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军,也是胶东子弟兵。你们屡打胜仗,有了你们就有了希望……我们不让你们走,要你们给我们报仇,要求你们在孟良崮一样消灭敌人,在潍县留下英雄壮举。”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潍北县委及人民写给华野九纵的信件节选内容。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潍县人民对九纵的感情是质朴、真挚的。他们不愿意九纵离开,就是担心还乡团的打击报复。
整个山东人民,尤其是鲁南地区人民,对于还乡团的痛恨是深入骨髓,融入血液。
以至于在鲁南战役结束后,鲁南人民返回家乡,看到路旁一边的国民党伤兵俘虏,都纷纷要吐几口唾沫,看到尸横遍地的国民党兵,也要将其扔进坑里,立即火化。
鲁南战役
1946年的夏天,山东野战军进攻泗县失利,司令员陈毅身上的压力又加重了一些。
9月19日,本想找回场子的陈毅又打了一个败仗,苏皖解放区的首府淮阴失守,陈毅陷入了痛苦的煎熬中。
中央军委接收到战报后,急忙做出了改变,决定“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指挥部合二为一。”
军令如山,片刻容不得迟疑,粟裕遂率华野主力北渡涟水,和山野合兵一处,共有十万之众。
9月25日,在涟水县的西北处的陈师庵,陈毅见到了多年好友粟裕。
一见面,两人双手紧握,陈毅说:“党内公认,我陈毅是不太会打仗的。这一次你我联手,就是要打它几个胜仗,扭转山东地区的乾坤。”
粟裕则说:“还是像过去一样,我当助手,你拿大主意。”
两人一联手,就取得了宿北战役的胜利,不过这并没有伤到蒋介石的筋骨。
很快,不死心的蒋介石就调集重兵,企图进攻从鲁南地区打开一个口子,然后进攻山东地区。
另一边,中央军委也想挟宿北战役之威,集中主力歼灭鲁南之敌。如果有可能,相机收复枣庄、台儿庄,巩固鲁南根据地。
于是1946年底,国民党军整编第33军、整编第26师、整编第51师及第1快速纵队一步步向鲁南腹地步步推进。
整编第26师一律美式装备,又在印缅地区打出了威风。师长马励武毕业于黄埔一期,是蒋介石的得意弟子。
战前,马励武就将牛皮吹到了天际。他曾狂妄叫嚣:“我认为给我配属了这样好的部队和优势装备,别说共军只有3个师,就是整个新四军,打败他们也是易如反掌的事。”
古话说:“欲使他灭亡,先让他疯狂。”很快,马励武就为自己的猖狂付出了代价。
起初,马励武进军顺利,攻占了枣庄,下一步准备攻打临沂,将师部和大部分的主力部队部署在了马家庄一线。
他本以为临沂是唾手可得的猎物,就开始了寻欢作乐。
1947年1月2日,天空飘着鹅毛大雪,马励武让部下杀鸡宰牛,欢庆新年,自己一人丢下部队,跑到县城,看起了京剧《风波亭》。
一时之间,真不知道他是来打仗的,还是来看戏度假的。
就当马励武沉浸在京剧悠扬婉转的曲调中,华野趁敌不备,发起了攻击。左、右纵队迅速完成了战役合围。
3日晚发起了总攻,天公也站在了华野的一边,敌军的坦克、汽车在漫天的飞雪中,不仅发挥不出威力,还成了累赘。
华野采取了分割包围战术,歼灭了整编26师第44旅和第169旅大部,并将号称“国军精华”的第1 快速纵队包围于陈家桥一带狭小地区。
1月4日,寒风骤至,雨雪纷飞,顿时洼地积水,道路泥泞不堪,第1快速纵队的重装备一下子陷在了泥中,无处可逃。
雨雪天气不仅极大影响了装甲部队的机动性,还让国民党空军变成了“瞎子”。
视线极差,无法准确区分两军,自然也就难以对地面部队进行掩护攻击,只能勉强空投粮食、弹药等物品。
粟裕早就预判了国军下一步的行动,立即通知部队选定了地点,布置起对空联络标志,愚蠢的飞行员果然上当,将一部分救援物资投到了我军阵地上。
战斗至11日凌晨,华野已经取得了完全胜利,陈毅收到电报,大喜过望,赋诗一首“徐州薛岳掩面哭,南京蒋贼应垂泪。”
反观蒋介石,他在日记中认为这是“二十年剿匪以来最大之损失。”
鲁南一役,歼敌共5.3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根据地的进攻,还确立了粟裕在华野的指挥地位。
所见所闻
战役的结束,到来的便是和平。华野为了不让战争波及到鲁南百姓,早早就在国民党大军压境之前,组织地方党委,安排群众转移到山东腹地。
等到了1948年,鲁南大局已定,成了稳固的解放区,离开家乡的群众纷纷收起行囊,打点行装,开始返乡之旅。
几百里的路程,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群众没有火车可坐、亦无汽车可乘,只能依靠步行。
这一走,就是好几天。幸运的是,解放军缴获了大量的国民党军粮,发给了南下的群众。
根据孙敏(鲁南地区银行职员)的回忆,每个成年人每天发了2个窝窝头,还给了2两花生饼,孩童则对半。
即便饿的饥肠辘辘,百姓们仍不愿一下子吃完。如果饿的实在受不了,到了肚子咕咕叫的地步,人们才会将花生饼拿出来,放在嘴里轻咬几口。
每次咬市,另一只手,还要在下方接着,生怕丢了花生碎屑。
至于每日所需的饮水,往往是几个人架起一口锅,然后用铁铲挖一些干净的雪块,放在锅中。
接着底下生着火,不一会雪水就咕咕直响,冒起了泡泡。沸腾的水基本就可以饮用了,百姓喝了也不会拉肚子,就沸腾的雪水放进自带的壶中、杯中,葫芦里,带着一块上路。
行军途中,如果碰到解放军战士,人们常常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孙敏就曾亲眼所见,一位30多的母亲,挎着装有一半冬枣的篮子,跑到华野战士面前,对战士说:“同志们,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儿,你们务必要收下,吃了好南下打反动派。”
不过华野是一支纪律严明的人民军队,贯彻着从红军以来的军纪,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但战士也非草木,眼见农妇的好意,岂能拒之门外,就将手里仅有的两个银元,什么都不说,塞到农妇的口袋里,一溜烟儿就跟上了大部队。
群众们行至枣庄,心里莫名生起了一股强烈的恨意。
枣庄是战役最激烈的地区,因而国民党士兵成群结队围在一边,他们生气了篝火,似乎这样就能抵挡寒潮。
旁边有几名解放军荷枪实弹看管着,俘虏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尽管部队有纪律要优待俘虏,但这些纪律可管不到百姓们。
他们痛恨的是还乡团和国民党狼狈为奸,欺压百姓,抢夺土改后,分到百姓手中的土地。
比如说在山东鲁西南地区济宁一带,原本是抗日时期,就建立的根据地。
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土地,赶走了汉奸,分得了田地,过上了好日子。
可是部队转移以后,该地的大地主刘德财就带着还乡团,算起了旧账。
他们一回到济宁,就砸掉了政府的牌子,收回了房屋、土地。
更令人气愤的是,他们还拿起了了屠刀,制定了许多惩罚性的条款。
比如,是共产党员的,杀!是党员家属的,关!分了地主老财的,加倍退还!
杀人的手法多种多样,往往非常血腥,还要让群众一起观看行刑过程,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关家属,则是将家属吊起,常常弄得是手脚残疾,方肯作罢。
至于退,更是五花八门,人民群众往往拿不出还乡团要求的钱财。
还乡团就让群众卖儿卖女,搞得百姓们家破人亡。
每每想到这些,群众们就会义愤填膺,举起手中的拐杖,打向俘虏。即便有的群众,听了解放军,去运送伤兵。
但想到过往的遭遇,有些失去理智的老乡,常常会瞒着解放军,将不能行走的伤兵,扔进死人坑,让其自生自灭。
时值春节,大雾弥漫,头顶上还时有国民党的飞机飞过。
每当发动机的声音越来越近,有经验的战士和党委同志,就会警告孙敏和老乡们,趴下身子,最好是躲在肉眼无法辨别的地方。
几天过去,孙敏回到了邹县,在原工作地点,见到了领导行长任志明,再度开始了工作。
政权建立后,银行新来了几台印刷机器,可以印制钞票,孙敏离开燃起了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结语:
从孙敏的见闻中,军民二者,宛如鱼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解放军总是能打胜仗,背后是有着民众的支持。
反观国民党,统帅只顾自己享乐,不顾士兵死活,这也腐烂的军队焉能不败。
更何况还乡团的心狠手辣,又怎么能取得人民的信赖?
所以,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覆灭,早就是注定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
参考资料
《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记录,鏖战孟良崮》 长城出版社
《还乡团的由来,危害与瓦解》历史教学 2021年第4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07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