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援军明日到达》要上映了,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这是关于抗日战争中衡阳保卫战的,当时国军在衡阳保卫战中坚守47天,以少敌多,打出了1:3的战损比,可歌可泣,无愧英雄称号,关于衡阳保卫战的片子不可或缺。
而争议之处在于,其指挥者国军军长方先觉,最终在援军迟迟未至的情况下向日军投降。
网上关于投降的资料,矛盾之处较多,我希望官方能够给个定论,正本清源,这是也很有必要的事情。因此,我就不评价方先觉了,今天谈谈投降这件事情。
我们的价值观,对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一直非常推崇,对于投降,往往是十分唾弃的。
我认为,公正评价投降,需要看四点。
第一,就是投降前做了什么。功是功,过是过,不战而降,和死战至力竭,最后别无选择,已经无法影响大局而投降,二者肯定是不一样的。
死亡,能够换来巨大的荣誉,有时候反而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明末的史可法,守卫扬州,最后自尽不愿投降,成为了民族英雄,这当然值得褒奖。
但是史可法生前在南明朝廷,身居高位,却陷入党派之争,在抗清的军事部署上几乎毫无建树,甚至可以说昏招频出,这也是事实。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殉国,那么史可法的历史评价多半是负面的。
第二,就是为什么而投降。苟且偷生自然是最常见的,比如明末柳如是的老公钱谦益,柳如是劝他一起跳水殉国,结果钱谦益嫌“水太凉”,成为千古笑柄。
为了手下将士和百姓的性命而投降,就显得大义凛然了许多,当然,这需要扪心自问,是否把这当做了一个偷生的借口。
史可法的拼死抵抗,间接导致了清军搞了扬州十日,扬州几乎成为一座空城。当然,这笔账肯定是要算清军头上的。
第三,投降的具体条件如何。比如义薄云天的关二爷,向曹操投降的时候,就提了三个条件:降汉不降曹、保证二位嫂嫂的生活和待遇、一旦得到刘备消息,还是要离开。
第四,就是投降后干了什么。有人投降后立即变节,甚至当起了刽子手,比起之前的敌人还要残忍,这种人无论如何是要唾弃的。有些人则是直接退隐,有些人则玩起了无间道。
关二爷投降之后,不与刘备为敌是投降前就谈好了,他帮曹老板对抗了袁绍,斩杀了颜良,这也三国中唯一真实的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案例。当时关二爷已经知道刘备在袁绍军中,这么做可能就是为了报答曹老板,准备还账走人。
姜维在蜀国灭亡后,投降了钟会,搞起了反间计,灭蜀三巨头全部死于非命。可惜最终事情败露,姜维被杀。
以上都不损关二爷和姜维的忠义,关二爷甚至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图腾了。
投降是个很复杂的过程,稍有不慎,就会遗臭万年。所以最简单的选择是宁死不降,其最终的历史评价,肯定都不会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9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