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一条黑影溜出皇宫,悄悄来到将军石亨府上,悄悄说道:“石将军,皇上快不行了。”
“那太好了!”将军石亨阴沉着脸说道,“机会千载难逢,是我们行动的时候了!”
“是啊,我们应该赶快调兵。”曹吉祥说道。
石亨调兵意欲何为?
这一切,还要从土木堡之变说起。
元朝灭亡后,蒙古军队残余躲到了大漠之中,跟明军开展游击战。
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四海为家,行踪不定,明军一直没有能将其消灭。
正统十四年(1449年),北方蒙古军队在瓦剌率领侵入明朝腹地。
明英宗在王振的煽动之下决定御驾亲征,临走前命同父异母的兄弟、郕王朱祁钰留镇京师。
结果明朝20万精锐被蒙古军队全歼,八月十五日(9月1日)明英宗被俘。
消息传来,京城炸窝了,无论是大臣和富豪全都惊慌不已。
这些人平时口号喊得震天,国难当头,想的却是如何跑路。
何去何从,十七日(9月3日)早朝时,决策层产生了重大意见分歧。
“我们的精锐都干不过瓦剌,我们还打什么劲。”翰林院侍讲徐珵等为代表的大臣,建议迁都南京。
“对,对,赶紧点,再晚都来不及了。”这个建议得到大多数大臣的赞同。
可是任兵部左侍郎的于谦不同意,他说:“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我们不可轻易迁移。”
“对,迁都容易,想再回来可就南了,南宋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有的大臣附表示相同观点。
负责留守的朱祁钰一听来了信心:“就按照于侍郎的意见办,坚决抵抗!”
朱祁钰下令取从各地调兵,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积极备战,迅速稳定了人心。
但是接下来还有个问题,明英宗一时半会是回不来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应该立个新皇帝。
既然朱祁钰监国,还是皇子,表现得也不错,大家一致认为他应该当皇帝。
朱祁钰却不愿意干,他心说,到时候我哥哥英宗回来,我不是还要被撸下来,好没意思。
“蒙古人那么凶残,皇上还能回来吗?”于谦劝说道,“再说了国家都这样了,还是以社稷为重吧。”
在于谦的劝说下,朱祁钰总算答应。
九月初六日(9月22日)朱祁钰正式为帝,是为代宗皇帝,原来的皇上明英宗成为太上皇。
朱祁钰即位之后,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在同年十一月击退瓦剌军队的入侵,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大明江山有惊无险,总算保住,朱祁钰的也威望树立起来,稳稳地当起了皇帝。
可是,英宗被俘一年后,即景泰元年(1450年)的八月,英宗被释放了。
那么,蒙古人为何没有像金朝囚禁徽宗、钦宗那样,终身囚禁英宗?
原来,蒙古军队虽然骁勇,但是内斗不断,一盘散沙,他们没有雄心壮志,从没有想过像祖先那样再打回中原。
因此,他们觉得既然大明有了皇帝 ,英宗这个筹码也没用了,不如释放他回去,给朱祁钰出个难题,看他如何安置。
这一来,问题复杂了。
朱祁钰不懂厚黑学,登基之后没有对高层进行大换血,文武百官还大都是英宗的人。
英宗回朝之后,有些大臣纷纷打起了劝说朱祁钰退位的主意。
朱祁钰自然不干,说:“当初是你们求我登基的,现在你们过河拆桥,哪有这样便宜的事?”
皇上不同意,大臣也不能硬着来。
英宗朱祁镇回朝之后,被朱祁钰安排到南宫(延安宫)崇质殿,被软禁起来。
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很简单,怕他跟大臣串联,密谋推翻现政权。
朱祁钰害怕朱祁镇跟大臣接触,根本不让他出去,也不让任何人进去。
即使是下人送饭,也是从一个洞洞往里面递。
在朱祁镇生日和元旦的时候,大臣们上书说想去看看太上皇也没有被允许。
不得不说,朱祁钰的心真够狠的。
但是仔细一想,他还不够狠。
如果真狠的话,把掌握大权的大臣全都换了,换上自己的心腹,就坚决了所有问题。
或者说,让英宗神秘死亡,也坚决了根本问题。
高层还是原班人马,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还是皇太子,朱祁钰的皇位很难坐稳。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朱祁钰将朱见深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但这仍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为后来的变故埋下隐患。
一年后,蹊跷的事发生了。
朱见济在成为太子后,不到一年就离奇死去了。
这是朱祁钰唯一的儿子,他为了后继有人,拼命泡妞造人,结果把身体弄垮,人也没有造出来。
景泰七年(1456年)底,朱祁钰的健康出了问题,一病不起。
翌年正月,将军石亨得知皇上不行了,就决定发动政变。
一方面,石亨与都督张轨、左都御史杨善、太监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秘密开会,一方面与南宫的朱祁镇秘密联系,为政变做准备。
正月二十一日,朱祁镇在石亨等人的拥护下,正式复辟,改当年为天顺元年。
二月十九日(3月14日),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岁 。
问题来了,朱祁钰病入膏肓,活不久了,他又没有后代,石亨等人为何要急着发动政变?
当时的于谦认为,英宗已经成为太上皇,代宗朱祁钰即使是驾崩,也只能让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当皇帝。
这样英宗不干,当太上皇跟皇上一个概念?
而石亨等人在朝中地位不如于谦,如果拥立英宗复辟,他们立下头功,肯定能取代于谦。
自古以来,宫廷政变就是比谁心狠,无毒不丈夫。
在一个就是比谁手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石亨出手在先,成为胜利者。
那么,政变的时候,于谦在哪里?
根据嘉靖朝文学家田汝成所著的《西湖游览志馀》记载,于谦在政变还没有进行的时候就获得了情报。
石亨等人带兵进皇宫的时候,于谦也是第一时间就听到了消息。
他开始的时候不以为然呵斥道:“你们别瞎说。”
之后,于谦并没有采取行动,而是采取了观望态度。
原文是这样写的:“景皇帝大渐,石亨等谋拥南内,府尹公知其谋,奔扣告变。少保公(于谦)呵曰:‘小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
政变成功后,于谦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徐有贞首先出面,要求杀了于谦。
北京保卫战的时候,徐有贞主张迁都,受到于谦呵斥,他因此怀恨在心。
当然明英宗也想杀于谦,因为在代宗病重的时候,于谦并没有打算让他复辟。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被一刀砍下了头颅。
英宗还下诏把于谦的“罪行”传达到全国,让大家声讨。
但是老百姓明辨是非,知道于谦是被冤杀的。
于谦被处死的时候,北京城万人空巷,抢着要送于谦最后一程。
忠臣被杀之后,城内更是哭声动天。
就连处决在于谦的刽子手也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回家就上吊了。
英宗下令锦衣卫查抄于谦的府邸,满以为他掌权这么多年,肯定富可敌国。
结果发现,于谦家徒四壁。
看到这一幕,前去查抄的锦衣卫都感动落泪。
于谦被杀的消息传到内宫之后,孙太后也难过极了,几天都没有吃饭。
要知道不是于谦,明朝当时就完了,说他是明朝第一功臣,一点都不夸张。
到最后明英宗朱祁镇也发觉自己做的过分了,但是人头落地,说什么都晚了。
自古以来,昏君多于明君,忠臣干不过奸臣。
宋朝有岳飞,明朝有于谦,他们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将生死置之度外,结果却成为“反贼”,被砍掉脑袋。
好在历史是公正的,岳飞和于谦后来都被平反,成为忠君爱国的楷模,名垂青史。
反倒是那些奸臣,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