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29后中,有四位是废后。比如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的发妻,朱棣亲自为孙儿选的皇太孙妃,因宣宗宠爱孙贵妃而废掉胡善祥后位,让生下皇长子朱祁镇的孙贵妃为后。胡善祥无错被废,让人深感同情。
除了胡善祥外,还有:
明代宗朱祁钰的发妻孝渊景皇后汪氏,汪氏为朱祁钰先后生下两位公主,并未生下嫡子。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朱见济是杭贵妃所生,朱祁钰在皇兄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后坐上皇位,与此同时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被封为皇太子。待朱祁钰坐稳皇位后,便想要废掉侄儿的太子之位,封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此举不仅遭到了满朝文武反对,也遭到了发妻汪氏的反对,朱祁钰盛怒之下废掉了汪氏后位。
明世宗嘉靖帝的继后张氏,在嘉靖七年嘉靖帝发妻陈皇后病逝后被封为继后,但仅在后位上六年的时间被嘉靖帝所废。至于废掉的原因并没有详细记载,不过嘉靖帝性格刻薄,皇后被废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被废后的张氏,两年后死在了冷宫。
除了这三位废后外,明朝还有一位废后,这位废后仅仅被封为皇后一个月的时间便被废掉,而且还是因为杖责了一位宫女而被废,在皇帝与宫女一起策划诬陷下被废掉了后位。
这位废后便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位皇后吴氏,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认识一下吴废后的一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又为何说是因祸得福呢?
英宗亲自选的被选太子妃人选
吴氏是顺天人,也算是正儿八经的出身名门:
她的父亲吴俊是正三品的羽林前卫指挥使
舅舅孙镗因救过英宗的命而被封怀宁侯
兄长吴瑛做到了羽林卫指挥使的位置上
正因为如此,吴氏得以入得了英宗的眼,而成为备选太子妃人选。同吴氏一起入选的还有王氏(继后孝贞王皇后)、柏氏(后封贤妃),英宗打算考察一番三位,然后再决定最终的人选。但英宗还未来得及考察,便病重在床不能起身。
在英宗病逝前叮嘱钱皇后(英宗发妻)以及周贵妃(宪宗朱见深生母)一定要再好好考察一番,尽快决定皇后人选(朱见深继位,自然便直接封后,而非封太子妃)。
其实朱见深想要的皇后人选并非吴氏,也非王氏,更非柏氏,而是比自己大17岁的宫女万贞儿。万贞儿年仅4岁便入宫为宫女,因为乖巧懂事而得到了孙太后(英宗生母孝恭孙皇后)的青睐,正统十四年英宗被瓦剌人俘虏,孙太后在将吴贤妃所生的郕王朱祁钰扶上皇位的同时,将自己的亲孙朱见深封为皇太子。
此时的朱见深尚且只有3岁,孙太后不放心其他人照顾,便让自己信任有加的万贞儿前去侍奉亲孙。万贞儿确实也没有辜负孙太后对她的嘱托,细心照顾年幼皇太子的饮食起居。这一年万贞儿已经是一位20岁的妙龄女子, 英宗从瓦剌回到京城后,便同妃嫔们全部囚禁于南宫。朱见深并不能时常见到父母亲,所以对于他而言,万贞儿不仅仅是一位侍奉自己的宫女,更是一位患难与共的亲人。
随着朱见深年龄渐长,对万贞儿便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英宗复位后,朱见深复封为皇太子。
在英宗为太子朱见深挑选太子妃人选时,朱见深想要万贞儿为太子妃,但英宗并未答应,英宗绝不允许一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女子成为儿媳,而且还是太子妃、未来的皇后。如此一来,万贞儿便一直以宫女的身份十分在朱见深身边,即便是英宗病逝,朱见深登基为帝,万贞儿还是宫女。
英宗病逝后,朱见深不能将自己喜爱的女子封为后,便选了吴氏,将吴氏册封为正宫皇后,与其大婚。
朱祁镇:明英宗,年号正统、天顺
朱见深:明宪宗,年号成化
朱佑樘:明孝宗,年号弘治
朱厚照:明武宗,年号正德
一月皇后
吴氏是名门淑女,而且年轻漂亮,按理说即便宪宗即便是不盛宠吴氏,二人也该举案齐眉。但让人不解的是宪宗对吴氏似乎并不感兴趣,而是独宠还是宫女的万贞儿。吴氏作为中宫皇后,怎么能受此屈辱呢?
所以便多次找万贞儿的茬,万贞儿本就不是善类,再加上有宪宗的宠爱在,自然不会任由皇后欺辱,便顶撞了皇后。万贞儿虽然得宠,但不过是一个宫女,吴氏又怎么能忍受一位宫女顶撞自己呢?便“依照宫规”处罚了万贞儿,将其杖责一顿。
作为皇后处罚宫女,其实是一件本就不值得一提的事情。但吴氏却惹了一位自己“惹不起”的宫女,宪宗心尖尖上的人——万贞儿,哪怕此时的万贞儿还只是一个宫女。
宪宗得知自己心爱的女子被打,非常生气,便带着万贞儿一起前往吴氏的寝宫,当着万贞儿的面直接杖责了吴氏,替万贞儿出气。作为皇后,因为一位宫女被杖责,本就是奇耻大辱。而宪宗对吴氏的“处罚”还未结束,杖责后,宪宗仍旧觉得不解气,非要废掉吴氏的后位。
虽然明朝废后没有清朝那么难,但也不是皇帝随便找个理由便能废后的,这个理由需要充分服人。就像明宣宗朱瞻基废掉胡善祥后位,理由是“皇后身体不好,没有生育皇子”,这个理由便很牵强,胡善祥无措被废,得到满朝文武以及百姓、张太后(朱瞻基生母)的同情。
宪宗想要废掉吴氏后位,自然也需要找一个借口,而这个借口是宪宗亲自编的,来诬陷吴氏。一番深思熟虑后宪宗决定从宦官牛玉身上做文章,很快牛玉便被锦衣卫下狱,被一番严刑拷打。宪宗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让牛玉“承认”并且“指认”皇后吴氏的罪行。
宪宗给吴氏“定了一个什么罪”呢?
假传先帝遗诏,才得以位居中宫之位。
牛玉在狱中“承认”:当年先帝英宗看中的太子妃人选其实是王氏,因为吴氏的父亲吴俊收买了自己,所以自己才假传先帝遗诏,帮助吴氏坐上了皇后之位。
牛玉“认罪”后,吴氏的罪名也成板上钉钉的事实。
宪宗便拿着牛玉的口供,去给两宫皇太后(嫡母钱太后、生母周太后)看,请求两宫皇太后能同意自己废后。钱太后是一位深明大义之人,她以为其中必定有蹊跷,并不希望宪宗直接废后。然而宪宗的生母周太后,本就嫉妒英宗在生前偏爱钱太后,即便是觉得不妥,也故意与钱太后作对,同意儿子直接废后。
钱太后虽是宪宗嫡母,但也是“寄人篱下”,不得不妥协同意。
宪宗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随即便连下三道诏书宣布废掉吴氏后位:
“先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宫待期。太监牛玉辄以选退吴氏于太后前复选....德不称位,因察其实,始知非预立者。用是不得已,请命太后,废吴氏别宫。”
就这样,吴氏仅在后位上一个月的时间便被废掉,别宫而居。
身为中宫皇后,吴氏善妒确实没有贤后的风度;故意针对一位宫女,确实显得有些小气;吴氏虽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后,但毕竟无大错,宪宗如此费尽心机,不惜诬陷吴氏也要废掉她的后位,确实有些小题大做。不免让人为吴氏抱怨,但要怪只能怪吴氏没有审时度势,惹了一位自己“惹不起”的人。
吴氏被废后,王氏被封为继后。
王氏确实要比吴氏沉稳、能忍,更何况历经吴氏被废一事,王氏也很清楚自己不是万贞儿的对手,自然不会主动招惹。如此,王氏在宪宗一朝一直稳居后位,即便是没有生下皇子,也得以安度余生。
抚养年幼的皇三子
成化二年(1466年)盛宠的万贞儿生下宪宗第一位皇子,宪宗终于有了册封万贞儿为妃的理由,而且还是将万贞儿直接从宫女册封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在皇后无嫡子的情况下,万贞儿所生的庶长子自然便可被封为皇太子。
然而万贞儿并没有做太后的福气,皇长子不久便夭折了。
毕竟此时的万贞儿已经36岁,想要再怀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万贞儿没有皇子傍身,也不想后宫其他的妃嫔怀孕生子,若是哪一位妃嫔怀孕她都会想方设法除掉这位妃嫔肚子里的孩子,即便是有妃嫔生下了皇子也会夭折。
比如柏贤妃,成化五年生下皇次子朱佑极,但不久皇子夭折;
再比如纪女史,在得到宪宗宠幸后怀孕,万贞儿嫉妒纪女史怀孕,便命人前去除掉纪女史肚子里的孩子。幸好宫女谎称纪女史是患病并非怀孕,纪女史才得以保下了腹中的孩子。但是纪女史被万贞儿赶到了距离吴氏冷宫很近的安乐堂居住,不再让宪宗宠幸纪女史。
成化六年七月,纪女史在安乐堂生下一位男婴,也就是宪宗的皇三子。
万贞儿得知后十分生气,便让宦官张敏前去除掉皇三子,张敏见宪宗只有这一位皇子,实在是不忍,便偷偷地将皇三子藏了起来,用粉饵饴蜜喂养皇三子。吴氏距离安乐堂比较近,得知此事后,也偷偷地帮着张敏、纪女史一起抚养皇三子。
正是因为吴氏偷偷抚养过皇三子,得到了福报。
皇三子得以偷偷地活了下来,但是因为是背着万贞儿偷偷地抚养,所以皇三子的营养跟不上,所以从小身体便不好,这也是为何其盛年早逝的原因之一。
一直到成化十一年,在宪宗感叹自己无子时,宦官张敏才将皇三子的存在告知了宪宗。宪宗即刻将皇三子接出安乐堂,取名朱佑樘,昭告天下封为皇太子,其母纪女史被封为淑妃。但没过多久纪淑妃与宦官张敏先后去世,因万贞儿善妒,所以世人便认为是纪淑女之死与万贞儿有关。
纪淑妃死后,朱佑樘便由周太后亲自抚养。
万贞儿即便是再忌惮朱佑樘的存在,但由周太后护着,也无可奈何。
而且自朱佑樘被封太子开始,似乎万贞儿对暗害皇子一事不再上心,为此宪宗又先后出生了11位皇子。
而且宪宗身边出现了一位仅次于万贞儿的宠妃邵惠妃,邵氏先后为宪宗生下三个儿子,在宪宗病逝前被封为贵妃。虽然宪宗曾想要废掉皇三子朱佑樘的太子之位,但是朱佑樘毕竟是实际上的长子,群臣并不同意,宪宗便作罢。
就这样,宪宗病逝后,朱佑樘作为皇太子登基称帝,史称明孝宗。
安享晚年
孝宗登基,吴氏的好日子也来了。孝宗感念吴氏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登基后便将在冷宫二十多年的吴氏接了出来,放归自由。而且还按照皇太后的规格赡养吴氏,将吴氏当成亲生母亲一般。不过吴氏毕竟是宪宗亲自废掉的皇后,孝宗即便是再孝顺吴氏,也不敢为其恢复尊号
不过孝宗还是厚待了吴氏的娘家:
将吴氏的兄长吴瑛擢升为都指挥佥事,入锦衣卫百户。
吴氏年仅17岁便被废入冷宫,一生无儿无女,而且还是在冷宫度过了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实在是可惜。但吴氏也算是善有善报,昔年的一些善举得到了回报,得以安度晚年。
孝宗18岁登基,在位18年,年仅36岁便病逝了。
孝宗病逝后,他唯一的儿子朱厚照登基,史称明武宗。
正德四年,吴氏病逝。当时权宦是刘瑾,刘瑾打算按照宫女的规格草草安葬了吴氏,但是大学士王鏊认为不妥。虽然吴氏已经被废后位,但毕竟得孝宗孝顺多年,如同孝宗亲母一般对待,死后如何能按照宫女规格草草了事呢?
武宗认为有道理,既然吴氏被废不能同宪宗合葬帝陵,便按照下葬明英宗惠妃王氏的的规格安葬吴氏。如此吴氏也算是得到了厚葬,只是作为废后并没有谥号。
结语
作为明朝29后中在后位时间最短的皇后,吴氏年轻气盛,为了逞一时之快直接下令杖责万贞儿。虽然吴氏确实短暂出了一口气,但却因为自己的鲁莽而断送了自己的后位,让自己在冷宫待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不知吴氏会想自己当年之举,是否会后悔?
若非吴氏曾恩养过孝宗,一辈子都不可能离开冷宫,或许去世多天都不一定被发现。吴氏的一丝善念让自己在被废后位、无子的情况下,还能享受皇太后的待遇,也算是无憾了。
而吴氏的一生,只是明朝皇后的一个缩影而已。明朝的皇后跟清朝皇后不同,出身相对来说不高,清朝的皇后大多出身勋贵之家,因为清朝的皇帝、皇太后十分看重皇后母族的势力;而明朝不同,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便有意挑选出身相对低一些的女子为后、为妃、为王妃。
也正因为如此,明朝的皇后想要一直稳居后位,只能靠皇帝的宠爱、生育皇子公主、自己母仪天下的贤德。若是得罪了皇帝,被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吴氏刚被封皇后不久,没有怀孕生下皇子,也没有完全坐稳皇后之位,便贸然得罪皇帝宠爱之人,便是得罪了宪宗,被废也在意料之中。
参考资料:
《吴废后》
《武宗毅皇帝实录?卷四十六》
《宪宗纯皇帝实录?卷六》
《明代宫廷女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