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河北邯郸发生的3名未成年杀人埋尸案,叫人不寒而栗。
年轻从来不是犯罪的理由,未成年也不该是犯罪的保护伞。
恰好在这个时间点上,一部根据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的犯罪悬疑片上映了。
现实中的正义虽迟但到,而影片里的悲伤无处可藏——
《彷徨之刃》
这部影片拍完快4年了,终于上映。
虽然可想而知,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打磨,删减、修改肯定是躲不过,但还是有所期待。
更何况,王千源、王景春、齐溪这样的实力派演员加持,最近火出圈的反派代表阿如那也分担一角,这部电影还能差到哪儿去?
结果就是皱着眉头从头看到尾,枪击、追杀、爆头、强奸……啥都有,就是啥都不深刻。
可惜啊,这么好的题材,影片质量确实太一般。
影片开场。
一个雨夜,四下无人。
女孩独自一人走在路上,并未感觉到危险将至。
突然,女孩消失在回家的路上。
再次出现时,已是一具漂浮在岸边冷冰冰的尸体。
女孩是单亲家庭,和父亲李长峰相依为命,彼此温暖。
哪个父亲能接受这样的打击啊,李长峰不敢相信女儿已经死了,更不能接受女儿生前遭受过非人的虐待。
不但被注射大量毒品,还被轮奸。
这便有了李长峰声嘶力竭,抱起女儿的尸体就要带她回家的一幕。
李长峰每天都在警局门口守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消息。
但警方就是一点动静没有。
这天,他突然收到了一条匿名短信,对方说出了杀害他女儿的凶手和证据位置。
他决定自己追凶。
原来,是3个未成年人绑架了女孩。
他们毫无目标,仅仅因为无聊,就决定去地铁站门口随机绑架女孩回来“玩”。
先用药物迷晕,再把女孩绑上车,囚禁起来。
给她注射过量的毒品,轮奸,拍视频。
更让人愤怒的是,他们以为“玩完”就算了,接着找下一个目标,没想到意外将女孩凌虐致死。
事后,他们还互相安慰,别怕,这就是玩笑开过了。
反正没满18岁,就没事。
李长峰在凶手一号的家里,发现了女儿的书包和衣服,也看到了女儿被虐的视频。
情绪崩溃的他与凶手扭打到一起,最终将其杀死。
复仇的决心越来越笃定,李长峰很快锁定了凶手二号的位置。
父亲、凶手、警察,三方你追我逃的拉锯战开始了。
自此,便越来越看不下去了。
丧女之痛,或许无法感同身受,却可共情。
但王千源饰演的这位父亲怎么就不戳人呢?
从始至终就是这两种情绪,就怎么也共情不起来了。
一悲伤,就失声。一愤怒,就嘶吼。
是演技太卖力了吗?还是观众太苛刻了?
或许都不是,是电影本身就存在问题。
《彷徨之刃》本是一个对社会敏感话题进行深刻探讨的题材,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剧情片,但是影片把重点却放在了表现形式上。
逻辑不连贯,剧情有偏差。
冗杂的信息分散了观众的思考,架空了李长峰作为父亲的情绪,再饱满也显得苍白无力。
看似什么都有,善良的人到处都是,大道理谁都会说,却并没有演绎出真正的人性。
明明因为怕观众生理不适,选择了几个成年人来演强奸杀人的未成年凶手,却又要一遍遍的重复播放女孩被侵害的画面,就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愤怒?
还有,齐溪饰演的房东在看到被通缉的李长峰后,没有恐惧,就是同情,想了几秒就和警察撒谎说没见过他,直接收留了他,这合理吗?
可以说,想拍爽片不过审,想拍现实又不敢直面法律,最后啥也不是。
《彷徨之刃》首次出版于2004年,东野圭吾在《最后致意》中写道,复仇是违法的,然而有些事让人忍不住想要认同这种复仇的举动。警察要逮捕试图复仇的人,但他们真实的心声又是如何?
韩版《彷徨之刃》中,李长峰一共收到了两条关于凶手的匿名短信。
刚收到第一条的时候,警察就在旁边。但他犹豫了,他不信任警察,而是选择了自己复仇。
而他收到的第二条短信,则是警察发给他的。他是警察,却也是个父亲。
人性的明与暗,就在这种摇摆中变得丰满了。
而国产版,刚收到短信,李长峰就马上给警察打电话了,是警察没接到,他才决定自己解决。
最后,警察拿枪对准李长峰的时候,还劝他要相信法律会还他女儿公道,但警察真的相信司法吗?
他明明第一次遇见李长峰的时候就有机会阻止他复仇,可他还是故意打偏,让李长峰逃走了,不就是因为也不相信司法吗?
更来气的是,最后临击毙李长峰之前,警察还冒出来一句:“你多想想你女儿,如果你女儿还活着,她会希望你这样吗?”
请停止道德绑架。
难道她女儿会希望爸爸咽下这口气,忍一辈子然后孤独终老?
小妹想起了最近很火的“你好我有一个帽衫”宝贝。
在一期视频里,她不小心被别的小朋友撞到了,父亲明确提醒她,你可以回击,没关系,而她也确实回击了。
母亲说,你可以要求他给你道歉。
她却说,我不需要道歉,我只需要公平。
才几岁的年纪啊,就点透了成年人敢想却不敢说的事实。
正如这部影片一样。
它真正的核心应该是在向社会发出一个提问:法律能给受害人一个公平吗?
因为是未成年,就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凭什么呢?
而不是既没有“彷徨”,也没有“刃”。
在今天,少年犯罪已经不是一个鲜见的字眼。大家对校园霸凌、未成年犯罪的讨论愈加常见,甚至可以发现,未成年人的恶意比想象中还要可怕嚣张。人性的视觉盲点和对于司法的认知,相信会在未来以各种形式呈现在日光之下。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4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