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教授认为贾诩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贾诩不仅聪明,而且精通人性,为人又非常小心谨慎,几乎没有人能伤害他。
贾诩在《三国志》中是跟荀彧、荀攸共列一传的,比程昱、郭嘉等人排名靠前得多。
《三国志 贾诩传》: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馀悉死。
贾诩是凉州武威郡姑臧县人,因生病辞官回家,在路上遇到反叛的氐人,同行的十余人都被抓。
贾诩对氐人说:我是太尉段颎的外孙,你将我藏起来,我家人必定会出重金来赎我。
段颎是谁啊?
凉州三明之一,镇守边境十余年,多次平定羌人和氐人的叛乱,也因此杀死了不少羌人和氐人,段颎之名,威震边境。
贾诩说的话非常巧妙,他说自己是段颎的外孙,这是借用段颎之名来吓唬氐人,但他又不是直接威胁,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他要让氐人相信家里人会用钱来赎他。
贾诩
如果直接威胁氐人,说不准会直接杀了他。
贾诩给氐人留下一个可以赎他的说法,这很巧妙,万一碰到的氐人只想求财,也给自己留条活路,万一碰到氐人恨段颎的,也能用钱财赎身,一举两得。
用现在的话说,贾诩不仅人聪明,而且情商高,分析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说出最巧妙的话,避免了自己受到伤害,短短一句话,就能看出贾诩与众不同。
贾诩是董卓女婿牛辅手下的校尉,董卓被杀后,牛辅抛弃军队逃走,结果半路被杀,牛辅手下将士因为得不到朝廷赦免,准备各自跑路了。
此时贾诩出现了,对众人说了一句话: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听说长安城中商议要将所有凉州人都杀掉,而各位脱离队伍独自行动,只需要一名亭长就能抓住你们了。不如率军往西,所经过的地方都招兵买马以攻打长安,为董公报仇,要是侥幸事情成功了,就以奉朝廷之命的名义征战天下,如若事情没办成,到时候再走也不迟。
贾诩说话很有水平
不得不佩服贾诩说话,太有水平了。
贾诩先用长安城中的朝廷来威胁众人一番,威胁完了,再鼓动众人一起杀向长安,而且把所有结果都想到了,赢了,我们占据长安号令天下,输了,我们再逃走。
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换了任何人都会按贾诩的意思来办,这就是贾诩的高明。
贾诩这么做的主要目的还是想明哲保身,一旦这帮军队散了,贾诩本人也有可能被朝廷抓起来,从关东回凉州,长安是必经之地,不打败长安的朝廷与守军,不可能逃到凉州的。
结果李傕、郭汜打赢了,赶跑了吕布,杀死了王允,控制了汉献帝与东汉朝廷。
贾诩也知道自己的这个计谋导致东汉朝廷再一次遭受浩劫,于是他开始低调,并且不接受朝廷的赏赐,只愿意担任职务不高的官职。
李傕与郭汜相互攻伐时,贾诩多在中间劝和。汉献帝东归之后,贾诩投靠了他的老乡段煨。
贾诩投靠段煨不久,很快看出了段煨忌惮他,段煨也是董卓手下将领,董卓被杀后,手下的将领自相残杀,中郎将董越被牛辅所杀,牛辅又被手下亲信所杀。
李傕杀了樊稠,李傕又跟郭汜相互攻打。
所以段煨也担心贾诩会夺了他的兵权,而加害于他,对贾诩很是防备。
贾诩感觉到段煨防着自己后,直接离开段煨,投靠了张绣,而他留在段煨处的家人则更加安全了。
这是贾诩的识人能力,他很容易就能看透一个人的内心,这利益于他精通人性。
贾诩精通人性
贾诩投靠张绣后,多次协助张绣击败曹操。
贾诩的本意是要让张绣投靠曹操,但在此之前,贾诩不断为自己和张绣投靠曹操增加砝码。
曹操第一次南征张绣,张绣不战而降,很可能就是贾诩要求的,但曹操纳了张绣的婶子,然后图谋杀张绣,张绣听从贾诩计谋,突然反叛,大败曹操,斩杀典韦、曹昂与曹安民。
曹操第二次南征张绣,包围了穰城,但不久后突然退兵,贾诩要求张绣不要追击,张绣不听,结果大败,回来之后,贾诩要求张绣马上再次追击,结果打败了曹操的军队。
这是因为第一次是曹操亲自退后,所以张绣被击败,第二次追击是因为曹操认为张绣不会再追,曹操本人也撤军了,张绣攻打的不是曹操亲自率领的军队,所以赢了。
对此,张绣佩服得五体投地。
贾诩与曹操的每一次交往,都让曹操吃尽了苦头。
贾诩能够识破曹操的计谋,因此才能让张绣打败曹操,这是为了增加自己投降的砝码。
官渡之战期间,贾诩要求张绣投降曹操,张绣起初傻眼了,自己杀了曹操的儿子、侄子还有大将,敢投降曹操吗?
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
贾诩又是一番解释:
1、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投靠曹操就相当于投靠朝廷。
2、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投靠一个实力不那么的政权,肯定会受到重视,如果投靠一个实力很强的政权,会认为张绣的势力太小,就不会受到重视。
3、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贾诩都没跟曹操打过交道,凭借曹操的行为就判断出曹操是个志向远大、不计前嫌的政治家,如果曹操是个小人,贾诩根本不敢投靠。
贾诩的眼光很毒,对事态的判断非常准确,选择投降的时机也非常重要,卡在官渡之战的节点,曹操正需要支持的时候。
果然,当有杀子之仇的张绣和贾诩投靠曹操时,曹操不仅不计较,还跟张绣结成儿女亲家。
曹操是个政治家,必须放下仇恨,因为此时的曹操正处于官渡之战期间,正需要共它势力支持,以打败袁绍,贾诩算准了曹操的行为。
曹操准备发动赤壁之战时,贾诩对曹操说: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明公(曹操)之前击垮了袁绍,现在又收复汉南地区,声威远播,军队势力已经很强大;如果依靠过去楚国的富庶,来犒赏兵丁士人,镇抚安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那就可以不用劳师远征而江东地区都稽首拜服了。
贾诩在曹操手下很低调
贾诩看出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隐患,因此劝曹操暂时不要发动战争,但曹操不听,结果大败。
贾诩对政治、军事形势的看法一向是非常准确的,但贾诩这个人提建议时,从来不争着提,而是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才提自己的看法,至于主将接不接受,贾诩并不力争。
曹操进入关中攻打韩遂、马超时,一时半会没能打败对方,于是问计于贾诩,贾诩只说了四个字:“离之而已”,曹操立即就明白了,这是要用离间计打败对方。
《三国志 贾诩传》: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適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贾诩的情商相当高。
有一次曹操问贾诩接班人的问题,贾诩故意不说话。
曹操说我在问你呢,你怎么不说话?
贾诩说:我刚才在思考事情,所以没有立刻回答。
曹操问他在思考什么?贾诩回答说:我在思考袁绍和刘表父子。
贾诩什么都没说,但什么都像说了。
贾诩很聪明,他举出袁绍和刘表废长立幼导致政权陷入混乱的例子告诉曹操,言外之意是不能废长立幼,那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曹丕,但他不明说。
贾诩懂得明哲保身
这一招很高明。
如果将来曹丕当了太子,那贾诩没事,还有功劳。
如果将来曹丕没当太子,那贾诩可以说自己什么也没说,免除处罚。
《三国志 贾诩传》: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贾诩认为不是曹操旧臣,经常出谋划策,思虑深远,担心会被猜忌,于是就在家闭门自守,私下也不与人结交,家中孩子的嫁娶,也不和高门大户结亲,天下论及智谋计略的人(贾诩)当之无愧。
这是贾诩明哲保身的态度,不攀附权贵,权贵虽好,一旦权贵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就会受到牵连。
贾诩一直保持低调,不与人结交,不和大户和亲,自然就不会受到政治斗争的波及。
贾诩这样的人生态度与处世行为,让他在哪里都吃得开,而且他非常聪明,又懂人情世故,为人还低调,还能看透人性,几乎没有贾诩看不透的人,这样的贾诩说他是三国最聪明的人并不为过。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33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