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爱搞小团体。
这次G7会议,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反手就将一顶“产能过剩”的大帽子扣在中国头上,扬言咱们几个携起手来,共同对中国竖起一道“反对之墙”。
虽然德法当即表明了态度,义正言辞地表示中国是我们的重要伙伴,这次不约。
但耶伦连续的“施压”还是得逞了,一纸联合声明将中国架在了火上烤。
面对如此高压,中国会如何应对?美国频频“小动作”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目的?
?——【·旧调重弹 "产能过剩"成美方新伎俩·】——?
诽谤中国"产能过剩"并非耶伦首开先河。
不久前,美国财长耶伦多次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的说法,似乎是为美国国会后来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做铺垫。
果不其然,不久前美国国会宣布,将对中国部分商品征收160亿美元关税,涉及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清洁能源产业,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等细分领域。
其中,电动汽车和光伏产品更是被加征100%和50%的惩罚性关税。
对于加征关税的理由,美方极尽诽谤之能事,指责中国上述产品"产能过剩",存在对美倾销和不正当补贴,危及美国本土企业。
然而,只要简单核查一下,就可以看出这番说辞的荒谬之处。
拿电动汽车行业来说,中国品牌在美国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
比亚迪、小鹏、蔚来等明星车企在美几乎是可有可无,即便是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去年在美也仅交付了区区10辆车。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2023年在中国内地的销量就高达60万台。
如果说"产能过剩"的指责有稍许道理,那恐怕特斯拉才是首当其冲的对象。
然而,耶伦及美国政府对本土企业的不公则视而不见,反而把矛头对准了中国企业。这种将国内问题外化的做法,别有某种不可告人的阴谋。
当然,除了电动车市场,光伏等行业同样在美国境内微不足道。
美方不仅无视事实,更是公然违背世贸组织原则,滥用"产能过剩"、"倾销"等借口,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
不仅如此,耶伦更是极力撺掇欧洲国家加入到对华"统一战线"中来,企图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产品围追堵截。
这种单边主义和阵营对抗思维,显然已经严重偏离了自由、公平和开放的国际贸易原则。
?——【·斗争止于智者?德法力挺中欧贸易·】——?
面对美国的极端主张,七国集团内部出现了明显分歧和裂痕。
德国和法国等国显然并不愿意追随美国对华贸易战,在会上公开发出了反对声音。
德国财长林德纳明确表示,作为出口大国,德国依赖多元化的全球供应链,因此必须维护好现有的国际贸易规则。
他还强调,即便要对华提出贸易指控,也需要进行客观审查,取得世贸组织的同意。
德国当地媒体也担心,一旦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国内宝马、大众等知名企业将被拒之门外,陷入被动。
法国方面,财长勒梅尔则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目前仍是欧洲的重要经济伙伴,因此应该避免与之发生贸易战。
这一立场与德国保持高度一致,双双拒绝追随美国打压中国产业的战车。
事实上,早在去年底,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时就曾明确表态,许多欧洲国家的制造商都在中国取得了成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轻易失去中国市场,包括美国在内。
德法此番公开反对,显然是基于欧洲地缘经济利益的深思熟虑。
毕竟,如果真的放弃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对欧洲乃至全球产业链的冲击都是难以估量的。
而美国竟然希望以损害欧洲利益为代价,来达到单边制裁中国的目的,这种自私自利、拉帮结派的做法,自然难以服众。
除了德法两国,七国集团内部也有其他一些国家对美方主张持保留态度。
尽管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采取了折中性语气,但很明显,美国在这次会议上并未获得预期的"全票通过"结果。
其影响看似有限,但背后折射的则是过去数年来,美国在对外政策上被边缘化的困境。
只要别国还保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就很难被彻底裹挟到美国的"反华车轮"上去。
?——【·中方推出连串反制措施·】——?
面对这一轮美国极端主义的贸易打击,中方也是斗志昂扬,推出了一系列有力反制措施。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近半年来中国持续大幅减持美国国债的行动。
这种举动背后的深层决心,其实不难理解。当前美元体系正日渐走向崩溃边缘,持有美债的风险与日俱增。
只要放眼望去,就不难发现日本、韩国等长期追随美国步伐的国家,如今通胀高企、经济陷入停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捍卫包括美债在内的美元资产而导致的。
中国在及时减持美债,增持黄金等实体资产,无疑是在为未来避免危机转移做好准备。这种举措也深深透露出中国对当前美元体系的失去信心。
在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中,中国政府似乎也在考虑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据透露,中国有可能对部分美国进口的大排量发动机汽车加征关税,以示"对等回应"。
毕竟,推行环保政策理应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国家或企业可以享有特权。美国作为全球排放大国,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表率。
然而,美国此前对中国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却对本国的高污染车型视而不见,这种做法无疑存在双重标准。
因此,中国方面如果真的落实对美国大排量发动机车型加征关税的计划,不仅是在进行合理合法的"对等反制",更是基于维护全球环境的大义所迫。
一旦落实,其影响范围恐怕还会远超美国目前对华征税的范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已经突破30%,这意味着传统燃油车型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空间日益受限。
如果加征针对美国大排量发动机车型的惩罚性关税,一些老牌进口车品牌在华市场也难辞其咎。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只是美国人的一厢情愿。
事实上,当前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依旧远远不足,市场需求依旧火爆。面对这一庞大蓝海,即便是三大车企联手拼杀,光靠国内供应也很难满足。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一旦中国新能源汽车大举出海,对产能的需求只会愈演愈烈。
而所谓"产能过剩"的借口,不过是美国一些激进人士为了遏制中国发展而炮制的口实,用意十分不纯。
?——【·公平贸易 终将战胜单边主义·】——?
中美两国在贸易领域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但这并非无法化解。
相比美国一味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中国在应对上坚持了公平、理性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立场,这无疑更加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具体来看,美国在制裁中国产业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双重标准和偏执行为。
美国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科技企业实施严厉制裁;反过头来,美国对自身盟友的相关做法却有意放松管控。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美国在制裁中国产业的过程中,明显存在很大程度的双重标准和偏执行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推进反制措施时,坚持了公平对等的原则。
比如减持美债、增持黄金等,中国的做法无可非议,遵循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诉求。再如加征大排量车辆关税一事,背后也透露出维护环保、造福人类的善意。
相较之下,美国的做法显得有些偏执和短视。为了寻求暂时的竞争优势,不惜对全球供应链形成冲击;
为了扼杀中国企业发展,不惜搅乱国际贸易秩序。这种破坏性行为,终将成为自身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当前正处于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节点,做出此类不利于产业链复原的举动,无疑有违世界各界的共同期待。
欧洲经济复苏动力并不充足,亚洲也备受通胀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困扰,如果再加上美国的贸易战,将导致全球经济动力更加熄火。
正如德国财长所言,贸易战只有输家,没有赢家。
这正是广大理性人士所坚持的。单边主义注定不可能成为主流,公平自由的贸易规则才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期待。
中美在贸易领域的龃龉,根本原因还是源于美国对华战略的持续失范。
只要美国决策层能够对华持理性态度,修复世贸规则,中美两国完全有很大空间构建利益共同体。
美国不应继续耗费心力孜孜不倦地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这一不实之词,而是应该扪心自问,为何技术雄厚、资金充足的美国企业,却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节节败退?
放眼全球,中国产品之所以物美价廉,源于中国企业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优势凸显,而非什么"不公平竞争"。
顺应历史潮流的天道,要比唱衰他人、自我拉踞更加高瞻远瞩。
希望美国决策者能够克服一己之私,与中国相向而行,才是当前的正道。毕竟,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公平竞争的机会,只缺谦逊学习的勇气和智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04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