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多元民族中,汉族人口占据绝大多数,约占总人口的90%以上。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汉族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而其他少数民族则使用不同的称谓,与现今的民族称呼并不相同,在汉朝之前,汉族人并未使用“汉族”这一称谓。
那么,在汉朝出现之前,汉族人是如何称呼自己,在汉朝之后,为何汉族人开始自称为“汉人”呢?
先秦时期的族群称呼
在遥远的古代,华夏大地还是一片未开化的荒野,那时的先民,过着游猎、渔猎的原始生活,漫步于重重群山环绕的中原腹地。
他们面对着自然的威严,却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逐渐聚居成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部落。
传说在这未开化的年代,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和黄帝统领,他们所率领的族人被称为华夏部落,这些部落不断地与周围其他部落交往、互动,逐渐在中原腹地形成了一股融合的强大力量。
而当时的“部落”并不等同于今天我们理解的“民族”概念,它们更像是由不同地域的部落共同组成的松散联盟,成员之间通过血缘关系相连,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直到夏朝时期,才第一次出现了类似“民族”的概念,夏朝建立后,人们认为“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可见“夏”、“华夏”这两个词已经被用来泛指中原地区的先民们。
同时,夏人还将其他族群区分为渠搜、有苗、莱夷等不同的族称,以示区别,尽管这些族群生活在一起,但他们的语言和习俗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朝取代了夏朝成为中原地区的主宰,商人在吸收夏文化的同时,也通过侵略性的战争将其他部落并入自己的版图,这无疑扩大了华夏族群的范围,加速了同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商朝为民族认同的传播做了较少努力,直到周朝时期,他们才自诩为夏朝正统继承人,开始广泛使用"华夏"自称,周天子更将自己的诸侯国号为"诸夏",以彰显正统地位。
然而,周人同时也树立了"夏族后裔"的次等概念,在当时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礼记·王制》对中国、夷、蛮、戎、狄五大族群的描述:"五方之民语言不通、嗜欲不同",可见,族群之间确实存在着文化隔阂。
信息源:商周时期华夏族的民族观、地理观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社会科学网 。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观
随着西周王朝的兴起,华夏文化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周室王族和各路诸侯贵族开始积极倡导"华夏"之名,将其奉为统治的根基。
这一时期,被纳入西周疆域的各族群体也开始自称"华夏子孙",在华夏文明的熏陶下,原本落后的地区逐渐走上了文明之路,农业生产水平也有所提升。
而尽管西周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各地方诸侯国却拥有相当程度的自治权,为了扩大自身势力,诸侯国经常发动互相的兼并战争,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族群逐渐融合,共同铸造了华夏民族的基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诸侯国对本国臣民进行了深度的文化影响,导致出现了"秦人"、"赵人"等自称。
而秦朝的崛起,则为华夏民族带来了全新的希望,秦人在统一中原后,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极大地推动了华夏文明的繁荣发展。
不过,秦朝统治时间过于短暂,为了巩固权力,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手段,比如将来自六国的中上层百万人口遗迁至偏远地区,试图切断旧贵族的根基。
这一做法虽然可以暂时平定叛乱,但却引发了广大"华夏子民"的不满情绪,后来,秦始皇又听从谗言,将五十多万秦人开拓百越之地,这更加加重了人民的流离困扰,这些决策无疑埋下了秦亡的祸根。
尽管如此,秦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华夏民族通力合作的基础,在秦军统一文字、度量衡之后,人们的同质感大为增强,民族整合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汉族称呼的产生与延续
公元前202年,一场旷日持久的项籍之争终于画上了句号,刘邦凭借过人的智谋和胆略,先后击败项羽和项将,最终一统中原,在此之前,他曾和项羽分兵两路讨伐秦国,凭借机遇和运筹帷幄,刘邦于关中获得"汉"的封号。
当他建立新朝后,自然而然地沿用了"汉"作为国号,从这个时候开始,汉朝的子民也开始被称为"汉人"。
这一做法固然延续了秦朝使用"秦人"自称的传统,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汉朝时期并没有产生新的"民族"概念,就像历史长河中的许多其他王朝一样,他们只是简单地将国号赋予了臣民。
刘邦为了方便统治,下令实施了严格的户籍法度,明确界定了"汉朝子民"的身份,通过这一举措,"汉人"这一称呼很快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深深植根于人心。
除此之外,汉朝时期出现的另一个重大变革,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成为汉人信奉的主流价值观,其他如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力大为减弱。
由此可见,汉朝上层精英阶层有意无意地在强化"汉人"的民族意识,并为之赋予统一的思想内核,这种大一统的理念,在汉朝长达近400年的执政时期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即便汉朝政权覆亡,"汉人"身份认同已深植人心,历经朝代更替,中原地区居民仍自诩为汉人后裔,是传承正统文化的继承者。
信息源:汉族: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经济网。
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时所倡导的口号"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实质上是汉人重新夺回政权,而被美化为"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神圣使命。
"汉人"称谓之所以代代相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汉朝时期汉人人口迅速增长,汉朝结束后,中原地区陷入五胡乱华时期,许多汉人被迫迁徙,寻求生存。
这些漂泊的汉人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文化传承传授给当地少数民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那些原本落后的族群逐渐失去了自身民族意识,而汉人的文化认同感则愈发增强。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汉人在历经多次朝代更迭后,其民族文化依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不仿佛解开了为什么如今汉族会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主体民族的谜团。
结语
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洗礼与蜕变,无论称为"华夏"还是"汉族",其代表的始终是同一个群体。
这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一路顽强地走来,其悠久灿烂的文明底蕴未曾中断。
我们都是这个命题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更是华夏文明的赞美者与守护者。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3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