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晋之好到秦晋世仇, 晋国的外交家将战争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

北斗维斟酌历史2024-06-03 12:24:37  123

春秋早期,秦国和晋国是姻亲关系,两国关系非常密切,被誉为“秦晋之好”。但自从晋文公去世后,两国关系就一落千丈,后来成为了世仇。前578年,晋国联络同盟对秦国发动了麻隧之战,晋国军队一直打到了泾阳县一带,给秦国致命一击,使得秦国百年都没有缓过神,直到商鞅变法以后才重新崛起。

在晋国发动进攻之前,晋国为了彻底和秦国断绝外交关系,就派遣吕相到秦朝,发表了著名的《绝秦令》。吕相的外交文辞被收录在《左传》中,后来又被命名为《吕相绝秦》收录于《古文观止》,似乎成为了古文的经典之作。明朝的孙月峰评价此文“通篇俱是造作出,语言最为工炼,叙事婉曲有条理,其字法细,其句法古,其章法整,其篇法密。诵之数十过不厌,在辞令中又别是一种格调。”

这篇文章的文辞十分犀利,读后让人出现一种感觉:那就是一切错误都是秦国的,晋国一直都是正义的代表,晋国一直都在忍让。最终,晋国忍无可忍,才对秦国爆发了战争。我最初读《吕相绝秦》,也认为这是一篇好文章,只觉得说的有理有据,不屈不挠,让人叹服。但是当我了解了历史的真相之后才发现这篇辞文基本就是罔顾事实,强词夺理,推卸责任。

文章开始对“秦晋之好”轻描淡写。两国在晋献公、秦穆公时代是“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接着简单提到了晋国内乱的事情。当时,因为骊姬之乱,导致太子被杀,公子夷吾和重耳逃出离在外。而两人都是在秦国的帮助下才能够回国即位,分别为晋惠公和晋文公。秦穆公还将自己的女儿嫁到晋国,以密切关系。可以说,秦穆公对晋国是有再造之功的。

然而吕相却歪曲事实,说这是“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能奉祀于晋”,也就说是这是秦穆公为了报答秦国的恩惠罢了。但实话实说,之前的秦晋之间没有什么来往,只有秦国对晋国有恩惠,晋国对秦国哪里有什么恩惠呢?

接着,吕相又指责秦国发动韩原之战,最后秦穆公良心发现才送重耳回国。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原来,夷吾即位之前曾晶晶答应送给秦国五城,然而回国后却食言了,但秦穆公也没有就此翻脸。前643年,晋国发生了饥荒,秦国还大规模输送粮食到晋国,帮助晋国渡过了危机。第二年,秦国也发生了饥荒,而晋国却拒绝卖粮食给秦国。

以上两件事让秦穆公十分不满,于是秦穆公对晋国发动了韩原之战,俘虏了晋惠公。此后,晋惠公在穆姬(晋惠公的姐姐,秦穆公的夫人)的请求下被放回了晋国。晋惠公回国后,按照约定将河西之地送给了秦国。

因此,韩原之战的事情,的确是晋国理屈。

接着,吕相又说起了两国关系迅速下降的事情。前630年,两国一起进攻郑国,秦穆公在郑国士大夫烛之武的游说下和郑国订立盟约和撤军。吕相说那时候诸侯对秦国撤军感到愤怒,要求和秦国拼命,是晋文公阻止了诸侯对秦国的战争,所以这是晋文公对秦国的功劳。

当时的情况是城濮之战已经发生,为了惩罚投靠楚国的郑国,晋文公带领同盟对郑国发动战争。之后秦穆公认为自己完全没必要参战,于是撤离了。当时的诸侯都有自己的打算,不可能就此就找秦国拼命,因此也不存在晋文公对秦有恩的事实了。

吕相说的秦国第三罪是殽之战的事情。前627年,晋文公去世,秦穆公向出关争霸,于是对郑国发动战争。但听说郑国有了防备,于是班师回国。而晋襄公为了维护霸业,就在崤山伏击秦军,导致秦军全军覆没,三大将领被俘虏。这件事,秦穆公的确也有一定的错误,但他并没有对晋发动战争,而晋襄公仅仅找了一个秦国曾经吞并了姬姓的滑国就伏击秦军,晋国才是最阴险的一方。然而吕相却说秦国是“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只能说谁强谁有理。

殽之战

接着,吕相又说出了秦国的罪过,那就是令狐之战和河曲之战。吕相说这是秦康公“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然而事实如何呢?前620年晋襄公去世,晋国士大夫主张废太子夷皋而另择新君,赵盾于是派遣先蔑、士会等到秦国迎立公子雍。但是哦襄公夫人穆嬴的一再请求立夷皋,赵盾改变初衷,选择拥立夷皋为君,即晋灵公。

但是秦国护送公子雍的部队已经进入了秦国,赵盾不好意思说是自己改变了原来的命令,于是直接对秦军发动进攻。秦军毫无防备,大败而归,晋军一直追到了令狐。前615年,秦康公为了复仇,就对晋国发动了河曲之战,此战双方对峙后不久就撤退,没有实质性交战。

这件事,完全就是晋国无理取闹对秦开战,而吕相却说这是秦国来“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接着是辅氏之战。前594年,晋国对赤狄潞国发动战争,秦国则趁机进攻进攻黄河一线的州县,不过秦军很快被晋军击败。此战爆发的时候,双方的关系早已破裂,谁发动进攻都不需要理由了。而吕相说秦国这是“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实际上为夸大其词。

此战后,晋国和秦国终于暂时停止了战争,于是有了令狐之会。但两国的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爆发了麻隧之战。那么为什么两国又突然爆发战争呢?原来在殽之战后,秦国和楚国就结盟了,后来齐国和楚国也结盟了。三大强国结盟,给晋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拆散三国同盟,晋景公对齐国发动了战争,在鞌之战击败了齐国。又派遣屈巫通吴,联吴制楚。楚国腹背受敌,只好和晋国和解,秦楚联盟也瓦解了。而秦国为了对付晋国,也就是想方设法维持秦楚同盟,并试图和白狄结盟,共同对付晋国。

前579年,秦国蛊惑白狄进攻晋国,结果白狄被晋国击退。吕相于是指责秦国挑拨晋国和白狄的姻亲关系。但晋国和白狄虽然是姻亲,但是因为晋国为了扩张土地,经常对白狄开战,两者已经势如水火,这关系根本不需要挑拨。同时,秦国也试图联系楚国进攻晋国,但楚国压力很大,没有参与。

吕相绝秦后,晋国召集了全国四军,会盟了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个诸侯,对秦国发动了战争。此战,晋国联盟投入了12万军队,而秦军只有5万人。最终,秦国惨败。秦国经此一战数世不振,对晋国不再产生威胁。不久,晋厉公又在鄢陵之战中击溃了楚国,重建了霸业。

吕相的这篇外交辞文,“历数秦穆、康、桓三王和晋献、惠、文、襄、景五君之事,上溯源流,下及当世,行文纵横捭阖,笔力阳刚雄健,给后世以很大影响。”“战国策士游说之辞先河,也是后世檄文之祖”。这篇文章虽然多诡辩、强词夺理,胡搅蛮缠,但文学水平很高,被后来的外交家用于学习。

北宋时期,人们在一块石头上发现了三篇秦国写给楚国的外交辞文,被命名为《诅楚文》。这篇文章写于战国,是秦国借口对楚国发动文章的檄文。从文章的用词来看,明显是受到了《吕相绝秦》一文的影响。吕相对秦国发布绝交辞后,这篇辞文肯定被秦国所收藏,并且学习。后来,秦国强大了,又将这些文字进行改动,然后发给了东方六国。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5302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