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京文苑之纪念刘仙洲

浩博浪子2024-05-23 21:25:56  104

本文是黎诣远先生所撰。黎诣远先生1931年3月出生,江苏溧阳人。他毕业于清华大学,任职于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院校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

科研项目有中国宏观经济模型CEMT、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及其调控手段、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数量界限、我国机械电子工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研究、黄金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及其走向市场问题、广东省能源——经济模型、豫晋冀边界老区发展市场经济模式研究、秦皇岛等城市的发展战略研究等。

其曾出版或合作出版著作《西方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投入产出分析》、《宏观经济控制论》、《宏观经济及其能源需求预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技术》等。重要论文有《劳动价值论的三种两重性》、《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学科的建设》、《经济学的数量化与经济决策的科学化》、《经济增长:从粗放到集约》、《两个时代的对外开放》、《从中日企业史看政企关系》、《试论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战》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和“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其文如下:

刘仙洲(1890——1975),原名鹤,又名振华,是国际知名的工程教育家和机械工程学家。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曾任北洋大学校长、东北大学机械系主任、部聘教授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会长,并在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河北大学、东北大学、唐山工学院、广西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

解放后,历任清华大学第一副校长、校党委常委,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机械组副组长,国家科委技术科学学科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常务委员、机械组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等职。

刘仙洲在教育界工作五十多年,培养了我国几代机械工程人才,桃李满天下。他几十年如一日,利用教学余暇从事学术研究,先后著书二十种,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共三百多万字。他热爱祖国,为人正直,作风严谨,深受广大师生尊敬。 投身辛亥革命 刘仙洲,1890年1月27日生于河北省完县唐兴店村。7岁从师读书。曾经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的私塾老师史老先生,给予刘仙洲良好的启蒙教育,激发了他的反帝爱国思想。在保定北关崇实中学读书时,他勤苦好学,思想进步,品学兼优,积极带领同学参加“抵制洋货”、“请开国会”等学生运动。

1906年,在日本留学参加中国同盟会的陈幼云,奉命回国组织同盟会河北支部,并发展崇实中学教员郝仲清等入会。刘仙洲从郝仲清处看到《民报》、《革命军》等革命书刊,如获至宝,偷偷地看完一本又一本。

他非常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并于1908年春,和同班同学贺季高率先加入中国同盟会。崇实中学校长高某经常迫害进步学生,并颁布几十条处分学生的条例。

有一次,高某借口阅读禁书,给贺季高记一大过。刘仙洲便带领同学发动一次风潮,聚集许多同学涌入校长办公室,坚决提出抗议。高某不仅不收回成命,反而下令开除以刘仙洲为首的一批进步学生。于是,同学们罢课,纷纷离开学校。

后来,刘仙洲又转入陈幼云等13名同盟会会员创办的育德中学,一面继续学习,一面开展革命活动。为了发展革命势力,刘仙洲等在青年学生中建立了一个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实行会”(后改名“共和会”),并将《民报》等革命书刊上的重要文章油印,寄发各校进步学生。凡条件成熟的学生,就介绍他加入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保定各校停课,育德中学成为保定一带革命运动的总指挥机关。刘仙洲在同盟会的领导下,一再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保定、蠡县、满城、完县、石家庄、太原等地的革命活动。

1911年11月,育德中学师生参加吴禄贞和阎锡山宣布独立、成立燕晋联军都督府的准备工作。刘仙洲和几个同学学会了装配炸弹,经过试验,装成一批,藏在理化仪器室内,以备应用。后来吴禄贞被刺身死,独立失败。

为了阻止袁世凯的段祺瑞部南下镇压革命军,刘仙洲带着两个人和两颗炸弹,从保定坐火车到清风店车站,趁着天黑去炸唐河桥,但因炸弹力量太小,未能炸断。

接着,刘仙洲又和另一同学载运八颗巨型炸弹的弹壳、炸药和原料,参加攻占蠡县、宣布独立的暴动。他们在一个同志家里,把炸弹全部装好,并说通看守城门的人届时给暴动的人们开门。不料消息泄露,敌人到处搜捕,暴动失败。

同年年底,刘仙洲参加曹锟所部炮兵一营营长、同盟会会员刘越西在石家庄发动的暴动。暴动未成,刘越西投奔晋军,担任第二旅旅长。刘仙洲又应刘越西邀请,到太原参加“倒袁”运动。

1912年初,育德中学重新开学,刘仙洲接到许多同学来信,要他返校继续学习。刘仙洲本想继续参加“倒袁”运动,但又接到育德中学新任校长、同盟会河北支部主盟人郝仲清的来信,信中说:“吾弟正在青年,仍以求学为急。”

他想起陈幼云临终前也曾嘱附他:“将来的革命工作,主要是你们青年的责任。……你们应当在学习上努力,多作准备。”于是,便决定返校完成学业。

1913年春,刘仙洲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4年夏,考入香港大学。从此以后就专心致力于研究学问了。 热心留法勤工俭学事业 1918年夏,刘仙洲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香港大学毕业,获得“头等荣誉”毕业文凭和工程科学学士学位。当局本来准备保送他到英国留学,天津高等工业学校也以150多元的月薪,聘请他担任机械学讲师,但为了给大批有志青年出国深造准备条件,他毅然回到母校育德中学,担任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的机械学教员,月薪只有五十元。

育德中学全校师生,都为他们第一届毕业生刘仙洲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校长王国光说:“我们要为祖国成就一件事,必须有积极性与创造性。遇有必须牺牲个人利益时,就不能不仿效刘仙洲同志为成就勤工俭学事业而抛弃个人比较高级的地位和待遇的牺牲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劳动力极感缺乏,到中国招募华工。因此,曾于1912年创办留法俭学会的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又发起成立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组织贫苦有志的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学习先进知识,振兴祖国实业。

1917年6月,李石曾到育德中学讲演,宣传勤工俭学的好处,师生极感兴趣。不久,华法教育会正式委托育德中学成立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并补助一些经费,附设一个实习工厂。

工厂有三小间厂房,一台五马力发动机,还有车床、钻床、刨床等十台机器。学生住在张公祠,上午学习法文和机械学科,共四小时,分别由李广安和刘仙洲担任教员;下午学习做工,有打铁、制模、翻砂、车工、钳工等,也是四小时,由一名技师和两名技工负责指导;晚上再自习两小时。学习期限一年。由于这是勤工俭学的预备班,所以每个学生需交学费36元,饭费自备,做工也没有报酬。

刘仙洲在留法预备班讲授机械学、蒸汽机、内燃机、机械制图等课,后被推为育德中学董事会董事。为了加强课外阅读,刘仙洲提出建设学生图书馆,并负责向校友募集全部建筑费(以后又募款补充实验仪器,绝大部分校友捐款几元到几十元,刘仙洲捐款最多,一个人就捐350元)。

1920年华北五省大旱,刘仙洲自行设计并利用留法预备班的实习工厂试制了两种新式水车,一种用人力,一种用畜力,共推广二百多具,受到农民好评,获得当时农商部奖状。这个实习工厂所生产的其他产品,如织布梭、丁字尺、三角板等,也很受社会欢迎。

留法预备班从1917年办到1921年,前后共四届,毕业生120余人。第二届人数最多,有60人,其中又以湖南省学生最多,有“湖南班”之称。

1918年9月,新民学会刚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接到杨怀中的信,说北京正在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毛泽东同志召集新民学会会员讨论以后,便亲自带领一批青年学生来到北京,准备送他们到法国勤工俭学。后因华法教育会的出国准备工作未做好,不能立即成行,毛泽东同志又通过杨怀中与蔡元培联系,让一部分青年学生到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学习。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等,都是预备班第二届的学生。

刘仙洲对他们有很深的印象:刘少奇很稳重,李富春很聪明,李维汉很活跃。他们对刘仙洲也很尊敬。解放以后,刘少奇同志在各种场合谈到留法预备班的学习生活时,一再提起刘仙洲是当时的老师,称赞他教书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

1954年一届人大开会时,刘少奇同志特地个别征求刘仙洲对国家副主席和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的意见,1955年5月并亲自到刘仙洲家中拜访。

李富春同志在看到刘仙洲以人大代表身份视察各地所提出的书面建议以后,曾当面称赞刘仙洲说:“你的建议很好,我们一定实行。”谈话间,陈毅同志走了过来,李富春同志把刘仙洲介绍给陈毅同志说:“这是我的老师!”

陈毅说:“你的老师就是我的老师!”

李维汉同志在解放后也到刘仙洲家里探望过他,共同回忆了留法预备班的往事。李维汉同志笑着说:“当时有的机械制图画得不够严格,你就坚决退回重画,这事至今印象犹深。”

(未完待续)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4846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