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1955年授衔结果公布后,有一些将军觉得自己被低授了,感到很不满意。其中比较著名的,要数原华野六纵司令员、外号“王老虎”的王必成。
大家都知道粟裕帐下有“叶、王、陶”三位名将,分别是叶飞、王必成和陶勇。在大授衔中,叶飞授予了上将,而与他齐名的王必成和陶勇却授予了中将军衔。
都是老同事,为何厚此薄彼?为此,王必成找到老上司谭震林,想要个说法。后来谭老板还真因为此事问了罗荣桓元帅。结果罗荣桓却说:“叶飞和王必成不一样嘛!”
那么叶飞和王必成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其实叶飞在华野众将中确实特别有特点,他不仅善打胜仗,同时也打过几个败仗。
3年解放战争,人民军队席卷800万国民党军,真是摧枯拉朽,横扫千军如卷席。由于胜仗是如此之多,导致我军打得少数败仗是如此的扎眼。而叶飞上将,就曾打了三个著名的败仗。
一、叶飞的三次败仗
首先是鲁南突围战。七月分兵之后,叶飞、陶勇带领第一、第四纵队出击鲁西,试图控制津浦铁路兖州段。然而战斗进行时,陈毅、粟裕带领的内线兵团兵败于南麻、临朐,导致一、四纵队孤悬于鲁南。而国民党军趁机对叶陶兵团展开了围攻。此战之中,华东野战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败,两大纵队总共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马,总共减员2万多人,突围出来的指战员也精疲力尽,无力再战。陶勇后来回忆此败:“真苦,比两万五千里长征还苦。”
后来经过统计,鲁南突围战的损失率,超过了几年后的长津湖战役。
其次是月浦战役。上海战役时,叶飞奉命率领28、29两个军强攻月浦,试图切断国民党军从海上逃跑的退路。然而由于准备欠周全,全军过于轻敌,导致28、29两军遭遇了惨重的损失,2000余精锐倒在了黎明之前。不仅如此,汤恩伯还成功带领6万人马,满载金银美钞逃到了海上,没能实现全歼。
最后也是最著名的,金门之战。当时叶飞带领第十兵团刚刚解放了福建大部,向厦门、金门地图发动攻击。由于轻敌以及缺乏渡海作战经验,第十兵团的三个团被困于宁古头,最终全军覆没,9000余将士片甲不返。
这三次大篓子,使叶飞在华野众将中显得格外显眼,也遭致了很多军迷的误解。
然而综观历史,我们却能发现,叶飞不仅不是网络军迷口中的“庸将”,反而是粟裕最信任、最倚重的头号战将。每逢战事,粟裕总是委叶飞以重任。作为一个绝世统帅,粟裕不仅善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同时也极其会用人。他所看重的将领,基本就没有看走眼的。如果叶飞不行,粟裕又为何会如此重用他呢?
二、粟叶不打不相识
粟裕与叶飞的渊源始于三年游击战时期。当时,叶飞作为闽东独立师的指挥官,一直在福建领导游击战。由于国民党军势大,各游击区之间很难相互联系,出现了很多误会。加之叛徒出卖,各游击队之间猜忌重重,最终导致了同室操戈的“南阳事件”。
当时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误以为叶飞已经叛变,于是命令粟裕去闽东逮捕了他。在押解途中,粟裕一行遭到了国民党的伏击,叶飞趁乱逃跑。粟裕见状,对他连开三枪,结果都没击中。最终,叶飞成功地保住了性命,同时还在不久之后洗刷了自己的冤屈。
粟裕与叶飞虽然经历了一场冲突,但两人并没有因此结怨,反而不打不相识,成为了最好的搭档。
后来叶飞曾和粟裕一起打猎,见识到了粟裕百发百中、神乎其神的枪法。叶飞这才明白,原来粟裕当年开的三枪,完全是手下留情啊。
自抗战时期起,叶飞就一直跟随在粟裕身边打仗。大家都知道,粟裕有三大“嫡系”,分别是叶飞、王必成、陶勇。而叶飞绝对是三人中一马当先的那个。
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粟裕和叶飞有着一种职务上的传承关系,叶飞一直作为粟裕的副手而存在。。抗战时期,粟裕担任新四军一师的师长,而叶飞很快便由旅长提升为一师的副师长。
1944年,粟裕率领一师主力出兵苏浙后,粟裕被任命为苏浙军区司令,而叶飞便继承粟裕的位置,成为一师的师长。后来粟裕在天目山与顽军激战两场,认为兵力不太够,于是向中央发电,要求叶飞率部分部队南下,加强苏浙军区的军事力量。在中央的首肯下,叶飞辞去了一师师长的职务,带兵前往天目山与苏迂回和,担任了苏浙军区的副司令。
粟裕虽然没有人事任免权,但并非没有话语权,如果粟裕不看重叶飞,不向中央推荐叶飞,叶飞也很难继承他的位置。
其次,每当遇到关键性战役,粟裕必然派叶飞担当摧城拔寨、啃硬骨头的角色。解放战争时期,叶飞担任华野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要知道各大野战军之中,第一纵队绝对都是狠角色,例如东北野战军的第一纵队便是大名鼎鼎的38军。而华东野战军的第一纵队,则是后来的第20军。在华东解放战争中,20军的战绩是令人惊讶的。在许多著名战役中,叶飞的1纵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天花板级的表现
首先是在宿北战役中,这一战是粟裕的华中野战军以及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合军以来的第一仗,也是必须打好的一仗。
此战之中,粟裕命令叶飞承担了最困难、也是最艰巨的切割戴之奇第69师和胡琏第11师的任务。
战斗开始后,叶飞率领8、 9两个团猛冲作为五大主力之一的11师,曾一度打到距离胡琏司令部300米处。在惊惧之间,11师被迫后撤。随后叶飞带领主力一夜之间穿插到11师和69师中间,硬是将69师挖了出来,还挡住了11师的援军。此战之中,叶飞的1纵立下了头功,帮助华野全歼69师,其表现堪称完美。
其次是在鲁南战役中,1纵和兄弟部队一起全歼整26师、51师以及远征军精锐第一快速纵队,夺取了大量火炮、坦克、战车以及其他先进武器。用这些装备,华野直接组建了特纵。此战之中,一纵又是头功。
然而1纵在宿北、鲁南战役中所显露的光芒,相比于其在莱芜战役以及孟良崮战役中的表现,那就要相形见绌很多了。
莱芜战役时,华野变南征为北战,全军隐蔽从临沂向莱芜方向进攻。结果在行军途中,几乎所有纵队都出了差池。本来说好由五个纵队包围莱芜,结果按时到达当地的仅有1纵。
因此叶飞的一纵必须独立承担包围两三倍于己的国民党军。而这些国民军可不是善茬,分别是73军和46军。73军是王耀武手下的主力军,是半美械部队;46军则从属于桂军,他们不仅战斗力强大,而且武器装备极好,甚至超过了号称“钢军”的第七军。
结果叶飞硬是顶住了73军和46军的疯狂进攻,最终等到了友军的到来。最终华野仅仅以微不足道的代价,全歼李仙洲兵团7个师,共5.6万人。此战之中,叶飞纵队还是头功。
在孟良崮战役中,叶飞1纵的功劳也是无与伦比的。在这场战役中,叶飞的任务同样极其凶险。他必须插入到黄百韬的25师和张灵甫的74师之间,同时必须堵住65师。要知道黄百韬的25师和出工不出力的李天霞第83师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孟良崮战役中,25师也是少数尽全力援救74师的部队。稍有不慎,1纵不仅不能分割25师和74师,反而可能陷入三面包围之中。
然而叶飞指挥若定,他以3师堵住曹庄,1师守界碑、天马山,2师、独立师攻击西线。叶飞一个纵队要挡25师、65师,还要参与围攻74师,可谓是一肩挑三担,不遗余力。最终叶飞的第一纵队依然是头功。
粟裕在各个战役后都进行了战斗总结,叶飞的第一纵队从来都是受表扬最多的。无论多么艰苦的战斗,无论多么难啃的骨头,交给叶飞准没错。如果说粟裕是赵子龙,那么叶飞的第一纵队就是他手上上下翻飞的长枪,所向无敌、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四、超人一等的特质
那么叶飞为什么那么能打?他到底有什么特殊的优势呢?在笔者看来,叶飞有一个独一无二,那就是独一无二的统帅能力。
战将易找,统帅难寻。纵观叶飞的指挥生涯,我们会发现,他不仅仅只是一个纵队司令那么简单。他也是粟裕“委任指挥”最多的将领之一。在那些至关重要的战役中,叶飞不仅要统帅自己的一纵,还要统一指挥好几个纵队。
例如在莱芜战役中,粟裕便将2纵和7纵交给叶飞统一指挥。战后粟裕对叶飞大为夸奖:“在各纵的配合上说,一纵最吃力,虽然缴获不大,但在整个战役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命令叶飞统一指挥1纵、4纵、6纵和9纵。在叶飞的统一指挥下,各纵队齐心协力,直取孟良崮,最终取得了全歼74师,击毙张灵甫的辉煌战绩。
在豫东战役中,叶飞是华野第一兵团副司令兼1纵司令。战役发起后,一共有两个集团,其中突击集团由1纵、4纵、6纵和中野第11纵队,由叶飞统一指挥。最终成功全歼了区寿年兵团。
对于粟裕来说,叶飞就像是他另一个大脑。在他分身乏术之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叶飞。而叶飞也往往不负他的期待,完美地完成任务。粟裕是个才华横溢的统帅,叶飞的统帅才能虽然不如他,但也相当优秀了。
叶飞的统帅能力是怎样炼成的呢?叶飞没有参与长征,而是长期在南方山林之中打游击,几乎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而这便练出了他机断专行、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这种形式的战争中,指挥官必须有自己的判断,而且必须是果决、准确的判断,而做到这一点,指挥官必须对战场有着精确的洞察能力。而这些要素,是统帅级任务必备的能力。很显然在3年游击战中,不仅练出了个野战军级的粟裕,同时也练出了一个超兵团级的叶飞。粟裕之所以敢将复数级的纵队交给叶飞,就是看重他的统帅能力。
而在战场上,叶飞确实表现出很多超人一等的判断。举个例子,在宿北战役时,叶飞插入到65师和11师之间,将敌军分割开来。然而敌人不甘心失败,于是派敌预三旅和第60旅与山野的第八师争夺许庄战场的制高点。
按照野司的要求,山野第八师必须守住战场制高点——峰山,保护第一纵队的侧翼。然而在预3旅以及作为五大主力的11师的攻击下,第8师有些承受不了。于是跟随8师作战的前敌指挥首长给叶飞打电话:
“我们挡不住了,要撤下来,你们也撤吧!”
听了首长的电话,叶飞好似晴空霹雳,第八师如果撤了,夹在中间的1纵就是四面受敌。如此开阔地、白天,一个纵队万余人,该怎么撤?
然而首长却说:“八师已经撤了,你们撤不撤我不管。”说着就挂了电话。
说实在的,当时华中野战军和山野刚刚合军,两军还欠磨合,有极重的地方主义倾向。因此才出现这种“死道友,不死不贫道”的情况。
如今1纵陷入了绝境,该怎么办?正是在这种绝境之中,才最考验叶飞的眼光和统帅能力。叶飞认为:“白天不能撤,撤就是送死,敌人一夹击,全军完蛋。”因此叶飞决定变撤退为进攻,向11师发动主动进攻。
在1纵破釜沉舟般的攻势下,强大的整编11师被打得溃不成军。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行动,很快让1纵转危为安。随后叶飞又马不停蹄地带着两个旅,将试图逃窜的69旅全部兜住,最终全歼于田野。
由此可见,叶飞的统帅才能确实超人一等。即使在人才济济的华野之中,至少也能排前三,丝毫不逊于陈士榘、王建安、许世友等人。
这样一来,叶飞确实和王必成、陶勇拉开了差距。华野改编为三野后,叶飞荣膺正兵团级干部,而王必成和陶勇则是副兵团级。因此55年授衔,并无什么问题。
五、非大胜即大败
叶飞也确实打过好几个败仗。作为将领,叶飞并非没有缺点。有时,他也会犯准备不足、轻敌的毛病,甚至有些冒失。但正所谓多做就多错,叶飞打得这些败仗,完全是因为他打仗多,打硬仗多,负担的危险任务多。世上没有人能百战百胜,就算是韩信也打过败仗。因此无论是直接领导他的粟裕,还是全军统帅毛泽东,都对叶飞信任如初。
金门战役失败后,全军震动。叶飞亲自起草电报,报告陈毅并报中央军委,请求处分。军内亦有人对此议论纷纷。其后叶飞再次发报给毛泽东,要求给予处分。然而毛泽东却说:
“金门失利,不是处分的问题,而是要接受教训的问题。”
就这样,叶飞被高高抬起,又高高放下,并没有受到处分。毛泽东清楚地明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因为一场败绩就拿一名上将是问,岂不是便宜了对岸的蒋介石?因此毛泽东仍然对叶飞重用如初。
1953年7月15日,国民党海陆空并举,出兵数万直扑福建东山岛。叶飞闻讯,立即进驻福州司令部进行反击。他见东山兵力不足,于是命令31军(欠一个师)会同28军的一个师前往东山支援。
有运输工具缺乏,军队运不上去。叶飞当机立断,立即命令从福州到泉州、漳州的所有客货车辆全部停运,立即换下货物换上军队。在援军的帮助下,东山守军发动了反击,歼灭万余国民党军。
叶飞后来回忆,东山战斗第三天中午,毛泽东到总参办公室和叶飞通话:“兵力够不够?需不需要增援?”而叶飞却胸有成竹地说:“够了,我还有一个军的机动部队没用呢?”毛泽东欣然道:“很好”。
1958年,中央决定炮打金门,毛泽东仍然点将叶飞指挥。要知道那个时候,叶飞担任的是福建省委书记,而新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有旋风将军之称的韩先楚已经到任了。
因此叶飞是我军之中不可多得的具有统帅能力的名将。1955年,年仅41岁的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而粟裕另外两名爱将——陶勇和王必成,则为中将。唐太宗曾认为唐初有三大名将——李绩、李道宗和薛万彻。其中对猛将薛万彻的评价是“非大胜即大败”。其实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我认为将这个评价对于叶飞,也是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