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授勋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毛泽东主席亲自向十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授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这是我国的最高军衔,是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誉。
十大元帅是有排名顺序的。在普通老百姓的记忆里,十位元帅的其他八位顺序经常会发生改变,但“朱德”“彭德怀”二位元帅的名字位居前两位,是雷打不动的。以至于我们在提起他们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称呼他们为“朱老总”“彭老总”。
事实上,十大元帅的确应该分为两个档次,第一档次是这二位老总,第二才是后面的八位元帅。并非对其他八位元帅不敬,而是朱德与彭德怀在革命历程中的不可替代性,远非他人可比......
元帅军衔评定的标准及必要性,根据综合考量排名分先后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而开国元帅授勋仪式举行于1955年9月。这当然也有原因——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的立国之战,“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让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抗美援朝后,我国即将转入全面发展经济的时期,强大的军队关乎到政权的稳定性。为了牢固国家根基命脉,也为了表彰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军人,1955年2月,全国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了解放军全面实行军衔制。
到了9月,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授予共和国元帅、大将及各级别将领军衔的决议。毛泽东主席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为十大元帅、十大大将等将领颁发了军衔。
但其实,早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前,军衔制就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因为如果没有军衔,战斗中的指令得不到充分贯彻,就容易发生扯皮现象。抗战与解放战争期间,不少战场上都曾经因为该原因出现过问题,只不过因为当时的战争任务较重,而我党我军纪律贯彻得好,才没出现特别大的乱子。
几个月后,抗美援朝开打,没有军衔的问题开始困扰前线的志愿军将士们。身为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发现了这一点,他表示:“朝鲜人民军有军衔,而我军无军衔,这在确定指挥关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此时在前线作战,且我军长期无官阶制度,一时评定很困难,目前宜采取过渡颁办法。”
而当时全国以抗美援朝为第一要务,评定军衔的事情被暂时搁置。
直到1955年,中央军委经过长期的工作,将官军衔分为5等15级。军衔级别由高到低分别为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经过许久的研讨、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了十大元帅的顺序。
战功能力与革命资历并重,战功卓著能大幅提升排位
翻看十大元帅的个人资料,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十大元帅中最年长的朱德元帅排在首位,而最年轻的101则排在第三。朱老总作为与毛主席齐名的“朱毛”排在首位尚能理解,授勋时还不满50岁、资历倒数第二浅的101又是如何排在第三位的?
这就涉及到元帅评定时的两大重要考核标准:战功与资历的关系。严格意义上二者并重,资历决定下限,战功决定上限。
101的经历最具代表性:尽管他的年龄是元帅里最小,且抗战初期还因为被友军阎锡山的部队误伤长期在苏联养伤,但他在有限的时间内所取得的战功,无人能及:
红军时期,101就曾经接替朱德的班,从红四军军长升到红一军团司令员,长征时期正是他的部队一直保护者党中央。在延安站稳脚跟后,毛主席提名他担任了红军大学(即后来的抗大)校长。抗战初期他出任115师师长,受伤前指挥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我国军队在抗战全面爆发后第一次在正面战场击败日军,粉碎了其不可战胜的神话。
从苏联归来后,101前往东北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后来就任东北野战军总司令,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掌管百万大军的“林总”,率东野赢下了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这两场战略决战,并一路从东北打到了海南岛,堪称秋风扫落叶。他的部队解放的国土面积,是四大野战军之首,且在解放区的经济建设方面颇有成就,战功第一毫无悬念,但因为朱德与彭德怀的资历过强,战功第一人101排在第三,上限已经足够高了。
我国的军事学家根据中央军委1955年的《军官服役条例》,总结出了评选元帅的几大重要参考指标:
建军时期武装起义领导者、我军各个时期重要领导者、指挥领导我军中药的大规模战役军团作战。
首先,元帅军衔都是我军创建时期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是我军最早的三大武装起义,十大元帅全部参与其中,成为我军创建时期的领导者、实践者:朱德、101、刘伯承、贺龙、聂荣臻、叶剑英是南昌起义的参加者、筹划着、组织者,罗荣桓、徐向前是广州起义参加者,彭德怀则是1928年湖南平江起义的总指挥,101、陈毅等人还参加过同年的湘南起义;
作为我军各个时期领导者,十大元帅在授勋前级别已经非常高:朱德长期担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指挥,被称为“朱老总”;彭德怀接替朱德担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抗战全面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副总指挥,得名“彭老总”。其他元帅中,抗战时期至少担任师长、参谋长级别的官职,陈毅甚至还担任过新四军代军长(接替叶挺将军);
第三则是指挥大兵团作战。前文提到了101统领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是我军大军团作战第一人。其他元帅中,朱德与毛主席一起指挥了从井冈山会师到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第四、五次反围剿也是由朱德与周恩来共同指挥;彭德怀、陈毅、罗荣桓、101参加并指挥了全部五次反“围剿”,在当时指挥家底并不富裕的红军,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大兵团作战了;叶剑英参加了除第一次以外的全部反“围剿”,刘伯承与聂荣臻则是第四和第五次。
在反“围剿”的几乎同时期,贺龙元帅在南方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功绩同样伟大,他率部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通了整个西南地区的敌后战线;徐向前元帅则带领红四方面军西征,是我军抵抗西部强敌的先头部队。
所以根据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十大元帅当中,所有人都曾经直接领导或参与我军的重大起义,并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全党全军的表率。而战功高资历浅者如101,也可以凭借其超强的指挥作战能力,排在一个非常靠前的位置。
不过,在他身前的朱德和彭德怀二位老总,才是十大元帅中真正高出其他人一档的存在。
朱德与毛主席并称“朱毛”,彭德怀最擅长化腐朽为神奇
因为朱德与彭德怀,不仅有资历和战功,他们对于我军的诞生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其他元帅所无法相比的。
先说朱德。朱老总是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指挥、解放军总指挥,他比十大元帅中的所有人,甚至比毛主席的革命经历还要丰富。
早在1908年,时年22岁的朱德就已经在家乡四川仪陇创办了高等学堂,可见他的家庭条件还不错。不过面对清末各地混乱的现状,他明白只是创办新式学堂并不能真正救国,于是走上了投笔从戎之路,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在那里,他认识了人生中的第一位革命导师——蔡锷将军。
蔡锷当时是云贵地区的优秀青年将领,只比朱德年长4岁。作为学生,朱德学习非常刻苦,又经常向蔡锷请教,蔡锷很快喜欢上了他。辛亥革命爆发后,朱德跟随蔡锷在云贵川地区组织起义活动,蔡锷就任云南军都督,朱德是他的部下。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后遭到举国声讨,蔡锷率领的护国军在云贵川地区打响了讨袁的第一枪,在这个过程中,朱德开始领兵作战,并成长迅速,在护国战争中多次击败吴佩孚、段祺瑞等军阀的所属部队,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国军将领。
然而可惜的是,蔡锷将军因为长期身处前线作战,积劳成疾患上重病,不得不多次寻求治疗。赴日本治疗前,他对前来探望的朱德这样说:“我所剩时日无多,我要将全部的生命献给国家!”
就这样,蔡锷于1916年11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
多年以后,已经身为红军总司令的朱德,在抗战大学的课堂上对同学们说:“我一生中共有两位老师,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是蔡锷。”
正是蔡锷这位爱国将军,为朱德打下了忠于国家的烙印。随后的日子里,他始终致力于讨伐封建军阀,屡立战功的他,于1922年担任云南省警察厅长(算是半个闲差),远离了一线征战生涯。
原本以朱德的经历,安然地当一名国府干部,是完全能理解的。然而,他并不完全信任派系横行、军阀林立的国民党,而是始终在寻找救国的真正药方。就在他就任云南警察厅长的当年,朱德以公务学习的名义前往北京和上海,打算接触一下好友李大钊所代表的共产党势力,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直到后来他有机会去欧洲进修,才接触到了周恩来领导的我党团体,并经周恩来介绍在德国柏林正式入党,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南昌起义之后,朱德率领我军先遣队南下广东粤东地区,在三河坝与敌人激战三昼夜。以极低的战损比抗住了敌人的多波攻势,不仅保留了后来与毛泽东秋收起义的会师主力,更是在当地的群众中打出了声望,为我军在广东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朱毛朱毛,没有朱哪有毛”。
在面临极大危险的情况下,朱德率军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让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充分燃烧。可以说,如果没有朱德,我军就没有在南方崛起的根基。
所以在1945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朱德才会成为5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之一(史称“五大书记”),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党的最高领导层成员。十大元帅中只有一位“五大书记”,足见朱老总地位和贡献的含金量。
而最接近朱老总政治地位的,就是彭老总了。只不过,彭德怀的地位,更多体现在战场上的“化腐朽为神奇”,从军人的角度讲,这其实更加难能可贵。
作为毛主席湘潭老乡的彭德怀,与朱德有着相似的经历。少时家贫的他挖过煤窑,干过堤工,18岁加入湘军之后还杀死过当地恶霸,机缘巧合之下死里逃生。十分巧合的是,比朱德小了整整一轮的彭德怀,在朱德担任云南省警察厅长的同年(1922年)考上了湖南陆军讲武堂,毕业之后重回湘军参加了北伐战争。
在此期间,他与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段德昌结识,并深受其影响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者。
单纯看资历,南昌起义之时的彭德怀还并未加入我党,他入党是1928年初的事情——但那时是我党的最低谷,大革命失败再加上面临国民党反动派大肆逮捕和屠杀,而他毅然入党并很快展现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了工农红军第五军(前身为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长征时期红一方面军三军团的前身),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建立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并于当年底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的部队会师。
人们都知道朱毛井冈山会师,很少有人会想起彭德怀也是井冈山会师的主将之一。
井冈山会师之后,朱老总身为总指挥,更多扮演的是“大帅”的角色,从战略层面指挥作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已经就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彭老总,一直是率部在前线冲杀,即扮演“大将”的角色:
留守井冈山钳制湘赣边界敌军,攻下长沙占领十日,进军赣南闽西的几场大战恶战,都是彭老总直接指挥。长征时期,率部北渡赤水、回师占领娄山关、攻克遵义城,打退追击红军的国民党军骑兵部队...彭老总多次以纸面不足敌人十分之一甚至更大的兵力差距,打出了极佳的战绩,并完成了战略目标。
这也是毛主席为什么要写诗夸彭老总“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原因。
而更值得称道的,其实是彭老总的大格局与大胸怀。
遵义会议之前,彭老总认识到了“左倾”冒险军事主义的危害,一直坚决拥护毛主席的正确主张。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野心膨胀打算另立山头,是彭老总坚决拥护北上抗日的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行径,让其阴谋未能得逞;
他不贪功也不自大。毛主席写诗赞美他,当他读到毛主席这首诗的时候,特意把最后一句“唯我彭大将军”改成了“唯我英勇红军”,并汇报毛主席“打胜仗是所有人的功劳,不是我彭德怀一个人的”。
抗战期间,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指挥,主要战绩为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并在华北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史称“百团大战”。此战是我军在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身为解放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已经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成熟将领。担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即后来的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期间,党中央面临国民党军胡宗南二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是彭德怀率领2万部队,在西北与敌军展开周旋,使延安失而复得。
尽管彭老总因为解放西北而错过了开国大典,但当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时,又是彭德怀挺身而出,坚决支持抗美援朝,并亲自挂帅志愿军总司令兼政委。在与敌人武器装备存在代差的重大不利条件下,克服了一切困难,把侵略者赶到了三八线以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不难发现,尽管其他八位元帅都有着极深的资历以及卓越的战功,但朱德与彭德怀两位老总的革命经历,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他们对我党我军做出的贡献,是元帅军衔都无法完全体现的。他们授勋共和国元帅,不仅是他们的荣耀,更是共和国元帅这个头衔的荣耀。
军衔制度是我军在建国后迈向成建制正规化的重要一步。尽管后来曾经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军衔被暂时取消,但为了表彰军人们的贡献,军衔制还是在1988年得以恢复。
不过中央军委决定,再授勋的最高军衔为上将,不再设有元帅和大将的军衔,所以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及十大大将,也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军衔。他们的贡献将永载史册,成为新中国不朽的传奇。
特别是朱德与彭德怀两位老总,一位是与毛主席并称“朱毛”的总司令,另一位是毛主席为之题写“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他们是元帅中高一档的存在,也是人民心目中永远的战斗英雄!
参考资料:
[1]舒云.十大元帅授衔内幕:101战功第一资历倒数第二[N].北方网,2007-09-12.
[2]欧阳青.揭秘: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的评定标准(摘自《1955年共和国将帅大授衔》欧阳青著)[N].新华网/河北新闻网政务频道,2011-11-03.
[3]余玮.朱德一波三折的入党经历[N].共产党员,2014(16),2019-05-30.
[4]张峰.我的外公彭德怀[N].党建文明网(摘自《党建》杂志),2018-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