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以前的甲骨文早已发现, 为何却一直隐藏?

永卓学周易2024-06-03 12:37:27  177

一提到甲骨文,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殷墟甲骨文。

原因无它,殷墟出土了大量商代甲骨文。这大批甲骨的年代距今大约三千多年,绝大多数都是商代中晚期。

于是一些蠢货数盲就说,看哪,中国的甲骨文是公元前1300左右才出现的,比西亚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晚了上千年。

于是一些数盲蠢货也跟着说,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都比甲骨文早,所以中国的甲骨文是从西方传入的。

那么,甲骨文就是商代晚期才有的吗?

这一大堆成熟的文字,难道是凭空突然冒出来的?

哪怕我们用脚趾头想一想也知道。不可能。

考古学家们已经在郑州发现了年代属于商代早期的甲骨文。

1953年4月,郑州二里岗遗址出土1段牛肋骨,上刻3行11字,“乙丑贞:从受……七月又モ土羊”,也有人释为“又土羊乙贞从受十月”

郑州二里岗甲骨文

这段文字不论是写法还是格式都和殷墟甲骨文一模一样。

1954年9月,二里岗遗址CIT30探沟内又出土1件残骨器,上刻不完整的正三角形,中间有一个“ㄓ”字。

类似的零星发现在二里岗遗址还有很多,只是没有殷墟甲骨那么集中而且数量众多,所以相关的报道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对于甲骨文的印象都还停留在殷墟阶段。

二里岗遗址的发现已经可以明确将甲骨文的年代前推到至少大约3600年前的商代早期,然而这只是甲骨文成熟的最低下限。

商代以前的甲骨文有没有?在哪里?先来看看这个报道。

一篇淡黄的报道,刊登在1987年4月17日的《文物报》上。标题是《西安郊区出土一批原始甲骨文》。

这批甲骨文是198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花楼子遗址中发现的。研究表明这个遗址属于客省庄二期文化。

这是什么年代?

同样属于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太平遗址的测年数据显示,约为距今4150至3700年前。

这是商代以前的时代,属于文献中记录的夏朝时期!

也就是说,这批甲骨文属于商朝以前的夏朝!!!

《陕西长安花楼子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址发掘》中对这批甲骨文的描述如下:

由于是几十年前的报告,这份报告里的照片非常模糊,字体细小而且难以辨认,所以虽然考古报告已经明确指出这些甲骨文中“其结构形体,与殷墟卜辞,相差无几”,但是后来还是有些学者对照片表示怀疑,认为有可能是虫子咬的痕迹。

于是,从此之后,这个事关甲骨文起源的重大发现被人们淡忘了

直到周原甲骨文的横空出世。

陕西岐山县古周原凤雏村,发现了293片甲骨。甲骨上刻有文字,文字细小如芥籽,笔划细如秋毫,其中有一片甲骨仅2.7平方厘米,像小硬币大小,刻字面积仅1.7平方厘米,上面却刻有30个甲骨文,其字细若发丝,个别的字径还不足毫米!

周原微型甲骨

要不是拿着放大镜,要不是这些甲骨也是集中存放,眼神不好的人根本就看不清这是虫子咬的还是人刻的。

对比一下《陕西长安花楼子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址发掘》中那些甲骨文,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夏朝时候的甲骨文原来也是就这么小!小得简直就像是虫子咬的!

不过,要在这么多骨头上咬出这么多“与殷墟卜辞相差无几”的字来,那该是多有文化的虫子才能办得到?

这些虫子的智商,简直要比某些文盲数盲强多了!

让我们来看看发现夏朝甲骨文的西安花楼子遗址,看看这个地方有什么神奇之处。

当当当当!我们看到了什么?花楼子居然是在丰京和镐京之间!

丰镐之间的花楼子遗址

那里是周文王的都城!是周王朝的首都核心区!

同样发现了微型甲骨文的周原,则是周人的老家!

周人,是有虞氏的一支,他们使用的文字,是夏朝以前就已经广泛使用了几千年的有虞氏的文字。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甲骨文是有虞氏的文字!

甲骨文是有虞氏的文字!

甲骨文是有虞氏的文字!

甲骨文的年代,远远比夏朝更早,它是有虞氏的虞朝就在使用的文字!

周人是有虞氏的一支,他们在有虞氏的故地上建都,继承了有虞氏的文字。

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就是一个典型的有虞氏文化遗址。这里流行儿童瓮棺葬,与《礼记》记载的“有虞氏瓦棺”、“有虞氏瓦棺葬无服之殇”完全吻合!

看看半坡有虞氏文化的范围:

有虞氏王朝的主要范围

丰镐之间的花楼子遗址,正正好好就在半坡文化的核心区。

我们可以确凿无疑地说:西安丰镐地区是有虞氏王朝的一个文化重镇!

就在镐京东部发掘的太平遗址表明,这是一个在夏朝以前就非常繁荣的地区。

太平遗址

太平遗址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显示出这里与传说中的尧都陶寺有交流。

巧的是,尧都陶寺遗址里发现的陶文上,赫然有一个和甲骨文一模一样的“文”字!

这说明,夏代以前的通行文字,就是有虞氏的文字!

有虞氏的最显著特征有两个,一是制陶技术高度发达,而是流行瓮棺葬。

在舞阳贾湖,我们发现了年代最早的有虞氏文字,刻在龟壳上的一个“目”字,和几千年后殷墟流行的甲骨文一模一样。

贾湖有虞氏文字“目”

甲骨文“目”字

在贾湖文化的前身上山文化彩陶上,我们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五”字,与七千年前半坡文化有虞氏的“五”、与三千多年前甲骨文中的“五”字一模一样。

为什么?

因为数字五,就是五行之意,是有虞氏禘祭的黄帝之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65010.html
0
最新回复(5)
  • 跑动未央2024-06-05 09:57
    引用5
    看来我们虞氏老祖还是比较牜的[呲牙笑][呲牙笑]
  • 阿龙谈兵2024-06-05 09:18
    引用4
    [点赞]
  • 第三眼界2024-06-05 08:17
    引用3
    各有千秋,殊途同归。
  • 华夏影视Ⅱ2024-06-05 07:22
    引用2
    最早的文字应该画,后来是意,就是一个字讲述一件事,再后来慢慢独立,就像近代发明的“砼”字,人工石,混凝土的意思,还有“靈”字,巫师前面摆着三口人或畜在祈雨,研究古文很难很难,作者真是上心了[点赞]。
  • 温瑜聊教育2024-06-04 20:59
    引用1
    小编!你自己都是半瓶醋,只晃荡![笑着哭]8000年的甘肃大地湾遗址,出土一件器物上有十六个字符!看好了一个两个是刻符,连续16个已经算正经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