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丸都山
头图|视觉中国
当全世界目光都停留在OpenAI和谷歌的时候,微软不声不响地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北京时间5月21日凌晨,在微软Bulid开发者大会前夕,这家软件巨头举办了一场特别发布会,提出了名为“Copilot+PCs”的概念。
与此前被主机厂频频展示却又概念模糊的“AIPC”相比,微软在Windows系统层面,集成了刚刚问世的GPT-4o;在硬件层面,内置的骁龙XElite芯片可以在不依赖云端算力的情况下,本地处理生成式AI应用。
尽管此前关于微软将对Copilot进行升级的消息已经满天飞,但本次发布会还是大大超出了预期。
首先,令人始料未及的是,GPT-4o竟然能如此迅速地被整合到终端产品上。当然,考虑到OpenAI与微软的关系,双方围绕端侧AI的合作大概率早已开始。
其次,“Copilot+PCs”的首批产品中,全部搭载骁龙XElite/XPlus两款芯片,这意味着微软开始主导主机厂们集体转向ARM阵营。
过去几年,苹果凭借ARM架构的M系列芯片在PC市场中大举蚕食Windows阵营,如今微软选择了用苹果最熟悉的方式来向这家公司发起反攻。
发布会现场,微软的高管甚至在演示产品旁边,直接摆放了一台搭载M3芯片的MacbookAir,展示在图片生成的环节中,Copilot+PCs如何大幅领先于后者。
微软如此公然地“针尖对麦芒”,苹果还能接住招吗?
AIPC这事,终于有点眉目了
相较于生成式AI应用在处理速度上的提升,本次发布会更加值得称赞的是,微软展示了许多项行业内从未有过的创新应用。
比如,让你的电脑实现“时光倒流”。
这项被命名为“Recall”的功能,可以让Copilot帮助用户查找在本地的文件、任务,或者是网页浏览记录。
这项功能的原理是,电脑每隔几秒钟就会捕捉并记录一次当前的屏幕快照,并加密存储到电脑硬盘中。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场景:几周前,你曾浏览过一个关于汽车配色的网页,唯一记得的有效信息是,“看到了一辆红色的车”。在类似的模糊信息下,就可以通过搜索“红色汽车”,让Copilot调出过去一段时间中,所有带有“红色汽车”这个元素的网页。
如果出现的结果过多,你还可以通过上方的时间轴,选择特点时间区间,来进一步筛选想要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条时间轴上,你可以回溯之前操作的任何任务,甚至是看过的视频。
这绝对是生产力的一次跃迁,但弊端也很明显。
首先是隐私安全问题,如果说过去的隐私安全是用户与厂商间围绕Cookie的争议,那么在Copilot+PCs上,这种数据痕迹已经变成了用户电脑上每隔几秒就要进行的“屏幕画面录制”。
发布会后,马斯克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是《黑镜》中的一集,必须要关闭这个功能。”
对此,微软在发布会上多次提到,所有记录的信息都将在电脑本地储存,绝对不会上传到云端,而且用户也可以自定义选择系统可以记录哪类信息。
不过,如果全部在本地留档,系统每天保留的海量信息是否会过多占用存储空间?对于这个问题,微软在现场并没有做出说明,但表示“Recall”功能在今年晚些时候会正式上线。
另一项令人振奋人心的升级是,微软展示了在GPT-4o的加持下,我们终于看到了语音助手的该有的样子。
在现场的一段Demo中,测试人员打开了游戏《我的世界》,并呼叫了Copilot询问如何打造装备。Copilot即时地提供了建议,甚至在发现“僵尸”后,向玩家表示“这是僵尸,你需要迅速远离它”。
实际上,如果把Copilot当作游戏中的NPC来看待,类似的基于AI驱动的NPC在近些年已经屡见不鲜。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微软的演示场景中,Copilot并非是预先设置的进程,而是玩家实时调用的,它需要在监控游戏画面的同时,处理玩家发送的语音信息。
这对于游戏行业来说,或将带来一次颠覆性的转变。
此外,微软还针对“相对传统”的生成式AI场景做了大幅升级。在现场演示的Surface样机上,实时字幕的支持的语种已拓展到40+,场景包含视频会议、流媒体内容。
微软还为自家的Paint应用升级了扩散算法,现在用户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框架,电脑实时生成出对应的图画。
虽然当下听起来已经不算新奇,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功能全部都是借助本地算力完成的,而支撑Copilot+PCs的就是此前被业界寄予厚望的骁龙XElite。
PC行业,真的要变天了
两个月前,英特尔在台北举办了一场开发者大会,并罕见地与微软共同发布了对于AIPC的定义:需配备NPU、CPU和GPU,并支持微软的Copilot,且键盘上直接配备有Copilot的物理按键。
原本Windows键的位置,现在变成了Copoilot键
透过这则声明,能够挖掘出两条关键信息:首先在AIPC的定义权上,英特尔与微软的利益是一致的,Wintel联盟未来在AIPC时代仍会存在;其次是将异构计算平台将做为AIPC的硬件基础,已经成为各家的共识。
但问题在于,能够玩转异构计算的又不止英特尔一家,所以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我们看到了“Windows+高通”的组合。
就目前微软公布的信息来看,“Copliot+PCs”的首批产品将于6月中旬开始,主机厂商中包括联想、华硕、戴尔、惠普等主流品牌纷纷响应,而这批产品中将全部搭载高通骁龙XElite/XPlus芯片。
这枚去年10月发布的芯片,由台积电4nm工艺制程打造,搭载了全新定制的OryonCPU,在4+4+4的三丛集中,12颗核心的主频均可达到3.4GHz,其配备的NPU具有45TOPS的算力,集成的AdrenoGPU也能提供4.6TOPS算力。
相比之下,目前在AIPC上普遍搭载的英特尔酷睿Ultra总算力约为34TOPS。
除了在算力上的领先外,基于ARM架构开发的XElite在能耗表现上,较一众X86架构芯片也是具先天优势。
实际上,微软早在2012年就做出过从X86向ARM转变的过渡,并于当年推出了基于ARM架构芯片的Surface,但当时的ARM架构采用的指令集为32位,程序兼容性几乎不存在。
而去年ARM更新的V9.2架构中,包括Cortex-X4、A720和A520三款处理器芯片设计全部转向64位指令集。与此同时,包括Photoshop、Zoom、Chrome等大型应用程序也纷纷推出了支持ARM64位的原生版本。
应该说,今时今日ARM架构芯片从手机端向PC端的跃迁,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当然,考虑到X86架构芯片极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微软联手高通的目的可能不是取代英特尔,而是向苹果发起的一次挑战。
就目前来看,至少与M3芯片相比(M4芯片还未搭载在Macbook上),骁龙XElite+Windows的组合要明显强于M3+MacOS。
首先在性能上,无论是Geekbench还是Cinebench,搭载骁龙XElite的SurfacePro几乎在每一项基准测试上都击败了M3版本的Macbook。
而苹果最引以为傲的能耗表现,改用ARM架构后的Surface也要大幅领先于Macbook。
微软方面表示,目前搭载骁龙XElite的15英寸SurfacePro在续航时间上达到了22个小时,实际测试中,相比于M3版本的Macbook,前者在计算速度提升58%的情况下,续航时间延长了20%。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微软已经通过本场发布会实实在在地展示了AIPC的应用场景和开发潜力,而苹果在AI上的动作仍然仅以辅助功能的形式展现,这恐怕并不足以说服用户为此买单。
无论是微软与高通的联姻,还是各主机厂的积极响应,都能看出在Windows阵营中,更加紧密的生态联盟正趋于成形。
一个月后的WWDC,可能就是苹果最后的机会。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8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