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麦浪在微风中翻滚起伏,阳光倾洒在饱满的麦穗上,每一株麦穗都似乎在骄傲地展示着丰收的喜悦。5月24日,陕西“三夏”大规模麦收从陕西潼关开始由东向西陆续展开,6月1日,西安市长安区南江兆村“开镰”,进行大规模麦收。
风吹麦浪秦岭山下的麦子熟了
听闻秦岭山下的麦子熟了,5月27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赶到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在东三村,农田里的麦子已经成熟,不少村民都雇着收割机忙收麦。一片50多亩的麦地,收割机8小时收完。新型麦客史先生开着农机从重庆来,这里收完,史先生下一步打算去神禾塬收麦。
今年麦收较往年提前一周多
子午街道东三村党支部委员肖徐文专门负责村上的农业工作,“上周四(5月23日)村里开始夏收,到今天基本结束了。”肖徐文说,今年麦子的品质很好,去年雨水天气影响,没有今年品质好。
西安市长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卫斌介绍,陕西关中每年麦收基本是芒种节气前后开始。
今年因为天气原因麦收提前。5月24日,陕西“三夏”大规模麦收从潼关开始由东向西陆续展开,长安区麦收也从沿山一带开始向北发展,与往年6月5日前后大面积收割的时间提前了一周多。收麦时,麦子的水分也有讲究,含水量在13%~14%最好,如果水分大,麦壳容易打烂,如果水分太小,收割时麦子容易掉落,造成浪费。
5月30日,卫斌通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5月31日上午长安区王曲街办南江兆村将开始大面积收割。
据了解,南江兆村的小麦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汉武帝时期,在董仲舒的建议下,西汉开始在关中地区推行小麦的种植。得益于秦岭终南山北麓峪口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关中平原土地,面食成为西安乃至关中地区人的可口主食,小麦也在关中各地广泛种植。
老奶奶身穿红衣麦田里打卡
5月31日上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刚走进南江兆村,金黄的麦田连绵起伏,一片丰收景象,64岁的李先生正在麦田里忙碌,因为有了收割机的帮忙,他家的5亩地不到2小时收完,他说,之前也种过经济作物,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选择了种麦,种麦子没有多少利润但相对稳定。
在刚收割完的村道旁,74岁的王奶奶穿着红衣正在车旁化妆,女儿边帮妈妈涂口红边说,今天专门驾车带着父母前来打卡,因为妈妈非常喜欢拍照。王奶奶说,一直在城里居住,没有务农的经历,但他们那辈人有很强的乡土情结,女儿为她选择的这趟行程特别喜欢。化好妆的王奶奶借来李先生的镰刀在麦田里摆弄着各种造型,兴奋地如同一个孩子。
在王曲街道江兆村的西安市粮食主产区绿色示范区建设示范点,各种大型收割播播种设备陆续进场,不少市民听闻也前来参观。家住韩森寨的王女士和朋友一大早6点从家出发,转了三趟地铁和一趟公交赶到示范点,王女士说,小时候周围都是麦田,现在周围全是高楼大厦,奔波了4个小时就为了看看大规模的麦收。听闻大面积收割推迟一天,王女士很是遗憾。
“嘟嘟农机”开启“三夏”抢收智能农业新模式
6月1日上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再次赶往南江兆村,往日冷清的村道上变得熙熙攘攘,村道上各种车辆排起长队,多是西安城里前来观看麦收的市民。
上午10时,20多台收割机、播种机、旋耕机……整装待发。“开镰”仪式开始,3台收割机迫不及待冲进金色的麦田,隆隆的马达声,收割机后方扬起麦穗外皮。几分钟后,收割机返回,将脱粒好的沉甸甸的麦粒装进卡车内。紧接着,刚收割过的麦田旋耕机上场作业……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如今各种现代化农机运用到麦收,收割、脱粒、播种、烘干……一体化完成。还专门开发了网约平台“嘟嘟农机”APP,有效解决了“有农机找不到农活,有农活找不到农机”的现实困境,机手和农户可在“嘟嘟农机”的平台上交互,农户们在此平台上可以约各种现代化农机,类似城市里使用的网约车系统,就是农机版的打车软件。目前此平台已有8.6万用户量,2万多笔的订单,作业面积超过70万亩,更好的服务农户和机手。
在建设示范点东侧麦田里,3岁的朵朵小心心翼翼走在和她一般高的麦田里,第一次见到麦穗的她,还不太明白妈妈告诉她吃的面包、馒头就是从麦穗里得到的。在西安做餐饮的父亲蔡先生说,全家人赶在六一来麦田打卡,也算给女儿过个特别的儿童节。
西安市民李先生,望着一望无垠的麦田,眼里满是焦急,宝鸡市眉县的老家还有6亩成熟的麦田等着他回去麦收,老母亲身体不好,指望着他龙口夺食,虽然现在收麦都是收割机,但还需要有人张罗,看着这两天预报有小雨,他喃喃地说:“赶紧迈回走,回家收麦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29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