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日本人为什么喜欢自杀

云飞四海2024-05-29 15:15:04  123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近10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问题影响,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而在日本自杀已经成了普遍的社会现象。据有关日本数据显示:1982年用上吊方式自杀者占自杀总人数的51.8%,用煤气自杀者占10.6%,跳河自杀者占8.6%,服毒自杀者占6.7%,跳楼自杀者占6.7%,其他方式自杀者占15.6%。自杀者中,有些人是独自悄悄离开人世的,还有些人选择了集体自杀的方式为生命划上句号,在以往的自杀记录中集体自杀的以女学生居多。例如,1977年,爱知县三个女学生集体跳楼自杀以抗议校方对女生的过度限制;1982年,又有三名女生由于没有得到毕业文凭而集体跳楼;1983年,悲剧再次上演……2003年是自杀率有史以来超过过去最高比例,2004年也持续在3万人自杀身亡。比1997年增加了1/3多。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自杀是导致日本年轻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警方数据显示,这三年里,20岁至29岁年轻人自杀身亡的数量分别为2117人、2521人和2611人,呈逐年上升态势。

日本的自杀者有不少是知名人士:小说家川上眉山于1908年自杀;大文豪芥川龙之介于1927年自杀;小说家太宰治于1948年偕情人共赴黄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于1968年用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970年11月的某一天,著名文学家三岛由纪夫身着白袍、头裹白布,冲进自卫队营地,慷慨激昂地发表了一通演说,结束时高呼“天皇万岁!”然后请他的门徒把他的头割了下来。就这样,三岛由纪夫结束了自己年仅45岁的生命。日本人把他的行为视为坚强的表现,甚至还为三岛由纪夫等人建造了纪念碑。三岛堪称是日本自杀文化的实践者和理论家,他在生前曾花20年的时间写了一本《自杀指南》,并最终用自己的生命为它添上了一个鲜活的注脚。

在日本,还有一个公认的“自杀圣地”,即富士山下幽雅静寂的“青木个原树海”,这片面积为2500公顷的森林里的树木棵棵高大挺拔,一般都在15~20米,而且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因而即使在白天林子里也是漆黑一片。据说,这片树海里有一个神秘之处,只要人走入30米深处就会迷路。根据目前的资料统计,仅1973年~1982年的10年间,在此地自杀者已达278人,多为20岁至40岁的中青年人,其中男性190人,女性88人。其实,青木个原树海之所以成为“自杀圣地”,除了树海的幽静自然环境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1959年,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松本清张在一家妇女杂志上发表了一部连载小说,名为《海浪之塔》,其中有一个情节讲述了一位被丈夫抛弃了的妻子在青木个原树海自杀的事。此后,青木个原就随着杂志的畅销而名扬全国了。

于是很多自杀者就模仿小说里被人抛弃的妻子到那里去自杀。后来,竟有不少西方国家的自杀者不远万里慕名来日本自杀,真是令人瞠目结舌!为了制止自杀者的行为,从1976年以后,当地警察每年都要组织600多人的庞大队伍到树海里巡视搜查,但到1982年为止,仍发现有8个人在那里自杀了。为了更好地防微杜渐,警察局后来又在森林里有亮光的地方放置了许多木盒,里面装有劝导人不要自杀的各种小册子。据调查,确实有一些准备自杀的人在看了这些小册子后,幡然醒悟,打消了自尽的念头。然而近年来,由于日本经济的严重衰退,又有不少人到富士山脚下寻求彻底的解脱。据有关方面的统计,1998年仅前10个月已在这里发现了58名自杀者的尸体。这一数字创下了迄今为止的纪录(此前这里自杀者的年最高纪录是1994年创下的,那年在森林里发现57具尸体),另外还有40余人来此自杀未遂,警方估计全年在该处自杀的人数将超过70人。

日本每年有这么多人走上轻生之路,已成为不能不加以认真反思的社会问题。

日本老年人自杀多,是由于健康和家庭问题。日本人工作的时候从不偷懒,“过劳死”的悲歌不绝于耳。但“过劳死”者毕竟是少数,累坏身体的人更多。他们去公司每天上班都提早一小时到,晚上12点还不回家,有时干脆睡在办公室。看上去很有精神,实际上外强中干,抽屉里满是提精神的药物。由于积劳成疾、到老病魔缠身,一些老人不堪忍受而选择自杀,还总是选择在生日和敬老日自杀。还有的人工作一辈子,从社会舞台上退下本来就不适应,回到家里不仅得不到安慰,与妻子和亲人不能沟通,奋斗一生突然感到失去意义,走上绝路。还有一种现象值得一提,日本是个长寿的国家,而女性老人的寿命长于男性老人,如果夫妻中,丈夫先去世,妻子生活能力强,还能苦忍岁月。但相反,妻子先去世,丈夫觉得孤独难熬岁月,很可能选择自杀。

1998年,大约有1万名年龄在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自杀,这一数目比1997年猛增了45%。相比之下,当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正处于强劲发展时,中年男子自杀人数仅为5200名。并且在与经济问题有关的自杀案件中,92%是男人。2003年,日本因经济原因自杀者增加1095人,其中很多人自杀都是被高利贷所逼。近年来,日本经济不景气,为高利贷提供了温床。但借高利贷实际是饮鸩止渴,等于向地狱迈出了第一步,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根本无力偿还,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最终破产。放高利贷者大多都有黑社会背景,逼债不择手段。据日本警方统计,高利贷受害者有上百万,为了对付纠缠不清的债务和不连累家人,有不少人选择离家出走,或自行了断。此外,消费性信贷难以维持日本人一度曾拥有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储蓄存款,但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有数百万日本人已经囊中羞涩,债台高筑,濒临破产边缘。追究起来,消费性信贷可以说是罪魁祸首。

根据东京地方法院统计,2002年日本共有16万多件个人破产案件,创下历史最高记录,高于2001年的14万多件,为10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一名专门承办个人破产案的律师将个人破产案节节高升归咎为消费性信贷,尤其是那些专门办理消费性贷款的公司。他指出,全日本有1500万人——占日本总人口的将近12%,都欠消费性信贷公司的钱,目前全日本信用卡发行张数高达2.223亿。“有150万至200万人已经面临无力偿债的问题。”他说:“这些人中,有10%在技术上而言已经破产,而且有许多人还因为还不出钱来而自杀。每天有18.7人自杀或离家出走,从此失踪。”

“精神疏离症”是指患有此病的人与整个社会脱离,不参加社交活动,自我疏离,自我封闭。这种病人常常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出来,拒绝与外界交流,而且一关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据预测,目前在日本大约有120万人已经不知不觉地滑向了自我封闭的深渊。他们与外界切断了联系,不与周围的人进行接触。在极度的封闭状态中,这些人往往容易产生厌世情绪。

日本精神分析专家奈本指出,这些患“精神疏离症”的可怜人往往是因为他们难以与外界沟通。只好在家里求助于网络。目前在日本大约80%的人能够上网,日本可能是世界上网络联系最密切的国家之一。患“精神疏离症”的人往往在登录网络或与陌生人交谈时会产生一种极大的快感。他们可以在与网络伙伴的互问互答间展示出他们最诚实的想法。这使得他们认为真正在生命中第一次遇到了知己。正是这种“精神疏离症”和网络的催化作用,使得一些有自杀倾向的年轻人倾向于通过网络结伴寻死——网上集体自杀。

近年来日本互联网迅速普及,信息传递很快,但却带来了负面作用:日本社会最感困扰和束手无策而且与日俱增的“网上集体自杀”。据统计,2003年1~3月,日本警方就处理了12起集体自杀事件。这些人都是通过互联网相识,并相约在一起自杀的。他们的年龄介于20~30岁之间,以曾任职大企业的职员和大学生为多。据悉,目前在日本的互联网上共有多达7万个和“自杀”相关的网站。而且网上集体自杀事件所使用的自杀方法大同小异。

当然,年轻人自身也有一定的问题。在日本,有很多青少年不上学,家长没有一点儿办法,管严了就离家出走,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块儿。他们这些迷途的羔羊,在别人的诱惑下不走上邪路才怪!20岁以下的年轻人属于自杀率上升最快的年龄段。去年有613位自杀者年龄在20岁以下,比前年上升了22.1%。自杀者中包括83位初中生和10位小学生。

关于自杀的主要原因,一是文化上的因素。日本人自杀率高有其文化上的根源。而自古以来,日本却有一种赞美剖腹和殉情的传统。日本武士道文化对于增强日本人的向心力和集团归属意识有很大作用,但也有“轻生死”的糟粕。日本许多著名文学家最终选择自杀,如有岛武郎、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等。日本的文学作品里也充斥着对殉情的描绘,常常美化这种多少有些病态的做法。最后还应该提到,在日本各种各样的宗教中,有不少属于邪教,因为它们宣扬世界末日论,无视人的生命的尊严,如奥姆真理教等。很多日本人笃信不移,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这样,很容易在践踏别人的生命的同时,轻视自己的生命。

二是心理因素。在东京防止自杀中心工作近30年的西原由纪子谈到了最近的倾向。“以往来心理相谈与咨询的大部分是50岁的人,但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从2003年开始30岁左右的人多了起来,由于工作的疲劳都说不出话来”。失业中的人与患病的人依然很多,来自白领阶层的电话增加。

三是经济的因素。根据警察厅统计,从2003年的自杀情况来看,被雇用人比2002年还要增加1004人,占13.4%。总数的增长率大幅回升。日本劳动经济学专家大阪大学教授大竹文雄教授指出,企业的不景气,负债、失业、破产等财政问题和精神问题是导致日本自杀人数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日本近来不断上升的自杀率主要与工作和金钱问题,诸如工作压力,破产和失业等有关。社会权威分析家也认为,薪水阶层频频自杀现象与日本曾经引以为荣的终身雇用制度的解体存在着直接关系。很多中年人是在日本经济高度发展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人,他们自信能在有着美好发展前途的大公司大显身手,但随着日本国内经济的衰退和企业掀起的重组浪潮,许多中年人发现他们的工作安全已受到严重的威胁,而且他们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因特网的兴起使得工作场所变得更具有竞争性,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更大。

政府的措施。为了减少自杀现象,日本政府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其中包括拨专款成立防止自杀的机构,建筑设计师设计楼房时要让想自杀的人找不到跳楼的地方,车站安装防自杀镜和障碍物,保险公司取消了自杀死亡保险。然而,这些措施恐怕治标不治本,因为没有从思想深处解决问题。倒是有些民间机构搞“心的关怀”、“笑的运动”,一些学校也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这算是抓到了问题。日本的自杀率一向很高,往往是个人行为,但现在却有了新的趋向:即有着自杀倾向的人通过网络结交其他一些有着同样想法的陌生人,为减少集体自杀事件,日本当局目前正设法禁止一切和自杀有关的网页;与此同时,也鼓励心理医学界在网上大量开设心理辅导网站,帮助消除人们的自杀念头。

现在日本政府已经采取措施来防止自杀的发生:

(1)1999年9月,日本劳工省放宽并简化了要求赔偿的申请条件,使得受害者家庭要求获得赔偿变得比以前更为容易。日本司法部门也开始关注自杀者家庭的赔偿问题。今年3月,日本最告法院做出了一项历史性的裁定,判定日本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应对1991年该公司一名雇员的自杀负有责任。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该公司最后被迫同意向这名雇员的家庭支付16,800万日元(折合160万美金)的赔偿。然而这是极少数成功获得赔偿的一例,大部分马拉松式的赔偿申请充满了痛苦与忧伤。

(2)在2001年,日本政府首次拨款成立专门的防止自杀的机构。现在建筑设计师们也被要求在设计楼房时,要尽量注意设计得使人们难以跳楼。车站已经安装“自杀镜”以及障碍物来阻止人们卧轨。日本政府向公司颁发了小册子,其中列举了自杀前的种种迹象,要求公司注意员工的行为,并号召公司为那些心理压力大的员工提供咨询服务。同时,保险公司已经取消了对于由自杀引起的死亡赔偿,现在有意见认为追求死后保险赔偿也是自杀者的动力之一。而对于网上的那些有关蛊惑人们自杀的网站,日本警察正在加大力度搜寻,加以取缔。

(3)日本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善日本企业的工作环境、缩短工作时间等。

(4)日本卫生组织与福利机构编辑了用于提高人们心理健康问题意识和那些企图自杀征兆的大纲指南,用于顾主了解如何提高他们职员的心理健康。

(5)日本政府同时制定目标:到2010年,把每年自杀人数下降至2.2万人以下。

日本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留住那些中年人的生命,让更多的家庭享受快乐的现代幸福生活。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0408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