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还没上映的电影,引来了关于国军将领方先觉是否“降将”的激烈争论。
其实关于方先觉的这一争论,一直贯穿了他的生前身后。即便在国民党内部,对方先觉的争议也始终存在,他的晚年也处在这一争议中郁郁寡欢,甚至归依佛门来逃避现实。
在为方先觉投降行为辩护的理由里面,有认为是“诈降”的,有认为投降情有可原的。认为投降情有可原的理由之一是,方先觉的投降是为了衡阳城内的官兵和老百姓负责,通过投降来换取攻城日军的刀下留人。
方先觉在向日军投降之时,曾提出三项要求:保证生存官兵安全,并让他们休息;收容伤患予以治疗,并郑重埋葬阵亡官兵;守城官兵绝不离开衡阳城。降将是不配谈条件的,日军拒绝了这“三条”,方先觉还是投降了。
投降了,日军就会手下留情吗?1937年12月,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6周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30万平民及战俘惨遭杀害。衡阳保卫战发生于1944年夏天,南京大屠杀七年之后,日军的残暴尽人皆知,方先觉身为国民革命军10军军长,衡阳保卫战最高指挥官,必然会对日军的残暴本性有充分了解,何况这一战,四万日军伤亡两万有余,怎能不报复?不会把日本军队想的太好了吧。
事实上,方先觉率部放弃抵抗后,衡阳沦陷,日军随即就进行了疯狂报复,随意射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就连投降的国军官兵也不放过,排以上军官一百多人,被日军仅活埋的就有三分之一。在俘虏所有三千多负伤的士兵,被鬼子一把火全部烧死。有四五百国军士兵被关押在一所中学,日军对他们进行残酷虐待,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二三十人。日军的屠杀恶行,不胜枚举。
从历史的事实看,说方先觉投降日军是为了衡阳城里的官兵和百姓,是违背历史常识的,毫无说服力。方先觉应该预见到投降后的结局,并不会比死战不降好多少,可他选择了投降。
这应该是人复杂的一面,如果拍一部电影,去分析分析、揭示揭示“降将”方先觉的投降心路,会比较有看头,也不会招致那么多批评。
方先觉的那一失足,不但让自己的一世英名打了折扣,也连累了众官兵,让多少官兵死的憋屈,本来他们可以战死沙场,死的壮烈,可惜却悲惨地死在了日本鬼子的俘虏营里,死不瞑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00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