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贺子珍一位命途多舛的共产党女战士,自她参加革命以来,便因巾帼不让须眉的刚烈性格而闻名。
贺子珍与伟人共生育6个子女,只有三女李敏存活下来。
战时旧伤和生活中接二连三的磨难、严重影响到贺子珍的肉体和精神状态。
幸而长大成人的李敏,充当起父母之间的信使,她屡屡奔走于北京上海之间,贺子珍这才有所好转。
1951年初这天,李敏正在收拾行囊准备探母,父亲则从旁帮她打点行装。
突然一直默不作声的伟人、深深叹口气说道“见了妈妈,那件事不要提。”
李敏怔愣了一瞬,将眼眶里打转的热泪硬逼了回去,僵硬地点了下头。
惊闻噩耗
李敏坐着绿皮火车一路向上海驶去,在车厢里的众人纷纷扒着窗户,感叹疾驰而过壮丽雪景时,李敏一脸愁容,眉头紧锁,兴致索然。
她暗暗祈祷:
“希望此次探母之行能够一如既往的顺利,千万别被旁人走漏了消息。”
李敏怀着忐忑的心情下了火车,她捏着母亲的新地址,几经辗转终于来到湖南路262号。
呆坐在沙发上神情萎靡的贺子珍,一看见阔别许久的女儿,原本晦暗的双眼顿时清亮起来。
她连忙起身,用枯黄干瘦的双手紧紧抱住女儿说:“娇娇,你来了。”
李敏
李敏见母亲情绪还算稳定,暗暗松了口气,两人亲昵的依偎在一起,唠些家常。
哪知在说到身边人近况时,贺子珍突然神情激动,她腾地从沙发上跳起,嘴里一边嘀嘀咕咕,一边来回在屋里走动。
李敏吓了一跳,她连忙起身安抚母亲,贺子珍双手捂着脸重新坐回沙发里,再松开手时居然是满面泪痕,她痛苦低声悲泣着:
“你要瞒我到什么时候,出了事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告诉我。”
贺子珍
原来就在李敏探望贺子珍的数天前,独自在家休养的贺子珍或许是为了排解孤独,或许是一时兴起,她突然破天荒地打开了家里的收音机,又恰巧听到新闻里播报伟人大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消息。
贺子珍仿佛 泥塑木雕般,好半天才晃过神,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消息对贺子珍的刺激太大了。
她不停地调台,抱着收音机听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崩溃了,她扔掉收音机、嚎啕大哭起来。
李敏万万没想到,母亲终究还是得知了真相,她心痛如刀绞,泪如泉涌。
贺子珍痴痴地看着远方说:
“孩子可怜啊,从小就流浪,长大到朝鲜去,这下就没了!”
毛岸英
李敏知道,哥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令贺子珍深受打击,毛岸英与贺子珍虽不是母子,二人的情感却远超血亲,而他们之间的因缘际会还得从贺子珍与伟人那段令世人瞩目的红色婚姻说起。
远走他乡
贺子珍在1927年上了井冈山后,便与毛主席相知相恋,他们的婚姻生活历经十年,而这十年又恰恰是革命最艰难困苦的十年。
贺子珍始终与伟人相扶相持,同历生死,不离不弃。
毛泽东与贺子珍
但是极其恶劣的战争环境,为了营救战友而滞留在体内的弹片、频繁的生育,这些都让贺子珍的身体承受了极大的考验,再加上接二连三丧子的打击,又让她的精神备受折磨。
这一切都促使本就性格泼辣的贺子珍,脾气越来越暴躁,人也变得疑神疑鬼,经常与身边人因为鸡毛蒜皮小事而大动干戈。
对此伟人也无奈表示:“她是铁,我是钢,碰在一起响叮当。”
1937年秋天贺子珍又怀孕了,她自感频繁的妊娠生育占据了极大的精力,就连最基本的工作都无法好好完成,革命理想尚未完成,如今的自己远远达不到一个合格战士的素质要求。
百般懊恼下,身怀六甲的贺子珍决定离开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女儿李敏,离开延安到上海养病。
但是由于那时上海已被日寇占领,在旁人的意见下,贺子珍打算到苏联去,一方面那里医疗条件不错,另一方面莫斯科还有专门培训共产党员的培训班。
贺子珍
追求进步的贺子珍十分迫切想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水平,于是她向延安提出到苏联治病的申请。
伟人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给妻子写信,并且派人赶赴车站想要将贺子珍接回来。但倔强且要强的贺子珍,冲动之下掏出一方写了告别信的白手绢,便头也不回地登上了火车。
1938年1月贺子珍顺利到达苏联,按照计划住进了共产国际附属党校的宿舍,争强好胜的贺子珍不愿意因“主席夫人”的身份而受到特殊照顾,化名文云开启了她的苏联的新生活。
4个月后贺子珍产下一名男婴,背井离乡,贺子珍一边独立带孩子,一边学习,日子虽然清贫,可她甘之如饴。
这天贺子珍偶然听说伟人与杨开慧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也在莫斯科的莫尼诺国际儿童院生活的消息,她心中一动、萌发了要去看望兄弟俩的想法。
毛岸英(左)、毛岸青(中)与蔡和森女儿蔡妮(右)在莫斯科合影
贺子珍知道杨开慧是与自己一样有着崇高革命理想的女战士,更做出了为革命牺牲的壮举,而她留存于世上的血脉亲儿,却历经百般坎坷。
小儿子毛岸龙不幸病夭,毛岸英毛岸青跟随伯父东躲西藏,流浪度日,直到遇到党组织,兄弟二人来到苏联,才终于过上了饱食暖衣,能够读书学习的正常日子。
或许是母性使然,偏执倔强但又十分善良的贺子珍慢慢融入兄弟二人的生活,她一有空就会帮助毛岸英兄弟洗衣服,补衣服,打扫寝室卫生。
又念及两个男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常常从每个月70卢布的生活费里挤出钱来接济兄弟二人,给他们额外买吃的喝的。
都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渐渐的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也对这位“直脾气”阿姨萌生好感。
然而正当一切都朝着贺子珍预定的目标,稳步向前行进时,一连串的厄运却不期而至。
胜似血亲
1938年初冬、贺子珍在莫斯科生下的男婴,因为急性肺炎抢救无效夭折了。
多次经历丧子之痛的贺子珍变得恍恍惚惚,她时而清醒责备自己忘记西伯利亚的冬季的凶猛,没有给孩子做好保暖,时而抱着小儿子的衣服怔愣愣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贺子珍
毛岸英兄弟俩见到她的状态心疼极了,特别是毛岸英,已是半大小伙的他痛哭流涕,主动拉起贺子珍的手说:
“你不要难过了,我们没有妈妈,你可以做我们的妈妈。”
这番真诚的话语,震撼到贺子珍的心灵,她一把将二人拥在怀里,嚎啕大哭起来。也就是从这天起,刚刚失去孩子的母亲多了两个大儿子,曾经失去母亲的男孩们多了个贺妈妈。
然而还没等贺子珍完全从丧子之痛中解脱出来,生活又给了她一记重击。
1939年周恩来总理夫妇到苏联治病时,给贺子珍捎去了一封毛主席写的信。
事实上贺子珍自到苏联后,偶尔也会收到伟人寄来的信,但偏执又心高气傲的她却从来不回。可令人没想到,贺子珍看完这封信后,却如五雷轰顶、深受打击。
信的内容却十分简短,上面写着“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二人夫妻关系正式结束。
贺子珍开始陷入极度的痛苦当中,她彻夜难眠,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身体急速衰弱下去。
毛岸英兄弟俩
毛岸英兄弟俩看到贺妈妈的状况心急如焚,他们想方设法陪着贺子珍身边,给她讲笑话,讲学校里发生的趣事,然而这一切的努力,都没有使贺子珍的痛苦减轻半分。
远在中国的伟人得知消息后,便决定将李敏送去苏联探望贺子珍。
1940年冬天,四岁的李敏和朱德女儿一起乘坐苏联轰炸机离开了延安。贺子珍见到女儿后,原本悲痛的情绪果然疏解了很多。
因为还有学业和工作,贺子珍纵然不舍,也只能把李敏也送到国际儿童院的幼儿班,好在还有两个哥哥毛岸英,毛岸青作伴。
他们四人生活在异国他乡,每逢节假日都会团聚在一起,围绕在妈妈身边,贺子珍也会想方设法做一些中国菜,给孩子们变变口味,一家人享受着难得温馨团圆时光。
但幸福的时光转瞬而逝,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了,当年6月纳粹德国队苏联发动侵略战争,苏联全体人民生活转入战争轨道,贺子珍一家人的生活也乱了套。
先是挨饿受冻,贺子珍和李敏每天吃的食物只有一片面包加一点土豆和玉米面粥。
即便如此贺子珍也要想方设法匀出一些食物留给毛岸英兄弟俩,有时甚至不得不变卖自己仅有的衣物,才能换回些酸面包。
莫斯科的冬天异常寒冷,如果不烧火,屋内冷如冰窖,为了给孩子们取暖,贺子珍要彻夜织厚袜子,周末还要去伐木,劈柴……
贺子珍的双手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她靠着一点点攒下来的积蓄还要给三个孩子添置学习用品。
1946年初24岁毛岸英学有所成,要回延安。
与兄弟俩朝夕相处7年的贺子珍纵然不舍,却也知道这是对毛岸英最好的安排,哪知这对“母子”俩一别竟是永远。
回国分离
1946年1月毛岸英回国后,便立即投身革命工作中,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来到北京机器总厂做基层工作。纵然工作繁忙,他却从没忘记“贺妈妈”,且只对贺子珍称为“妈妈”。
自从贺子珍回国后,毛岸英便时不时给 贺妈妈写毛笔信汇报近况,毛岸英的字迹跟伟人很像,每次贺子珍收到毛岸英的信都很高兴,总是看了又看,读了又读。
贺子珍那时身体状态已经非常不好,又因为多种原因不能进京。
因此她在得知毛岸英找到伴侣,准备结婚时,纵然遗憾不能亲自出席婚礼,却也打心里替这个、自己曾经用心看护过的孩子感到高兴。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1950年11月25日,时任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的毛岸英正在朝鲜北部大榆洞的司令部里紧张工作时,突然数架敌机向司令部袭来。
此时还留着办公室里的毛岸英才签收完3个绝密电报,防空哨刚发出警报,密密麻麻的凝固汽油弹便从天而降,正当屋外的卫兵想喊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时,汽油弹迅速落地。
轰隆隆爆炸声响起,司令部陷入一片火海当中,由木板建成的办公室也立即燃起熊熊大火,即便战士们第一时间展开营救。
最后也只在一片焦土中发现两具难以辨认的遗体,其中一具经过仔细辨认,确定是毛岸英同志。
彭德怀得知情况后,泪流满面,悲痛内疚使他皱眉呆坐,心绪烦乱,当天他便提起笔,颤抖着手写电稿上报军委,写写停停,百余字的电报,写了近一个多小时。
彭总的绝密电报
伟人得知消息后,陡然站起身想找支烟,找到了烟又扔在一旁,怔愣几顺后,他又拿起那根烟,明明点烟的火柴盒就在眼前,却在兜里掏啊掏,泪水到底还是无声地滚落下来。
毛岸英牺牲后与其他志愿军战士一样长眠异国他乡,并没有因特殊身份而回到故土,伟人只存放几件儿子的贴身衣服,睹物思人。
伟人强忍丧子之痛的同时,又深知贺子珍与毛氏兄弟二人感情深厚,他很担心贺子珍可能无法再次承受“丧子之痛”。
因此在李敏临行前,才会嘱咐对方,要对贺子珍保密“毛岸英的死讯”,恐她受不了刺激。
最后
贺子珍在听完李敏的诉说后,也大概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始末,这一刻她的心亦如刀割,亦有些许埋怨,毕竟毛岸英是她看着长大,悉心呵护 ,不是母子,却胜似血亲的人。
贺子珍、李敏
1979年后,贺子珍才获准进入北京,能够参观毛主席纪念堂,据说老人此行一直心情平静。
只有在看到中南海毛主席的卧室时,才突然像个孩子般哇哇大哭。或许老人是见到了两个人的共同记忆,或许是见到了毛岸英的遗物。
参考资料:
毛泽东研究 2015-05-28 毛泽东与贺子珍:风雨十年的患难夫妻
文史月刊 2009-12-01 悲情贺子珍
贺子珍、李敏、孔东梅 毛泽东家三代女性的百年传奇 (2)--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