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爱国将领,优秀共产党员、在卢沟桥打响中国人民抗战第一枪的何基沣将军,以他极富传奇色彩的斗争经历和名垂青史的卓著功绩,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然而,他和他的夫人、全国政协委员宋晓菡之间的感人爱情故事,却鲜为人知。
何基沣
一个国民党军官思想转变的开始
一辆黑色轿车在西安的大街上疾驰。车里坐着一位气宇轩昂、洒脱大方的中年军官。尽管他已经受了极其残酷的战争炮火的洗礼,那张书生般的脸庞仍不失文静儒雅。此人便是国民党七十七军副军长何基沣。
何基沣,河北藁城县人,1898年生。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后又考入北平陆军大学。1933年,他身先士卒,率领大刀队在喜峰口抗日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展开血战,立下了卓著战功。1937年7月7日,身为宋哲元部一一〇旅旅长的何基沣又亲临卢沟桥前沿阵地,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同年11月15日,已升任一七九师师长的何基沣在保卫大名的血战中,率部死战三天三夜。无奈弹尽援绝,大名失守。何基沣悲愤至极,留下“不能打回北平过元旦,无颜以对燕赵父老”的遗言,毅然拔枪自戕(由于部下早有发觉,及时救护,未遂)。
这是一个爱国军人对不抵抗主义的最强烈的抗议,也是他思想转变的开始。
何基沣
何基沣在离军养病期间,苦苦探索救国之路。正当迷惘之际,他遇到了西北军冯治安部的中共地下党员李荫南。几经周折,他找到了正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周恩来。经介绍,到了延安,会见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共领导人。他终于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在延安,何基沣受到了广大抗日军民的欢迎。在一次欢迎会上,一个学生模样的女青年一边高喊“欢迎何将军和我们一道抗日”的口号,一边跑上台来。她自我介绍说:“我是山东省第三师范的。‘七七’事变后,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奔赴延安。路上遭到了敌机轰炸,同学们被打散了。我的一个女同学,可能被贵军收留了。您能不能帮助找找?”
“她叫什么名字?”
“宋晓菡。”
这个名字,从此印在何基沣脑中。
一个多月的访问,使何基沣变成了一个新人。一个春日的早晨,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延安。在送别的路上,何基沣郑重地提出了入党申请。刘少奇同志紧紧拉着他的手说:“不久,会有一个共产党员去看望你。他会向你传达党的决定。”
“我等着那一天!”何基沣激动地说。
何基沣
无巧不成书的婚姻
何基沣是有妻子的,但那个夫人早就背叛了他。何基沣说:“我要重找一个妻子,条件是出身寒苦,没有地位,为人厚道,头脑清醒……”
“那真巧,”国民党七十七军西安留守处的王凤梧说。原来,他的邻居家寄居着一个来自北平的女子,情况与何基沣的要求极为相似。他便向何基沣作了简要介绍。
无巧不成书,此女子便是宋晓菡。
当晚,何基沣与宋晓菡见了面。这可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当何基沣知道眼前这位身材苗条、眉清目秀的女子正是宋晓菡时,不禁大喜过望,决意深谈。
宋晓菡对何基沣久闻大名,自然也是相见恨晚。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何基沣想到半壁河山尽失,情感顿感凄凉。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宋晓菡触景生情,心头掠过一丝伤感。
“世事艰难,壮士空怀报国之志。”何基沣有感而发。
“柳暗花明,将军定有远大前程。”宋晓菡话锋一转,倒劝上何副军长了。她十分惊喜,想不到这位热血虎将竟是满腹经纶。她有些陶醉,面部掠过一片绯红。何基沣也惊喜万分,想不到这位落魄女子竟有如此大丈夫的胸怀。
他动情了,像遇到了知音,他滔滔不绝地向她诉说着自己在婚姻家庭上的不幸——讲了与第一个女人离婚的经过,又讲了与第二个女人的不合……
她也敞开了心扉,详细地叙述着自己的凄苦经历——曾嫁给一个军人,后来他死了,她沦落天涯……
两个人一见如故,知心话滔滔不绝。两颗心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后来,何基沣将他与宋晓菡的婚姻问题报告给了党,急切地等待着党的决定。1939年,何基沣终于站在了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了右手,他是一个光荣的中共党员了。
“组织上讨论了你的婚姻问题,同意你与前妻离婚,与宋晓菡结婚。”
危难时刻她站在丈夫的背后
就这样,何基沣与宋晓菡,在白色恐怖极其猖獗的时期结了婚。当时,斗争十分艰苦,何基沣不得不百倍小心谨慎地工作。
一次,中共地下工委告诉他,省委负责同志近日要来。
这次来的是省委主要负责人。他传达了上级的指示:请设法为彭雪枫和李先念的部队搞些经费。
夜里,何基沣辗转反侧。窗外风雪交加,何基沣心疼得厉害。省委的同志告诉他,彭、李所部不少战士在数九寒天还衣不遮体!
怎么才能既不惊动任何人,又能尽快搞到一笔钱呢?
“快送一万元棉衣费去!”何基沣对妻子说。
“哪来这么多钱?”
“本月薪饷晚发半月。注意绝密!”
由于出了叛徒,何基沣受到军政部电传:调何基沣来重庆受训,限明日启程……
何基沣迅速地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同志转移完毕。临行前夜,何基沣心情沉重。宋晓菡有条有理地帮他打点行装。
“你一定会回来的!”宋晓菡轻轻地抱住何基沣的肩膀,“你有卢沟桥的战功,他们不敢把你怎么样。”
在重庆,何基沣多次受审。他牢记着入党时的誓言,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
第三次审问前,何基沣发现大门外的百货店旁边有个妇女举着一束鲜花,向他轻轻摇动。这是在预祝胜利。他看到那妇女摇着鲜花,望着太阳。他忽然想起常和妻子晓菡谈到的,鲜花象征胜利,太阳象征党,象征光明。
“啊,是她!”
是她。宋晓菡来到了重庆。在最困难的时候,她站在了丈夫的背后。
最后,蒋介石对何基沣采取了明升暗降的处置:明里,升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暗里,夺了他的兵权。
1946年初秋。北平。
一天,一个叫徐冰的人来找何基沣。何基沣认出他是八路军总部的联络员。
徐冰
“我要求回到这边来。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假谈真打。作为共产党员,何基沣绝不会调转枪口打自己人的。”
一天下午,一辆汽车开到北平西城宝禅寺胡同。“汽车出故障了,”司机一边念叨着,一边掀开车盖,敲敲打打地检修起来。过了一会儿,又下来两个人。他们四处看看,然后直奔宝禅寺胡同29号何基沣住处。
看到来人,何基沣大吃一惊:“叶总长,你怎么亲自来了?”
来人正是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
“我现在是参加国共和谈的代表,”叶剑英详细地介绍了和谈情况后说,“你想回到这边来,事关重大。我已报告了党中央和毛主席。中央决定你仍回原部队。”
叶剑英
“我的兵权被夺。副司令官有职无权,我还是回来好。回到解放区干什么都行,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党,有利于革命,我绝不讲价钱。”
叶剑英笑了笑:“不是这个意思。现在你回来还不是时候。回到原部队后注意保密,不能暴露身份。关键时刻,要毅然决然地组织起义。到时候,陈毅同志会去和你联系。这是党的决定!”
“好!我明天就回徐州。”
临走时,叶剑英交给何基沣一些书报,并嘱咐说:“关于组织起义的事,可以和张克侠同志商量,他和你一样,也是党中央直接联系的特别党员!”
“太好了!”何基沣无比兴奋。张克侠是老朋友了,现在也是第三绥靖区的副司令官。
在随夫暂居北平的这段时间里,宋晓菡也更加成熟了。她深信丈夫的事都是大事,都是对抗日有益的。来往于何家的这些人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何基沣从来没告诉过她。但她心里有数,知道他们都是共产党的人。
叶剑英、徐向前合影
这天,叶剑英来后,凭着多年的经验,宋晓菡料定这个人不是普通人。她照例走到门外,一边假装没事似地散散步,一边注视着四周。
叶剑英走后宋晓菡回到客厅,先察看是否留下了什么痕迹,她知道这个中共的要人来找丈夫,一定有十分重大的事,不能走漏半点风声,更不能留下丝毫痕迹。包括对卫兵都要小心。
果然,桌子上放着几本解放区的杂志和进步书籍。宋晓菡十分麻利地把报纸放进自己的小提包里,并迅速地把书藏了起来。
这时何基沣进来了:“晓菡,快收拾一下,明天咱们就回徐州。”
“这么突然?”
“对。”
宋晓菡没再说什么,赶快雇了一辆黄包车去王府井取加工的外衣。
大街上已是戒备森严,不知什么原因,临时设岗一个接一个。“有情况!”宋晓菡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到景山时,她发现哨卡在一个一个地对行人搜身。
糟了!她猛地想起随身带的小提包里有那几张解放区的报纸。怎么办?扔掉,来不及了。调头回去,更容易引起注意。一旦被搜出来,那可要捅大祸了。她想来想去,决定打出官太太的牌子。
“站住!”哨卡前,两个当兵的把刺刀一横,厉声喝道。
“不理他们,走!”宋晓菡对黄包车夫说。
“站住!上边有令,一律搜查!”
“对我也搜吗?”
“你是什么人?”
“第三绥靖区何副司令官的太太!”
哨兵啪地一个立正,把她放过去了。
闯过哨卡,宋晓菡的心还在怦怦乱跳。她把手伸进小提包里,把报纸撕成碎片,趁人不注意时,走一段撒一把……
“淮海战役第一胜利”
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宋晓菡随丈夫回到了徐州。那天,到机场迎接何基沣宋晓菡夫妇的人很多,站在最前边的便是张克侠。
何基沣、张克侠
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何基沣悄悄地简短地传达了叶剑英的指示:
“我不久前在南京见到周恩来,他要求我们两人披肝沥胆……”
两人同时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948年11月8日,何基沣、张克侠率两万多官兵起义。
1948年11月9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起草了一份给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人的电报,点名表扬何、张二人。电报说:
“北伐,何基沣、张克侠起义,是淮海战役第一胜利……”
全国解放后,何基沣先后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第一、二、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水利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等职。
何基沣
1955年,由于他已脱下戎装,改任政府工作,按照规定,已经退出部队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不能被授衔,故何基沣未被授衔,这一点和他的战友张克侠一样。虽然何基沣退出了军界,但仍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着。
1959年9月23日,何基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
1980年1月20日,何基沣因病在北京逝世。
宋晓菡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因病于2002年6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他们夫妇二人,是真正的爱国将领、革命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