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48年12月25日凌晨时分,天才刚蒙蒙亮,华北军区六纵队17旅的指挥部外,突然传来了阵阵刺耳的枪声。
尖锐的枪响在静谧的清晨是那样的明显,也惊醒了一夜未睡的17旅旅长徐德操,然而,等到他和众人爬起来一看,却发现院子里空无一人,原本站岗的警卫员竟然一个也不见了!
片刻之后,只见其中一名警卫员形单影只的回来了,不一会儿,一名身穿国民党士兵服,一脸趾高气昂的中年男子也被押了进来,此人正是一位化装逃跑未遂,被我军战士俘虏的国民党军长。
对这位被俘后仍旧牛气冲天、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军长,华北野战军3兵团的司令员杨成武亲自接见了他,并拿出了一份毛主席的电报给他看。
而他在看完之后,终于忍不住哀叹道:“你们共产党有高人指挥啊!”
那么,这位国民党军长是谁?他又是怎样被俘虏的?
败军之叹
1948年12月25日这天清晨,华北军区六纵17旅指挥部的警卫员们像往常一样起床出早操。
就在大家专心致志的晨练时,不知道是谁,突然喊了一声,大家的眼神也随之向着不远处的山坡上望去。
只见不远处正对着指挥部的山头上,几个人影若隐若现,看起来极为诡异,此时,华北野战军刚刚才结束一场与国民党傅作义集团的大战,警惕性极强,察觉到情况的部队警卫员立刻就叫上了几名战士,带着枪上山一探究竟。
和警卫员们猜测的一样,山上的几道人影不是别人,正是国民党的残兵败将,一见到解放军过来,这些人便有如惊弓之鸟一般,立刻四处奔逃,其中有一位士兵,因为左腿受了伤,行动不便,很快便被解放军战士们追赶上。
那人见解放军战士穷追不舍,便也放弃了继续奔逃的想法,一屁股坐到了地上,两名警卫战士立刻上前喝令他投降,却不想这时,这名受伤的士兵一下子从怀里掏出了手枪,对着两名警卫战士突然发起袭击。
在场的警卫班长见两名战士倒地,立刻勃然大怒,直接把这名士兵打昏,当成俘虏抓回了营地内。
在被抓之初,这名身着国民党士兵服的中年男子还不承认身份,只说自己姓荣,是国民党的一名连长,直到在其他一些战俘的指认之下,他见再也无法隐瞒身份,才终于承认自己就是国民党第105军军长袁庆荣。
但即便是承认了身份,袁庆荣也丝毫没有那种作为战俘的垂头丧气,仍是一副趾高气昂的做派。
比如,在与华北军区六纵17旅领导干部见面时,袁庆荣就满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作为战俘,从一进门开始,便是一脸不服气的表情,不等我方的干部讲话,他就自顾自的坐在了炕沿上,张口便要人给他“弄点饭吃吃”。
17旅的干部也是本着优待俘虏的原则,便让人给他端来了饭菜,然后便趁着吃饭的功夫开始审问起了他。
当问起他为何在战败之后没能突围出去时,他一五一十的答道:“我和孙兰峰司令一起突围的,结果突围的时候走散了,我为了等他,就没跑出去”。
接着,袁庆荣又喋喋不休的说道:“我本来是命令骑兵部队向西突围,引开你们的注意力,我好率领主力部队突围,可谁知道骑兵部队竟然没有听从命令,还把部队给搞乱了……”
一边说一边摇头,话语中满是遗憾和不服之意。
后来,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的司令杨成武也亲自来看望袁庆荣,可他仍旧是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口吻中略带不满的说道:“我们按照指挥部的命令突围,以为解放军的主力部署在西边,于是就准备向北突围,可谁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就全军覆没了。”
听完袁庆荣这一番酸溜溜的话语,杨成武却哈哈大笑了起来,然后便把毛主席的电报拿给了袁庆荣看。
一直以来都对战果十分不服的袁庆荣在看过毛主席的电报后,大为惊骇,终于忍不住哀叹道:“你们共产党有高人指点,难怪我会失败!”
而事实上,这场战争还真如袁庆荣所说,是受了高人的指点。
高人指点
袁庆荣战败的这场战役名为张家口之战,而交战的双方主力正是华北野战军3兵团和大名鼎鼎的傅作义集团!
1948年11月,历经52天的辽沈战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东北全境获得了解放,与此同时,在淮海战场上,粟裕和陈毅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以及刘邓大军也取得了节节胜利。
此时,位于两大解放区之间的平津地区毫无疑问成为了我军关注的重点目标,如何消灭北平、天津等地的国军,成为了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当时,负责驻守平津的傅作义集团约有60万人,而与之交战的华北野战军只有46万人左右,仅从兵力上看,解放军还不足以对傅作义集团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这也给了蒋介石一种可以继续与解放军一战的错觉。
为了守住平津这块要地,傅作义沿张家口和北平一线摆出了一字长蛇阵的架势,想以此阻挡我军战线的推进,但这样的雕虫小技如何瞒得过毛主席的眼睛。
毛主席一眼看穿了傅作义的把戏,于是便决定从西线的张家口做突破,1948年的11月29日,由杨成武率领的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向张家口发起猛攻,平津战役正式打响!
为了解围张家口,傅作义派出了手下最为精锐的主力部队——国民党第35军。
35军不仅是傅作义集团的精锐,同时还是傅作义起家的部队,是嫡系中的嫡系,可以说,傅作义为了解围张家口,是押上了棺材本。
为了出奇制胜,傅作义在35军临出发前,亲自找到了35军军长郭景云,叮嘱他“快去快回”,但是,面对这块主动送上门的肥肉,我军又岂能眼睁睁的让其溜走。
针对敌情,毛主席迅速调兵遣将,电报一封接着一封的发往平津前线,意思只有一个:务必要堵住35军,倘若让其跑掉,应由你们负责!
在毛主席雷霆万钧的电令下,各参战部队经过几天几夜的急行军和强行军,终于在新保安将国民党35军团团包围住。
12月22日上午,按照毛主席的部署,华北军区第2兵团向被围困在新保安多时的35军发起了总攻,战至中午时分,35军主力已经基本被歼灭,四面楚歌中,35军军长郭景云在军部内举枪自尽,35军至此全军覆没!
35军全军覆没之后,傅作义的兵败就已经是时间问题了,危急之下,傅作义急令张家口的守军寻找时机突围,保存实力,但这一切,早在毛主席的预料之中。
12月23日凌晨,华北军区第3兵团与东北野战军4纵合力发起猛攻,战至第二天下午时分,除了少数骑兵逃出外,此一战,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5.4万余人,俘获敌人无数,在被俘虏的人中就包括了105军的军长袁庆荣。
起先,袁庆荣对我军的获胜很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侥幸而已,但当他看到毛主席那一封封的电报之后,才不由得恍然大悟,感慨着有高人指点。
而这个高人,指的自然就是毛主席本人。
不拿枪的军事家
毛主席一生中多以政治家、诗人的形象闻名于世,但在军事领域,毛主席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家。
根据一些老同志的回忆,毛主席一生中极少拿枪,除了参加革命前曾当过几天兵之外,毛主席参加革命后拿枪作战的次数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有史可考的差不多有两次。
一次是在红四军的成立大会上,毛主席腰挂一把驳壳枪,还颇为诙谐的赋了两句打油诗:身背盒子枪,师长见军长。
另一次是在1929年年初,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被国民党刘士毅部紧追不舍,险象环生之下,红军决定在大柏地设伏,主动发起反击。
在这一次的反击中,红四军军长朱德带头冲锋,平时很少摸枪的毛主席这一次也提枪率领警卫排向敌人冲锋,即便身边的警卫排长受了伤,毛主席也仍旧率军往上冲。
当然,正如将军决战不止在战场一样,一个领袖的军事才能也不仅限于他有没有拿过枪,而在于能否指挥军队获胜,而在这一点上,毛主席可以说是做到了前无古人。
早在正式参加革命之前,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便得以显现,那是在1917年11月,彼时护法运动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经常有北洋军阀党的溃兵从战场上溃败,沿途进行抢掠。
而毛主席就读的湖南第一师范当时正是北洋溃兵们的必经之地,为了保卫学校和同学们的安全,毛主席自告奋勇向校方提出守卫学校,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允许。
不久之后,一支3000人的北洋军阀溃兵果然从一师附近经过,见有人来,毛主席当即将400多名经过军训的学生分成3队,让他们手持木枪埋伏在附近的几个山头上,同时又一边大喊,一边大放鞭炮。
这群北洋溃兵们本就是惊弓之鸟,听到鞭炮声和呐喊声震天,自然心生畏惧,不敢踏入一师大门一步。
更奇的是,毛主席之后还派人去和这群溃兵们交涉,竟然不费一兵一卒便让他们缴械投降了。
事后,毛主席的军事谋略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赞誉,这也是毛主席人生中第一次在两军交战的战场上担任指挥员。
等到参加革命之后,毛主席的军事水平在不懈的磨练中更上一层楼了,比如井冈山时期,四次指挥红军打退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围剿,又比如被誉为毛主席封神之作的四渡赤水。
到了解放战争时,经过多年的革命锻炼,毛主席的军事水准早已经出神入化,从东北的辽沈战役,再到淮海战役,毛主席每一次都能充分洞察蒋军的动向,并由此做出战略部署,真正做到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外国人曾说毛主席的胜利是“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话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未免有失偏颇,毛主席是诗人不假,但同时,他更是一名军事家,一名不拿枪却能指挥百万大军、谈笑间令樯橹灰飞烟灭的军事家。
看完国民党被俘军长哀叹解放军有高人指点的故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拉开平津战役帷幕的张家口战役》——刘志青
光明网 2007-07-30 平津战役(上)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6-09-06 毛泽东前期军事生涯的几处妙笔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