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月,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干部达7000多人,故名“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纠正“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错误,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这次会议上,多位省委书记落马,有一个还险些丢了性命,他就是曾希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其实,曾希圣也是一位老革命,且对共和国的创建做出过很大贡献。
曾希圣早年就读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曾希圣选择加入共产主义阵营,于1927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开展兵运工作。
进入到三十年代,国民党在实行白色恐怖政策的同时,不断对各大苏区进行“围剿”,在这种情况下,情报工作变得尤为重要,1932年,中央成立军委二局,曾希圣被任命为局长,随后,曾希圣又兼任了红一方面军二局局长的职务。
到1933年8月1日,曾希圣共破译出敌人密码100本,因此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毛主席与周恩来给予曾希圣极高的评价,称他是红军情报工作“创业的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除了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外,还要遭受敌人的围追堵截,情报工作的价值更加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曾希圣领导的二局,不负众望,多次截获并破译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密码,为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作出了重大贡献。
毛主席说:
“没有二局,长征是难以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1941年1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在中央的支持下,新四军军部在盐城得以重建,曾希圣受组织委派负责收容安置突围的干部、战士的工作,并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七师政委,当时,第七师创办了一大批军需民用工厂,被称为“富七师”。
解放战争时期,曾希圣先后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与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为共和国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2年,中共皖南区委、皖北区委合并为中共安徽省委,曾希圣被任命为安徽省委书记,成为建国后第一任安徽省委书记。
1958年,中央发起大跃进,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曾希圣成为大跃进的坚定支持者,在此期间,安徽同全国很多省份一样,农业生产急剧下降,并出现“饿、病、逃、荒、死”现象。
令人没想到的是,曾希圣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还在1960年兼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同时担任安徽、山东两大省份的书记,这在党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面对当时的窘境,曾希圣也是积极地想办法,比如说他想出一个搞“责任田”的办法,也就是“包产到队,定产到田,以产计工,大农活包到组,小农活包到人,按大小农活的用工比例计算奖赔”,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不得不说,这种形式在短时间内非常奏效,1961年底,安徽省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甚至还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然而,创下记录的曾希圣却是厄运到来了。
1961年12月,毛主席到苏州视察工作,打电话叫来了曾希圣,称安徽省的生产既然已经得到恢复,是不是考虑把“责任田”再变回去,这表明毛主席是不赞成“责任田”的,因为他老人历来反对“单干”。
没想到曾希圣以群众刚尝到甜头为由,要再搞一段时间,毛主席对此沉默不语。
1962年1月,“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上,刘少奇对曾希圣进行了严厉批判,认为曾希圣的“责任田”是“单干风”,是“复辟资本主义”,结果,没有经过讨论,当场就撤了曾希圣的职务。
刘少奇还让大家讨论开除曾希圣党籍,甚至要枪毙曾希圣,对此,毛主席后来证实:“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要开除曾希圣党籍”、“要置他于死地。”
后来,曾希圣回忆道:“我在1962年是刘少奇斗下来的。”
十年运动开始后,曾希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被抓回安徽进行批斗,于1968年7月15日病逝,终年66岁。
1978年7月18日,中央在北京召开追悼会,宣布为曾希圣平反昭雪。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47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