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湖体水质指标去年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连续16年安全度夏。位于上游的无锡宜兴市拥有48公里沿湖岸线,治理太湖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宜兴的努力。
5月29日—3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江苏联动长江经济带10省市网信办共同主办的“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采访第三站来到无锡。包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内的媒体团走访宜兴沿太湖湿地群、南溪河等地,探究太湖治理的宜兴实践。
宜兴双桥港湿地。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图
几年前,由于处置能力有限,蓝藻堆放发酵导致生态遭破坏,宜兴双桥港周边散发出恶臭,一度成为环境治理的“污点”,被中央环保督察组要求整改。宜兴市随即采取淤泥改良、水质改善、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措施,整治包括双桥港在内的10个巨大陈藻池,建成10个湿地,建设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成为“太湖西部生态缓冲区”,改善了入太湖渎岗周边的生态环境。
“10个湿地就像巨大的生态滤芯,入湖河道的水在进入太湖前逐级净化达标。”宜兴市公用环保集团工作人员徐志浩介绍,湿地打造中还采用水系构建、生境营造、动植物恢复等措施,构建生态系统,不仅让太湖湿地的美景重现,还在控磷降氮方面发挥了强大功能。“现在湿地范围内的湖水清澈见底,水下植物茂密,生态环境彻底扭转。”徐志浩说,双桥港湿地已变成市民公园,节假日每天有两三千人“打卡”。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宜兴处于治太工作的主战场——江苏15条主要入湖河道中有9条在宜兴,70%的上游水量经宜兴进入太湖。为太湖入湖河道加上十个“生态滤芯”,对治理太湖具有显著的效果。
在团氿风景区,湖面呈现一道明显的分界线。宜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孙列锋告诉澎湃新闻,前两天下过雨,泥沙使湖水变得浑浊,通过生态屏障的净化,靠近岸边的湖水又显得清澈,因为此处有大片的“水下森林”。
位于宜兴太湖边的团氿风景区。邬强 图
“水下森林”是在太湖沿线浅水区种植的狐尾藻,叶子会在生长中吸收蓝藻喜食的营养盐,叶片上附着的微生物也能减少氮磷,净化水质。宜兴已在西氿、东氿、团氿等水域种植“水下森林”9000余亩,预计到2025年底面积超3万亩。通过建设“水下森林”,打造“入湖生态过渡带”,涵养净化上游来水,不仅大幅削减了渔业尾水污染,建成后还能每天为下游河湖提供15万立方米清洁水源。
在治理太湖的实践中,宜兴还精心打造“滆湖生态圈”。滆湖位于太湖上游,水质影响多个入湖河道。宜兴针对滆湖湖体开展“立体修复手术”,沿线官林、高塍、和桥三镇完成3万亩鱼塘退养、4000亩鱼塘生态化改造,退养的鱼塘部分复耕,部分打造湿地。
孙列锋表示,太湖宜兴段新一轮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正在展开,生态清淤、美丽河湖建设等182个水环境治理项目加快推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16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