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镁光灯下走过了大半个世纪,77岁的美国女星雪儿(Cher)早已成为传奇。她的名字与奥斯卡、格莱美等无数荣誉紧密相连,而她的爱情故事也同样引人入胜:经历了两次婚姻的她,历任男友都是比她年轻。
2022年,雪儿与小她38岁的音乐制作人亚历山大的恋情曝光,这段年龄悬殊的"婆孙恋"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但她坦然回应:"只要我们开心,没干扰到任何人就好。"
当谈到自己为何总是与年轻男性交往,她幽默地说:"现在只有年轻男孩才敢接近我。"
为何这位77岁的女性能越活越年轻,魅力不减当年?到底有什么永葆青春的秘诀?
一、为何很多老人过了70岁,没几年就离开人世?
死亡,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人生经历。但面对衰老和死亡时,人们常常充满焦虑、恐惧和不安。长久以来,大家一直不愿触及这个话题,甚至对它一无所知。
但在人生过程中,我们总会见到它的来临,尤其是70岁后,身边的老人开始慢慢离开世界。或许,我们都应该放下回避的态度,去了解为何会有这种现象。
·无法逆转的身体衰老
老年人的身体就如一部用久了的机器,虽然仍在运转,但难免会有各种问题,远不如年轻时灵敏、有活力。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细胞和组织会经历自然的衰老过程,免疫系统逐步减弱,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袭,死亡风险随之增加。
·慢性疾病的负担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约75%的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而43%的老年人存在多病共存的情况。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是一种长期的负担,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可能不堪重负,更易离世。
·与社会逐渐脱节的孤单心情
不少人在步入老年后,与社会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弱,心里常有被孤立或被边缘化的孤单感。
其实,老年人内心渴望与他人链接,希望常被关心与重视,当他们失去了与家人、朋友和社区的联系,等同于失去了情感支持和被帮助的机会。
二、人生的黄金十年:60岁-70岁
60岁到70岁是人生的“黄金十年”,这个说法从何而来?
美国疾控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幸福感会呈现出一个“U”型曲线。也就是说,四十多岁、五十多岁的时候,因为年龄增长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但一旦过了60岁,快乐和幸福指数会不断上涨。
60岁到70岁的老人们,快乐感和年轻人其实是不相上下的,不过,可能不少朋友都感到不解,为什么60岁到70岁会被称为人生的“黄金十年”,老年人的幸福感来源于哪里?
首先,60岁以后的老人们,大多数已经卸下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子女也都成家立业,人生的大任务算是完成了。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他们自然能够放松心情,享受生活。
其次,比起忙于生活的年轻人,60岁以后的老人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随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束缚,这样的生活,幸福感就来了。
另外,经历了风风雨雨,老人们对人生有更深的人生智慧的沉淀。他们不会轻易迷茫,能够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让晚年生活更加有意义。
60岁以后的这十年,是一段非常宝贵和值得珍惜的时光,老年朋友们可以放下心中烦扰,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三、实现“逆龄“的3大法则,青春常驻不是梦
个个都探问长寿不老的秘方,其实要让青春常驻并不难,关键在于是否能做到这3件事。
心态年轻的钥匙:积极乐观
乐观心态,是永葆青春的最佳防腐剂。
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对超过7万名志愿者进行了长达30年的长期追踪。研究结果显示:
- 在最乐观的群体中,男性的平均寿命提高了11%,而女性则提高了15%。
- 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的人中,男性活到85岁以上的几率增加了70%,女性增加了50%。
大脑年轻的关键:健康饮食
健康的饮食,能让大脑保持年轻与健康。
MIND饮食法是一种融合了地中海饮食和DASH饮食精华,提倡以天然植物性食品为主的饮食方式。它提倡少吃动物性食品和高饱和脂肪食品,多吃点浆果和绿叶蔬菜,这能帮中老年人远离阿尔茨海默病的困扰。
有研究表明,严格遵循MIND饮食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可降低53%。哪怕偶尔放纵一下,也能把患病风险减少三分之一。
血管年轻的通道:多多锻炼
一过35岁,身体的基础代谢就慢慢降下来了,容易长胖,血液也容易变稠。多练练肌肉,能帮助提高代谢,烧掉脂肪,让血液流动得更顺畅。
所以,中老年朋友们得适当锻炼锻炼肌肉,比如举举哑铃,做做扩胸。
记住,永葆青春的秘诀,藏在乐观的心态里,藏在快乐的笑容中。
参考资料:
[1]《60 岁后如果还能做到这 6 点,更有长寿潜质!最后一点尤为重要!》.科普中国.2023-08-28
[2]《想要比同龄人年轻10岁吗?秘诀都在这10个问题里》.腾讯医典.2021-01-24
[3]《血管堵没堵,有迹可寻!让血管保持年轻的秘诀,每个人都该知道!》.人民网健康.2019-09-19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5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