戛纳红毯上,“大魔王”Cate Blanchett“惊天一掀”,前黑后白的礼服,调整为绿色的内衬以及象征着荣誉与光芒的红毯,在此刻构成了巴勒斯坦国旗,以及戛纳红毯最具话题性的一刻。
Cate Blanchett戛纳红毯照片(图源:微博)
超模Bella Hadid则头戴象征巴勒斯坦团结及身份标志的头巾亮相戛纳红毯,其礼服也来自巴勒斯坦设计师。Bella Hadid随后也在Instagram上表态,“永远解放巴勒斯坦”。
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评委,摩洛哥导演Asmae El Moudir将巴勒斯坦国旗绣在手套上,打破了“巴勒斯坦国旗不得出现在公共场合”的禁令,通过和现场媒体打招呼的镜头,将巴勒斯坦国旗展现给全球观众。事后,Asmae El Moudir还用阿拉伯语、法语、英语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一直喜欢在黑暗的时候加一些颜色。”
Asmae El Moudir在戛纳红毯展示手套上的巴勒斯坦国旗相比于去年10月,今年加入这场“社媒舆论战”的明星更多,掀起的舆论反应也更激烈。
支持巴勒斯坦的欧美明星会得到网友们的强力支持。Hailey Bieber前后转发四家巴勒斯坦慈善组织的筹款信息,号召粉丝为巴勒斯坦难民捐款;Ariana Grande也转发巴勒斯坦基金会链接;Dua Lipa发布ins,呼吁加沙停火;Katy Perry点赞联合国ins,支持巴勒斯坦。
Katyperry点赞联合国ins(左)Hailey Bieber转发筹款信息(右)(图源:小红书)???????Ariana Grande、Dua Lipa也是3月“白宫联合签名“活动的参与者,包括Adam Lambert、Drake、Jennifer Lopez、Selena Gomez、GiGi Hadid、Bella Hadid在内的上百位明星都参与了此次活动。名单之外的明星则遭到了欧美网友不同程度的关注与嘲讽。比如此次默不作声的Rihanna、Taylor Swift、Beyoncé,粉丝在他们的社交媒体下疯狂留言,质问其为何不表态,甚至发起脱粉运动。这其中原因众多。最直接的是商业考量,去年10月的“社媒舆论战”让不少公开支持巴勒斯坦的明星丢了工作。Bella Hadid发布呼吁关注加沙地带长文后不到半个月,美妆品牌CT宣布终止合作,Bella Hadid则称“我不害怕失去模特工作,我将继续就巴勒斯坦问题发声”,更不要提传言中因反对以色列被“移花接木”的侃爷Kanye West,此番种种都让大部分欧美明星噤若寒蝉,不愿趟这趟浑水。
舆论变化也是造成明星不敢发声的重要原因。2021年Rihanna也曾发文称“看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现在的惨状我心都碎了,惨不忍睹!两国无辜的孩子只能在掩体下面瑟瑟发抖。”但却被网友攻击“过于中立”,认为其“保持中立就是支持压迫”。至于曾站队以色列的Justin Bieber、Natalie Portman等明星的社交媒体则全面沦陷。在Justin Bieber的Instagram评论区,大批粉丝留言,“你支持的男人正在屠杀那些崇拜你的孩子”“成千上万的人正在死亡,而你什么也没说。”并用巴勒斯坦国旗表情符号进行刷屏。
Justin Bieber评论区被刷屏在Instagram、X(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上,逼明星表态已经形成一股力量。在欧美网友们看来,这些明星纸醉金迷,过着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生活,却对正在发生的惨案熟视无睹,依旧寻欢作乐,没有承担起明星应尽的社会责任,甚至这股力量已经从虚拟的社交网络来到真实的生活空间。5月22日,在纽约的一家咖啡馆里,好莱坞演员Alec Baldwin被一名亲巴勒斯坦抗议者反反复复要求对着镜头说出“解放巴勒斯坦”。在被数次要求后,Alec Baldwin打掉了抗议者的手机。
中国网友加入“战场”???????
欧美明星的“社交战火”也烧到了中国。“反对断眉参加歌手,free Gaza”“抵制断眉,国家面前无偶像”,这些评论攻占了《歌手2024》的评论区,而一周前,当宣布欧美流行男歌手“断眉”Charlie Puth即将参加《歌手2024》时,评论区还是一水的“真要来啊!”“长沙秒变格莱美”。
《歌手2024》官博评论区截图(图源:微博)
起因是国外网友发现,Charlie Puth自2021年起不间断点赞支持以色列及犹太复国主义的帖子,被发现后,欧美网友要求其自证立场,身为犹太人的Charlie Puth保持沉默,亲生妹妹则在ins上直接表态,“I STAND WITH ISREAL”,自此开始受到欧美网友抵制。被抵制的不仅有Charlie Puth。六一儿童节当天,在微博、小红书等各种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抵制迪士尼的视频。这些视频大多都以迪士尼烟火表演的视频为背景,文案是“迪士尼的烟火正变成轰往加沙的炮弹”。
抵制迪士尼相关视频截图早在2023年10月13日,迪士尼就向以色列人道主义组织捐款200万美元,其中100万美元捐给了美国的红十字会以向以色列提供医疗服务等,另外还向以色列当地的非营利性机构捐款100万美元以帮助当地的儿童。这瞬间点燃国内网友的战斗欲。大批网友冲进迪士尼的官方直播间,对着主播刷屏留言,“你还好意思卖迪士尼的产品?你有没有良心?”“抵制迪士尼,从我做起。”最终迪士尼的主播只能用一张印有“PEACE&LOVE世界和平”的纸挡上脸直播卖货。
迪士尼直播间截图与此同时,一张写有“迪士尼CEO鲍勃·查佩克称‘没有中国市场,迪士尼也能过得很好’”的图片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疯传,进一步点燃了网友们义愤填膺的心情。但并没有人在意,这番激起网友愤慨的言论来自疫情期间,鲍勃·查佩克原意指迪士尼电影不能在国内上映,但全球票房依旧坚挺,流传到中国社交网络上时就已经被掐头去尾,模糊背景。网友们也并不知道,他们奋力辱骂的鲍勃·查佩克也早在2022年底便被辞去CEO职务,重新换上了此前在迪士尼担任CEO长达15年、致力于帮助迪士尼走进中国市场的罗伯特·艾格。
鲍勃·查佩克争议发言截图???也有部分网友注意到对于迪士尼的抵制有些不理智。认为迪士尼也曾在汶川地震捐款,上海迪士尼更是上海政府控股,为大量中国员工及残障人士提供工作岗位,不应该“一棒子打死”;也有网友认为,去不去迪士尼和支不支持巴勒斯坦其实没有本质关系......但这些争论没有终点,只是在不断加剧社交舆论场的反应。
抵制相关品牌的评论截图(左)(图源:抖音)迪士尼之外,已经有网友整理出一份包括香奈儿、纪梵希、可口可乐、星巴克、麦当劳、惠普在内的上百个品牌抵制名单,这些品牌有些是给以色列捐款的,有些是以色列资本投资的,但在网友们看来,这些品牌没有区别,都应该被抵制。似乎抵制是唯一表达支持的方式。
没有真正的赢家
其实从去年10月开始,中文互联网就已参与这场“全球舆论战”。彼时最轰动的事件是,反映犹太种族大屠杀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被狂打一星。最开始受到冲击的是豆瓣,但《辛德勒的名单》有超过一百万观众给出了五星评价,所以观感并不明显。直到来到参与评价相对较少的B站,分数直接从9.1被打到4.1。
去年《辛德勒的名单》的B站评分??????????????国内网友如此义愤填膺的一部分原因是,通过互联网提供“代偿参与感”。不得不承认,“巴以冲突”是一个发生在西方世界,天然与中国网友距离较远的国际事件。因此能够看到国外网友们主要集中在倒逼明星表态,以及线下的实际抗议活动。
美国高校为巴勒斯坦发声此前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内的多所美国顶尖高校都爆发抗议运动,尤其以哥伦比亚大学为盛,4月份的集会甚至警方开始介入,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批学生、教授被警察暴力拖走的视频,而学生们则依旧高呼“为你们感到羞耻”和“团结的学生永远不会被打败”等口号。而国内对于巴以问题的讨论,则相对没有那么多“在场”的成分,更多的是基于情绪的传播。网友们也通过这种传播,完成自己的“正义使命”。
此次“巴以冲突”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于是大批加沙儿童的生活惨状成为国内社交媒体传播的主流内容,除了前文提到的“迪士尼的烟火正变成轰往加沙的炮弹”之外,给小猫吃面包却被小猫反推回来的小男孩、穿着米老鼠图案衣服的加沙女童、认认真真写下遗书的巴勒斯坦女孩,都在反复刺激着网友们的情绪。
加沙儿童生活现状图片???这些内容流向不同的平台,也因各自平台不同调性和气质,产生不一样的互动方式。比如在抖音,情绪化的短视频和文案更容易得到传播。这种情绪一般分为“大情绪”和“小情绪”两种,前者以国与国的之间联系为基底,“现在的巴勒斯坦就是百年前的我们”“我们也曾像巴勒斯坦一样无助”,这些将巴勒斯坦如今的遭遇与近现代的中国相联系的内容,直接引起国内用户共鸣;后者则主要以儿童、动物此类更具象、微小的个体为传播主体,能够让用户快速得到情感链接。
相关文案视频截图小红书上的“巴以冲突”也有“大情绪”和“小情绪”。这里的“大情绪”是对勇于发声的欧美女明星的集体褒奖,“小情绪”则化为对女明星用以表达立场的服装的细节分析,比如Cate Blanchett的礼服来自哪位设计师,GiGi Hadid的头巾用了哪种材质,又代表何种意义。除此之外,小红书上还出现了很多“小情绪”的“在地表达”,比如会有小红书用户发布张贴巴勒斯坦国旗、涂鸦、彩绘,以及向巴勒斯坦国家机构捐款等内容的帖子,并号召其他小红书用户跟上,这种帖子也很容易被同一城市的用户刷到。由于小红书这种独一无二的用户连接与在地性,这些内容往往会快速得到其他用户响应。
“小情绪”文案微博和豆瓣则是两个极端。微博是集体化的大众舆论场,关于“巴以冲突”的热门内容还是以热搜榜的形式呈现,并没有以上两个平台基于信息流推荐而成的高密度内容包裹;豆瓣关于“巴以冲突”的讨论则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几个大组里,水花不及抖音、小红书;去年发生”打低分事件”的B站,今年则是悄无声息。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让曾经距离遥远的地缘政治事件变得如同邻里家常一般可被讨论,每个人都拥有点评、分析以及号召的权利。但在社交场的嘈杂声音之外,我们需要明白,发声不代表有权利施行个体暴行,不要让充满善意的发心,经由网络最终化为一端对另一端的分化与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