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L发布会我看了,挺高亢的。
一个是定价,9.98万的价格并不高,针对工薪阶层来说,这个价格是可以平替过去的燃油合资轿车的。
另一个是技术升级,比如说全系都是“磷酸铁锂”启动电池,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铅酸电池,对于用户来说可以说是“终身不更换”,在使用周期内大约节省了3块蓄电池。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这一点是典型的“隐性优势”。
我理解的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其实是技术上,为了解决过去EV受限的问题,过去校准电压都是从大电池包提取数据,因为电池不满电的原因,电压和内阻不准确,无法检测出来电量。
现在校准电压从12V小电池磷酸铁锂上提取,测量的大电池包内阻和电压就会更精确,不会被虚电误导欺骗。
这是技术手段,既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又优化了用户的体验感。
DM 5.0是有升级优化的,这点要承认。
比如说,刀片电池的密度提升了,内燃机的热效率的确提升了,而且AI算法也优化了,虽然比亚迪的46%+热效率有点噱头的意思。
将实验室的数据说是最大热效率,而不是装车之后挂在附件的热效率宣传,但可以确定的是,上车之后的热效率也不会低。
其想要打造的就是,10万-14万级旗舰轿车的标签出来。
秦L有几个点已经被忽视了:
1、全新的设计,全新的用料,相比于此前的秦、秦Pro、秦PLUS等车型,秦L是一台全新设计的产品,打破了过去对传统比亚迪轿车的基本认知。
嗯,10万块钱的秦L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2、技术的确有升级,比如说以上提到的用磷酸铁锂12V小电池来校准电压,优化可靠性、稳定性,再比如说动力系统的综合效率有提升。
用大电池包+大油箱来提升综合续航里程,释放日常代步时使用的成本,120km纯电续航即便是打7折,日常也能拥有80km纯电行驶的能力。
没错,比亚迪用NEDC的百公里2.9L成绩,来验证自己的极限油耗表现。
很多人对此所不齿,的确在更多企业用CLTC以及WLTC标注油耗的时候,用NEDC来表现自己的油耗,有一些投机的意思。
但营销同样是一场无声的战场,客观事实是,秦L大概率还会加码电动化路线的发展速度,加速10万级家用车从油车向电动化转型的速度。
所有的油耗宣传,都只能用来参考,过去的燃油车时代,工信部的所有油耗标准都不够准确。
良心一些的企业,会在技术上压制油耗,工信部的数据只会有10%的上浮空间,如果是类似于纳智捷这样的企业,油耗上浮20%都不过分。
本身工信部的数据都只能作为参考。
秦L的WLTC标准油耗是3.96L百公里,理论上浮5%-10%已经足够,也就是这一台车,在馈电之后的综合使用成本不会超过4.5L。
这已经是混合动力轿车的天花板表现,因为投放在日常使用过程中,EV还能提供接近100km的真实续航表现。
单纯意义上的吐槽比亚迪秦L宣传用的2.9L没问题。
但也要承认,DM 5.0以及秦L的双面优势,技术迭代升级、产品优化改款,会给更多人提供出色的使用感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5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