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机油陷入困境, 市场份额不足三成, 国产品牌何去何从?

汽车挖一挖2024-06-03 12:46:29  66

轮胎和机油,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是利润丰厚的行业中的顶级参与者。不幸的是,国内企业很难在这两个领域站稳脚跟。

售后市场与新车市场完全不同,在新车市场,品牌价值就是一切。一个优秀的品牌能够长期占领市场,不断收获利润。让我们以轮胎为例。在行驶20万公里的过程中,一辆汽车需要更换4到5次轮胎,每次都是一笔可观的费用。而且,好的轮胎不仅延长了使用寿命,还提高了操控性能,带来了更安全、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在轮胎行业,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是前三大具有绝对领先地位的品牌。虽然他们的产品单价高达1000元,但在舒适性和性能方面表现突出。紧随其后的是一些合资品牌,如Marcel、Dunlop等,其价格区间在500-1000元之间。尽管他们无法与顶级品牌竞争,但他们仍然凭借可观的销售额和精心部署的市场战略守住了自己的地盘。

可怜的国产品牌只能在第三阵营竞争,它们唯一的优势是价格实惠和耐磨性好。一个国产的16英寸轮胎通常只需300元左右,远不能在高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中策集团为例,作为中国最大的橡胶集团,虽然2022年上半年营收达到152亿元,但净利润仅为5.76亿元,毛利率仅为15.67%,可见利润率有多有限。

要想在轮胎行业真正取得成功,光有技术储备是远远不够的。控制产业链的能力、服务质量和长期积累同样至关重要。米其林和Maxus等品牌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在这些领域积累了优势。

我们决不能低估轮胎背后的技术含量,因为它不亚于变速箱或发动机。从原材料比例到花纹设计,从降噪技术到排水性能,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核心驾驶体验,比如操控感和加速性能。有人说,赛车圈速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轮胎技术的提高,这一点并不夸张。中国品牌之所以无法超越那些顶级轮胎,不仅是因为品牌效应,更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核心技术的差距。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定期更换机油是保护发动机的重要手段。除了定期保养外,选择顶级品牌的机油也至关重要。壳牌、美孚等国际品牌不仅产品质量过硬,在低端市场也有完整的定价体系。通过消费者惯性偏好,很容易将国产品牌边缘化。

石油和轮胎行业受到被动打击的核心原因是我们的汽车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乘用车市场的真正发展是在2000年之后,直到2010年才被认为是初步崛起。石油和轮胎作为汽车后市场的支撑产业,自然也慢了一些。中策、长城润滑油等优秀企业虽然发展不慢,但在技术储备、资金实力、品牌价值和客户粘性方面,与米其林、美孚等老牌巨头相比,仍有难以逾越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上游原材料领域的话语权有限。整车行业的发展从整车辐射到供应链,而我们的整车企业刚刚打开局面,供应链自然更加滞后。

以轮胎为例。如果朝阳真的推出千元高性能轮胎,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同价位的米其林PS4,因为后者在品牌知名度和可信度上有绝对优势。虽然长城润滑油也有售价400元的高端机油,但消费者自然会优先选择老品牌美孚。

当然,我并不是说国产品牌没用。事实上,就成本效益而言,它们的性能是相当出色的。然而,要真正深入高端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在技术和工艺上的持续投入,更重要的是耐心积累品牌价值,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这是最终突破的关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4310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