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芳芳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自2014年首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成立以来,国内民营银行业态已进入到发展的第十年。十年里,阿里、小米、美团、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和多家知名民营企业相继涉足民营银行,19家民营银行在十年间获得长足发展,在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与传统银行错位竞争、优势互补,有效地增强了金融市场活力、填补了市场需求空缺、促进了金融公平普惠。
过去的2023年,受股东背景、用户积淀、模式差异等影响,已经披露业绩的18家民营银行表现差异较大。
一方面,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发酵,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在总资产、净利润和营收方面一骑绝尘,合计数据均占据行业一半以上。另一方面,行业内部分化加剧,“腰部”银行奋起直追,部分增速亮眼;“尾部”的民营银行面临挑战。资产质量方面,不良率普遍维持低位,拨备率较高,但资本充足率亟需补足。
01
资产规模:5家进入“千亿俱乐部”,微众网商占行业50%
在银行业,资产规模常被视为其实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体现。过去一年里,18家民营银行总资产规模合计达到19427.15亿元,接近2万亿元,与一家头部城商行的资产规模相当。
其中,5家资产规模跨越1000亿大关。微众银行以5355.79亿元的总资产规模,领跑同行。。而网商银行以4521.30亿元紧随其后,两家资产规模合计近万亿元,占行业总资产规模的50.8%,突显出双雄并立的市场格局。
一梯队之后,苏商银行、众邦银行和新晋“千亿俱乐部”成员新网银行同样展示出强劲势头,资产总额分别达到了1163.56亿元、1144.84亿元和1029.34亿元。其中,新网银行在过去一年实现了资产规模的显著跃升,增长率高达21.36%,成功突破千亿规模,成为第五家千亿级资产规模的民营银行。
而在500-1000亿元的腰部阵营内,有金城银行、中关村银行、富民银行、三湘银行、蓝海银行和亿联银行6家。其中,金城银行资产规模达到734.67亿元,有望进入千亿俱乐部,中关村银行紧随其后,总资产为727.09亿元。其后的各家银行资产规模水平则较为均衡,都在500-600亿元左右。
剩余的7家民营银行,资产规模则不足500亿元。由于江西裕民银行没有公布年报,因此新安银行以192.91亿元的规模位列倒数第一,与微众银行有将近28倍的差距。
从资产规模增速上看,18家民营银行当中,资产规模增速为两位数的有12家,只有4家为个位数增速,2家为负增长。
其中,梅州客商银行资产规模增速达到30.38%,位列第一;华通银行和金城银行紧随其后,增速分别为28.88%和28.53%。
而表现为负增长的两家银行中,亿联银行资产总计517.75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3.49%;排在倒数第一的新安银行,资产规模相较2022年末下降8.37%。
值得一提的是,亿联银行近半年来已经二度受罚。3月13日,因违反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规定等三项违法行为,亿联银行被罚758.34万元;该行时任财富创新部专家孙某对上述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罚25.53万元。
而就在2023年11月,因在互联网贷款业务中未对借款人进行统一授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对亿联银行罚款30万元,时任该行首席风险官陈以平作为主要责任人被处以警告。
整体来看,经过十年的发展成熟期,各家民营银行的资产规模都在不断提升,但行业二八效应显著,头部机构强者恒强。从资产规模增速来看,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02
营收表现:微众网商贡献6成营收,头尾差距近121倍
营收表现来看,2023年18民营银行合计实现营收894.32亿元。但业绩较量仍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两强对垒”格局为重。
2023年,这两家银行再次展示领先地位。其中,微众银行2023年实现营收393.61亿元,同比增长11.30%;网商银行实现营收187.43亿元,同比增长19.49%。虽然网商银行增速快于微众银行,但其营收规模仍然要显著低于微众银行,不足微众银行的一半。两家银行合计实现营收581.04亿元,占全行业的64.97%。
而其他银行与两家头部银行的差距更进一步拉大。除了两巨头,营收超过10亿元的有12家,但营收在50亿元以上的仅有新网银行一家,为54.89亿元。30-50亿元的仅有苏商银行和金城银行两家,分别为45.01亿元和33.99亿元。
而尾部的4家民营银行,2023年营收不足10亿元。末尾的客商银行、振兴银行、华通银行2023年营收水平在7亿元左右,垫底的新安银行更是只有3.26亿元,与微众银行的营收差距达到近121倍。
从营收增速来看,7家民营银行增长超过20%。其中,华瑞银行、新网银行、无锡锡商银行和梅州客商银行4家银行增幅超50%,表现亮眼。华通银行、中关村银行、众邦银行和三湘银行的增速超过20%。
而亿联银行和振兴银行则呈现出营收下滑态势,幅度分别为-1.72%和-10.92%,后者下滑幅度高达两位数。
03
净利润表现:头尾差距254倍,2家银行增速突破110%
2023年,18家民营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212.53亿元,与成都银行或长沙银行2024年的净利润相当。
其中,微众银行继续其领头羊的角色,2023年净利润首次跨过百亿元门槛,达到108.15亿元,同比增长21.02%。紧跟其后,网商银行同样成绩不俗,全年净利润录得42.03亿元,较上年增长18.8%,持续保持稳健增长。
两巨头合计贡献了150.18亿元的净利润,相当于全行业的70%。
在往后,仅苏商银行和新网银行的净利润超过10亿元,蓝海银行和温州民商银行净利润超过5亿元,富民银行、众邦银行超过4亿元,锡商银行等7家银行净利润在1-4亿元之间,华通银行、华瑞银行和新安银行不足1亿元。
其中,净利润最低的新安银行仅实现0.44亿元,与头部民营银行微众银行的差距高达245倍。
净利润增速上,行业分化十分明显。其中,10家民营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0%,展现出了良好的盈利态势。其中华瑞银行和华通银行增速高达110%,新网银行、亿联银行、锡商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突破了40%,梅州客商银行、蓝海银行的增速超过30%。
但新安银行、中关村银行、金城银行和三湘银行4家银行净利润下降。其中,新安银行2023年净利润仅录得0.44亿元,同比减少72%;中关村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超30%,为行业最大净利润降幅。
中关村银行净利润暴跌背后,在过去四年连续被罚。其中,2023年9月,因合作业务管控不到位、互联网贷款业务经营区域不符合监管规定等四项违法违规事实,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责令改正,并罚款130万元;2022年6月,针对个人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违法违规行为,被北京银保监局责令改正,罚款50万元,并对责任人陈光进行警告;2021年2月,因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违法违规行为,被央行营业管理部罚款49万元;2020年12月,因个人贷款管理存在较大缺陷、资产转让不合规等违法违规事实,被北京银保监局责令改正,并给予合计8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04
资产质量: 8家不良率上涨,11家资本充足率下滑
在资产质量的对比中,民营银行2023年度的不良贷款率普遍控制在了一个相对稳健的区间,多数机构维持在1%到2%之间,体现了在风险管理上的韧性。
具体而言,网商银行的不良率为2.28%,是18家已公布数据的民营银行中最高的一家。不过,该行同时注明,如按照逾期60天口径计算,本行不良贷款率为1.87%。
而民商银行、客商银行、华通银行、锡商银行资产质量表现优异,不良率分别低至0.89%、0.97%、0.91%、0.68%。
从趋势上看,2023年8家民营银行不良率上升,这对它们的资产健康状况提出了警示。其中,网商银行增长0.34个百分点外,客商银行不良贷款率0.97%,同比上涨0.51个百分点;众邦银行不良贷款率1.73%,同比上涨0.26个百分点;三湘银行不良贷款率1.75%,同比上涨0.22个百分点。
除了不良率,资本充足率也是衡量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之比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经济冲击的抵御能力。
不过,与成立时间较长的国内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亟待提升。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末民营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32%,除了低于商业银行整体15.06%的平均水平外,还低于国有大行(17.55%)、股份行(13.43%)、城商行(12.63%)的平均水平。
具体来看,新安银行、蓝海银行、华瑞银行、微众银行、中关村银行、亿联银行、振兴银行、锡商银行等8家民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行业平均的12.32%水平。其中,新安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23.87%,第二名蓝海银行资本充足率14.23%。
梅州客商银行、华通银行等9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12.32%的均值。业绩靠前的新网银行等机构,资本充足率却低于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有高达11家民营银行出现了资本充足率下滑,其中客商银行下滑了2.71个百分点,中关村银行从2022年的14.28%下滑1.72个百分点到12.26%,华通银行下滑1.69个百分点。
可以说,目前民营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都处在较低水平,资本补充压力较大。但目前民营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单一,且受制于大股东30%持股比例限制,加上近年来部分中小民营股东经营压力大,民营银行增资扩股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拨备率方面,17家披露去年拨备覆盖率的民营银行中,锡商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增加109.99个百分点,高达419.91%;其次是微众银行,达352.64%;梅州客商银行也超过了300%。
此外,民商银行、众邦银行、金城银行、华瑞银行、富民银行均超过200%;三湘银行和新安银行去年拨备覆盖率垫底,分别为154.08%和151.62%。
2023年,多家银行拨备覆盖率出现下滑。其中,民商银行较上年大幅下滑458.66个百分点,降至290.93%。客商银行下降241.80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降至302.46%。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分别下降61.35、58.25个百分点。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接受新经济观察采访时表示,从2023年业绩表现来看,民营银行已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整体呈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但依旧呈现出“强者愈强”的行业格局:微众、网商等头部民营银行依托集团资源以及自身的科技能力,在行业中拔得头筹,而中后部民营银行亦基于各自的业务定位,在服务中小微等重点领域不断进行探索。
她强调,未来,民营银行一方面需要关注资本补充,一方面也要不断强化自营渠道建设以及客户精细化运营,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