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标题的灵感来源于易白先生的《文盲的谩骂,也算文学批评?》
本人阅读此文时常常“出文”,联想起本人的文学批评文章也经常会遭遇此种文盲式的谩骂:
本人写文章与易白先生不同,不是抽象陈述,而是用事实说话。下面仅以《莫言对红色经典的挞伐》一文所遭受的谩骂为例,展现这些文学批评批评者的特质:
此文主要分析了莫言的三次演讲:2005年,在香港公开大学作《我怎样成了小说家》的演讲;2009年9 月, 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演讲;2009年11月,莫言在北京大学作《“语言与历史”》的演讲。指出了莫言对红色经典的抛弃与挞伐。但谁知,这样以“莫言说”为证据的文章,发布近两个月了,依然有人找上门来,进行文盲式的谩骂。
本人的文章看没看不知道,上来就劈头盖脸,狂轰乱炸。这就是文盲式的谩骂的特质之一:蛮不讲理。
“足智多谋的溪流”,名字起得好,像很有文化,这句话也好像有文化内涵。但其实这只是一种“搬运”,很多莫粉都用这句话打过人。
不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而是人云亦云,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空喊口号,是文盲谩骂的特质之二。
当然,本人让他们失望了,没受过他们所想象的苦难,所以这种辱骂对本人不起任何作用。
这位自称“本尊江湖老道”的这几句话,连起码的标点符号都不会用,更不会用宏观的眼光看历史了。“莫言是人民作家”?这有些荒唐,莫言自己都不承认。
他认为为老百姓(人民)写作,还是作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人民的代言人”“时代良心”这种狂妄自大的自以为是的玩意儿在作怪。
而他要做的是,“写自我的自我写作”。与老百姓、人民没有任何关系。但文盲式的莫粉不这么想。
看,这位“趣图来乐”把莫言当成“六君子”了。
不了解偶像,而甘当吹鼓手,拍马拍在马蹄上,这是文盲式的谩骂特质之三。
不知这位“三世有钱人”多大岁数了,居然“看莫言才懂世界”。别说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连世界是什么样都看不清,更不会辨别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
而莫言认为,文学从来不是唱赞歌的工具,他的文笔只“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恶的成分。”
所以,这就是文盲谩骂的特质之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几个,当然还有很多,同声莫粉为莫言辩护:
莫言敢说真话、实话,“反映了真实的历史”。
这就是文盲式的辱骂之五:真假不分,是非不明。
莫言说的是不是真话、实话,是批判莫言与支持莫言的重要分歧,也是本人重点探讨的论题。
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这毫无疑问,但并不等于说虚构可以随心所欲,脱离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
一部《红高粱家族》能解构山东的抗日战争历史吗?不能写成土匪是抗战主力,而八路军干的都是拆台的事儿吧?
打着“超越阶级、超越党派、超越政治”的旗号,《丰乳肥臀》中却是共产党八路军、解放军没有一个好人,不仅迫害母亲,而且像土匪一样残害无辜。国民党、大地主则是“仁义之师”,受人尊敬。这难道是“历史真相”吗?
莫言言论中有许多悖论,本人评析过他的九大悖论,其中前三个都与真实性有关:
莫言一方面说,“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一方面又说,“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难道社会生活、人性中只有黑暗与丑恶,没有光明与美好吗?
“我想象的都是真实”,想象的东西都是真实的,还要担保。怎么看都是说谎孩子的狡辩,但这样的语言却是莫言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说的。他想象中,一年四季赤身裸体:
与小伙伴们像一群饥饿的小狗:
把树皮啃得遍体鳞伤啃树练就能咬断铅笔粗钢丝的大钢牙:
香甜的煤,越嚼越香。
本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些都是虚构的个人经历。
“我笔下的历史不是真实的,才更加逼近历史的真实”。
这话的意思是如果笔下是真实的历史,就远离历史的真实了。难怪莫言要挞伐老一辈作家在战火的洗礼中凝结成的红色经典呢。
看看莫言是怎样对待“历史”的吧:
“小说家是用思想来选择和改造历史事件,如果没有这样的历史事件,他就会虚构出这样的历史事件。”
莫粉们能想明白吗?这是真实的吗?
莫言的这套虚构本事是从小练就的。他在诺奖获奖感言中说:他小时候听说书,回家后就说给母亲听:
“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
但真正让莫言的虚构技巧上升到魔幻现实的是他的“灵魂导师”福克纳。他在美国加州大学所作的《福克纳大叔,你好吗?》的演讲中说:按照中国作家“下去深入生活”,是“真正的苦行”。
而“读了福克纳之后,我感到如梦初醒,原来小说是可以这样的胡说八道”。“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历史,而且可以虚构地理。”
“他还告诉我,一个作家应该大胆地毫无愧色地撒谎,不但要虚构小说,而且可以虚构个人的经历”。
莫粉们,你知道你的偶像为什么这样经历离奇吗?吃煤块,越嚼越香;十五岁之前没穿过衣服,二年级满教室的光腚猴……
莫粉们,你们知道莫言虚构这些要表达的思想吗?
文学批评不能脱离文学作品,对于文学批评的批评要求更高,既要了解文学批评的文章,又要了解文学批评的对象——文学作品与作家。但以上文学批评的批评没有一个人对《莫言对红色经典的挞伐》一文本身提出问题,也没有用莫言的作品来抨击此文,只是一味地文盲式的谩骂,这怎么能成为文学批评的批评呢?
最后谈谈《文盲的谩骂,是文学评论吗?》一文。
首先,此文只批评文盲的谩骂,不是文学批评。其实,文盲的叫好也不是文学批评。所以,论题有所偏颇。
第二,此文只有抽象定义、判断,没有具体事例,难以服众,也就是说,缺乏说服力。
因此,文后的一片谩骂声在所难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9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