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害怕了, 美法劝俄冷静! 恐袭真凶是利益集团? 中国取得新成就

滇味新闻2024-03-30 07:25:25  103

莫斯科恐袭不断发酵,俄罗斯又接二连三的收到爆炸威胁,当下,谁是真凶恐怕并不重要。各方势力开始撰写阴谋论,美法两国纷纷劝俄罗斯冷静行事,如果事态持续恶化,整个欧洲恐怕凶多吉少;与此同时,中国再次迎来了两个好消息,上海行让德国记者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6大观点令世界为之赞叹;中国也将在7大领域推动设备更新,中国12英寸晶圆生产设备支出,或将领先全球。

莫斯科恐袭事件悬而未决,各个国家的表态令人摸不着头脑,这次的这场恐怖袭击难道真的是“伊斯兰国”干得吗?恐怕这背后的真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最近这几天,在莫斯科恐袭发生之后,俄罗斯又收到了多起爆炸威胁,为了不让悲剧再次上演,俄罗斯的执法人员只能万般小心的检查莫斯科的10多个购物中心。由此可见,针对莫斯科的恐怖袭击或许还没有彻底结束,那些藏在暗处的始作俑者可能还在策划新的恐怖行动。为了撇清关系,美国再三表示莫斯科恐袭跟自己无关,甚至还一直在强调,这件事跟乌克兰也没有关系。但是这种空洞的说辞,显然无法让俄罗斯信服,而且这种极力的辩解,还给人了一种泼墨画煤、越描越黑的感觉。

针对美国的说辞,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给出了一个反馈。

普京说:“美国正在试图让所有人相信,莫斯科近郊音乐厅的恐袭中没有乌克兰的身影,而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所为。俄方知道这起恐怖袭击是激进的伊斯兰分子实施的,但是俄方更关心其背后雇主究竟是谁?”与此同时,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发文称:“在这起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方面一直在为乌克兰开脱,美国试图通过提及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来为美国本身以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政府提供掩护。”为了验证俄方的猜测,扎哈罗娃还列举了历史上美国对中东事务的干预,称美国导致了一些极端组织出现并壮大,很多组织当下仍旧活跃在中东地区。扎哈罗娃表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对莫斯科近郊音乐厅恐袭事件负责,而美国此前有意无意地参与了该组织的创建过程,之后这个极端组织便开始在世界各地失控地发动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所以美国和“伊斯兰国”的关系很难不让人怀疑。如今,很多的专家和美国的退休人员都在公正地指出,华盛顿及其盟友在“伊斯兰国”的诞生和延续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最后扎哈罗娃还讽刺的说道:“如果美方能如此迅速地解决肯尼迪总统的谋杀案就好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肯尼迪总统死了60多年,仍旧未能沉冤得雪,美国到现在都没有弄清楚到底是谁杀了肯尼迪,也许刺杀肯尼迪的也是“伊斯兰国”。”我相信扎哈罗娃的这段话把很多人都逗笑了,这个“神来之笔”讽刺,直接扎到了美国的七寸上,让美国里外不是人。

眼看俄罗斯不相信美国的辩护,法国突然跳出来当和事佬,声称法国也遭受过“伊斯兰国”的威胁。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记者表示:“据法国掌握的情报显示,莫斯科音乐厅发生的袭击事件,的确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一个分支所为,该组织此前也多次试图在法国本土发动袭击。”说完这番话后,马克龙便警告俄罗斯:“不要利用此次袭击事件来加剧对乌克兰攻击,而且巴黎也已经向俄罗斯的安全机构提出了加强合作的邀请。”这个法国最近的确是越来越活跃了,整个欧洲数他最“积极”。而法国这次突然跑出来替乌克兰辩解,其实也是希望俄乌战争不要因为这场恐怖袭击而失控,真凶是谁并不重要,防止战争“外溢”才至关重要。从全局观的角度来看,马克龙的确做出一个正向的选择,因为现在有很多利益集团蠢蠢欲动,都想让这场俄乌冲突发展成更大规模大“空前”战争,对那些认为“混乱是阶梯”的资本大鳄来说,战争就是“资本沉淀”的机会。

莫斯科恐袭这件事其实挺引人深思的,你说跟美国有关吧,他也不可能完全有关,毕竟可能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绝对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你说跟乌克兰有关吧,乌克兰现在都自身难保了,那还敢闹出这么大动静,难道是想让俄罗斯加速军事行动的进程吗?你说跟欧洲其他国家有关吧,这要是真把俄罗斯给激怒了,那欧洲岂不是凶多吉少了吗?所以说,这场恐怖袭击背后的真相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弄清楚,但是很多利益相关方会借此机会制造“阴谋论”,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美国大选来临之前,这种骇人听闻的“黑天鹅”恐怕还会继续上演。

接下来咱们换换心情,来看一看中国迎来的两个好消息。首先,上海行让德国记者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6大观点令世界为之赞叹。

德国《商报》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在上海的最初几周如何改变我对中国的看法》。撰写该文章的德国驻华记者表示:“今年2月份他开始作为驻华记者在上海工作,和家人一起住在城西。上海这座经济大都市里的日常购物及早晨喧嚣的交通,与法兰克福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上海生活的这几周,他有6个明显的感悟。”

第1个感悟:上海非常国际化,是“中国制造”全球化的先行者,众多美欧企业在此落户,任何想要生活在“欧洲泡泡”中的人都能在上海轻松实现愿望。

第2个感悟:德国的“中国图像”需要更新了,德国需要重新审视发展壮大的中国。

第3个感悟:中国人做事没太多抱怨。在华德国人中流传着一句话:“文化冲击不是来中国时产生的,而是回德国后产生的。”中国人的工作效率非常高,而且价格十分低廉,实干精神是贯穿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条共同主线。

第4个感悟:中国人出门已经不用带现金了,快捷支付方便你我他,而讽刺的是,在上海只有一个地方需要用现金支付,那就是德国学校。

第5个感悟:私人生活是非政治性的。在与中国,人与人私下的交谈,一般都是谈论食物、天气或德国汽车。上海的出租车司机跟柏林的一样,都非常的健谈。

第6个感悟:中国的公共生活非常安全。上海几乎每一条车道和每一个庭院都被摄像头覆盖,如果有一辆摩托车被偷了,盗窃者很快就会被抓到。

所以说,中国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外国人只有亲自体会了才能深刻的了解,美西方的谣言也会因此不攻自破。

中国的第二个好消息:中国将在7大领域推动设备更新,中国12英寸晶圆生产设备支出,或将领先全球。

据央视网报道,今年,中国将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7大领域,推动设备更新,有望形成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首先,咱们会在家电、家具、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方面施行更新换代,有望释放万亿规模的市场潜力,其次,咱们还会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2030年前,每年至少需要新增投资2万亿元以上。除了设备更新,中国12英寸晶圆生产设备的支出,也将领先全球。据美国媒体报道,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组织,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将会在12英寸半导体工厂设备支出方面领先全球,未来4年,每年的投资都将达到300亿美元。美国媒体认为:“中国大陆的支出,将受到政府激励措施和国内自给自足政策的推动。受益于高性能计算应用带动先进制程节点推进扩张和存储市场的复苏。”中国这次对芯片领域的巨大投资,将会吸引来全世界各地的高精尖芯片人才,美西方的“卡脖子”政策也将因此遭受巨大冲击,中国或突破封锁,成为芯片领域的佼佼者。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618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