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骑兵像)
一是建州女真,二是海西女真,三是东海女真。
建州女真我们都很熟悉了,叱咤明末的努尔哈赤同志就是从这个部里走出来的,而且后来在努尔哈赤的发展过程中,他还逐步征服了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战争爆发的同时,一个叫做阿巴亥的姑娘走入了努尔哈赤的视野。
女真分为三部,即建州,海西,东海,而其中的海西又分为四部,也就是乌拉,哈达,辉发,叶赫。
阿巴亥,是海西乌拉部的族人,她的父亲满泰在兵变中被杀害,而他的叔父布占泰则出于政治联姻的目的,将阿巴亥嫁给了努尔哈赤。
因为那个时候努尔哈赤已经开始逐步统一女真三部,海西乌拉部也难免会受到努尔哈赤的压力。
与其把除建州女真之外的部族全都清除掉,反倒不如将他们降服,化为自己的力量,所以努尔哈赤也没想着把乌拉部赶尽杀绝,反而还先后把自己的两个侄女嫁给了布占泰。
努尔哈赤往布占泰这边送人,布占泰也不能含糊啊,也得示好于努尔哈赤,于是布占泰也把自己的侄女阿巴亥嫁给了努尔哈赤。
七岁,阿巴亥失去了父母,十二岁,阿巴亥在叔父布占泰的策划下,嫁给了比自己大三十一岁的努尔哈赤,而且此人当时还妻妾成群,光是妃嫔就有七位之多。
(布占泰 形象)
如此悬殊的年龄差距,我们很难说阿巴亥和努尔哈赤之间有什么真实情感,但是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说十多岁的阿巴亥天资貌美,体态丰腴,长相出众,比一般的孩子要成熟的多,所以对努尔哈赤来说,这样的一个女子总归还是惹人怜爱的。
而对阿巴亥来说,政治婚姻的目的往往就代表着牺牲,叔父布占泰把自己嫁给努尔哈赤,只是为了拉近他和努尔哈赤的关系,而从来不会考虑自己嫁给这个老男人是否幸福快乐,甚至只要阿巴亥从乌拉部踏上建州的土地,她的生存或者死去就已经没有人再关心了。
这个幼小的,稚嫩的少女的命运,要完全依靠她自己,对阿巴亥自己而言,她则要把命运全都寄托在丈夫的身上。
从位份来看,嫁给努尔哈赤的阿巴亥远远谈不上尊贵,此时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也就是正妻富察氏仍然健在,那么阿巴亥在家庭环境中就只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妾室。
叔父布占泰所带领的海西乌拉部情况又十分复杂,因为在政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不会有永远的朋友,大家都会随着个人利益的变化而对对方的态度产生变化,布占泰时而和努尔哈赤交好,时而又背叛努尔哈赤,那么这种情况对于阿巴亥来说就是尴尬的,因为努尔哈赤随时有可能因为布占泰的反叛而迁怒自己,甚至将自己杀掉。
自己的丈夫实在是那个时代的枭雄人物,他的谋略和见识,他的胆量和智慧都是余下那些女真部族的首领所望尘莫及的。
(努尔哈赤像)
在统一整个女真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在战场上的表现堪称天神下凡,这个没有读过一天书,没上过一天军校的中年人使用合兵作战,分化拉拢等方式很快统一了整个女真部,当然也包括布占泰的海西乌拉部。
阿巴亥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没有为自己源生部族的消亡而感到悲伤,因为乌拉部也从来没有在乎过她,如果乌拉部的族人在乎她,又怎么会把自己拱手送给努尔哈赤呢?
在这期间,阿巴亥还为努尔哈赤生育了三个儿子,即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以及十五子多铎。
母凭子贵,阿巴亥终于不再是孤立的了,以后毕竟可以指望他的这三个儿子。
阿巴亥的地位逐渐稳固,对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富察氏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当年富察氏嫁给努尔哈赤时,也是明眸皓齿,美丽动人,从努尔哈赤遗甲起兵到建立后金,富察氏就管理家中大小事务,从家庭收支到军需后勤几乎都出自富察氏之手,可如今三十多个年头过去,她早就年老色衰,容颜不再,丈夫还会再爱她吗?
于是,富察氏就在这样的惶恐和不安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一部分记载说她因为害怕被丈夫所抛弃,所以在宫里私藏金银,甚至偷偷把钱财都转移到宫外去,目的就是为了假使有一天努尔哈赤将她遗弃之后,她可以有条退路,因此努尔哈赤震怒,就此将她疏远,而另外有一些史料的记载则认为,富察氏竟然是被自己的儿子莽古尔泰杀害的,原因是莽古尔泰敏锐的察觉出了父亲对母亲的厌恶...
无论富察氏究竟死因如何,她的死为阿巴亥铺就了更上一层的道路,她正式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大福晋,成为了后金帝国声名最为显赫的女人。
随着一向能干而聪慧的阿巴亥成为大福晋,后金政坛上的女性活动也逐渐频繁起来。
(阿巴亥 形象)
大汗的女人们不再深居宫中,而开始有条不紊的参与各种活动,有些妃嫔出席过女真人盛大的祭祀典礼,有些嫔妃跟随将士们开垦荒地边田,甚至有些胆子大的,自请皇命,到辽东去慰问前线的将士们,这一切当然和后宫主位阿巴亥的教导息息相关,因为努尔哈赤同样不会允许自己身边地位最高的女性成为摆设,而应该在各种场合和环境下变成一个贤内助。
多年相处,虽然年龄差距过大,此时的阿巴亥也难免对努尔哈赤产生情感,是这个男人打乱了自己的命运轮盘,使她走上了这颠沛流离的一生,自己的祸福荣辱都和他息息相关,而随着年岁渐大,阿巴亥更被努尔哈赤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努尔哈赤对阿巴亥同样情深义重,在自己所有的儿子中,大汉最喜欢的就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甚至在人们的猜测里,努尔哈赤临死前无人知晓的遗言,就是要把汗位留给多尔衮。
已经六十八岁的努尔哈赤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一连串的胜利让他的自信心始终保持在一个高涨的状态,出道这么多年,努尔哈赤几乎从来没有失败过,当年的萨尔浒之战就是他战争生涯的最好诠释,所以当他亲自率领大军想要拔除明朝在辽东地区的重镇宁远时,他也不会意识到,初出茅庐的明军将领袁崇焕将会带给他最为致命的打击。
袁崇焕在这一战中拿出了明朝仿制欧洲的的红夷大炮,在后金军队士兵普遍还都只配备马刀的情况下,火炮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威力。
尽管数万后金军如蚂蚁一般密密麻麻的爬满了城墙,可在火炮爆炸的巨大能量之下,他们仍旧死伤惨重,就连努尔哈赤本人都在交战中身受重伤,最终只好撤军。
(宁远之战)
此战过后,一向骄傲的努尔哈赤在几个昼夜之间就快速衰老,病情更是近一步恶化,临死前,努尔哈赤在清河的一处温泉中疗养,当他感觉大限将至时,立刻召来了大福晋阿巴亥,在对阿巴亥说出了临终遗言后,终于撒手归天。
四十年戎马疆场,醉心于战争的努尔哈赤没有来得及好好的看这个世界一眼。
努尔哈赤的死,对于阿巴亥来说是痛苦的,已和他相持相伴这么多年,为他诞育子嗣,为他料理国事,阿巴亥怎能不伤心丈夫的离去?
尽管,这个丈夫并不能算尽职尽责,当有很多流言蜚语缠身于阿巴亥时,丈夫对她更是多有冷落和训斥,但在此时此刻,阿巴亥已经把自己的命运和后金王朝的未来交织到了一起,她顾不得悲痛伤心,脸上的泪水尚未抹去,就扶着丈夫的棺材急行四十里,连夜返回了沈阳,可阿巴亥想不到,她在返回沈阳之后,等待着她的却是更大的厄运。
努尔哈赤生前最为器重阿巴亥的三个儿子,任谁想都知道努尔哈赤临死前召见阿巴亥无非是要让阿巴亥在三个儿子中选贤而立,择优而佐,这对努尔哈赤余下的儿子们来说当然是不可接受的。
这时,努尔哈赤的第九个儿子皇太极抓住机会,带领着几个贝勒亲逼中宫,拿出了他们事先草拟好的所谓努尔哈赤的遗诏,而遗诏的内容无非一条,那就是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
这是赤裸裸的宫廷政变,为了谋求皇位,皇太极自然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当年为了取悦父汗,莽古尔泰可以杀掉自己的亲生母亲,如今为了争夺帝位,杀掉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嫡母又有什么关系呢?
母亲受难,儿子们自然要出来保护母亲,可那时最年长的阿济格才不过二十一岁,势单力孤,根本就无从抗衡。
(皇太极像)
从十二岁孤身嫁给努尔哈赤开始,无论多么艰难的境地,阿巴亥都挺了过来,她曾经想过各种各样的死法,死于战争,死于疾病,死于丈夫之手,死于其她后妃的陷害,但却从来没有想过这样一种结局。
阿巴亥最终还是接受了令她殉葬的要求,她换上了盛大的礼服,带上了丈夫生前赐予她的首饰,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
而那一年,她不过才三十七岁。
生命结束之时,她从大妃,从大福晋做回了孩子的母亲,因为在死前,她曾经逼着皇太极等人立下誓言,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儿子。
皇太极践行了自己的承诺,在成为后金的第二任领导人之后并没有对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大开杀戒,反而是给予重用,又十年之后,皇太极由汗称帝,在女真人的太庙里,皇太极把自己生母的牌位供奉了起来,至于阿巴亥,虽然他是努尔哈赤极为正式的大妃,却并未设置牌位,甚至都没有被追谥为皇后。
皇太极也好,还是女真皇室也好,他们都有意无意的回避着这段历史,关于阿巴亥的过去,就这样被隐藏了起来。
(多尔衮像)
又过十四年,时年清军已经入关,定鼎于中原,皇太极的儿子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羸弱,权力一度被重臣多尔衮所架空。
形势和当年天翻地覆,多尔衮每每想起当年自己的母亲被诸位皇族活生生逼死的画面,他就气不打一处来,为了补偿母亲,他直接把阿巴亥追封为了皇后,并将其牌位郑重的放到了父亲努尔哈赤牌位的身边。
大清太庙里风起风止,云卷云舒,牌位上镌刻着乌拉那拉阿巴亥的名字,似乎这样人们就能永远铭记她。
又过四个月,多尔衮骑马超速,危险驾驶,在古北口外暴毙而逝,失去了儿子的庇佑之后,阿巴亥的名号再次被顺治废除,牌位也被销毁,甚至从这一天开始,有清一代的史料中都不会再记录有关阿巴亥的任何内容。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牌位旁,只有香灰和尘土流转,而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阿巴亥,好像刚刚离开,又好像从未来到过这个世界上一样。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6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