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渔民捞到国产卫星浮标,印方称其为中国投放的间谍装置,但从披露的照片来看,该浮标为中国为参与全球海洋观测计划所生产的民用海洋监测浮标。
印度方面的过激反应显示出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中国正在扩大在印度洋方向上的影响力,且尽管印度捞到的是一个民用浮标,但中国在上面应用的技术却并不简单。
【印度渔民打捞到的国产浮标】
近日,印度国内再度盛传起了中国威胁论。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前些天一名来自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渔民在印度洋上打渔时,意外捞到了一枚我国研制的HM2000型北斗剖面探测浮标。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向阳红1号与向阳红3号2艘综合性海洋科考船目前都正恰好在印度洋海域活动,以至于许多印媒将这一浮标视为中国投放在印度洋上的海洋间谍装置,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在印度洋上活动的中国海洋科考船】
然而事实上这个国产浮标只是中国在Argo计划,即阿尔戈全球海洋观测计划框架下所设计生产的海洋监测浮标而已。该浮标意在收集全球海洋上层海水温度、盐度等剖面资料,从而提高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 对海洋气候变化与实时天气的预警精度。
换言之,这些浮标是经过国际认证的民用浮标,印度方面将其指责为间谍设备,完全是一种污蔑。
【阿尔戈计划中的浮标部署情况】
当然,我们也不是不能理解印度方面为什么会做出这种略显过激的反应。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这些浮标是以间隔300公里的距离平均布置在海面上的,导致其只能依赖卫星通信传输收集到的海洋数据信息。
再加上浮标本身不具备动力,很容易在海浪、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随波逐流,不知道漂到哪里去。所以在传输数据的同时,浮标本身还需要具备卫星定位能力,以方便后台科研人员可以实时查阅某一项数据是在何时何地采集的。
【海洋监测浮标的构型示意图】
可以说,别看这个浮标不算大,一张渔网就能捞住,但它的技术集成度却相当高。而这也使得当一个国家想要实现浮标国产化,就必须要先拥有自己的卫星通信网络与定位系统,不然就会在部分零部件供应上受制于人。
就比如说相关数据显示到2018年时,中国已经在阿尔戈计划框架下投放了400个海洋监测浮标,但其中的370个浮标都是中国花钱进口的。这不仅让中国在这一问题上花费了不少本可以节省的资金,进口浮标在供应量上的限制,也影响了中国铺开建设海洋监测网络的效率。
好在,随着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逐步完善,这400个浮标中也已经有30个浮标实现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全国产化。这让中国得以在后续几年里大量铺设国产浮标,而随着中国的海洋科考船越来越多的走出东海、南海,驶向太平洋、印度洋乃至的大西洋。这些浮标会出现在印度洋,完全是有迹可循的事。
【进口APEX型(左)与国产HM2000型(中)剖面浮标】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浮标本身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普及的,印度方面可能从来没见过,也就难免会自下意识的认为这是中国的海洋间谍装置。而这也顺势引出了另一个令印度过激的因素,那就是对印度洋主导权易手的担忧。
毕竟在民族主义思潮盛行的当下,“印度洋是印度的大洋”这一说法几乎成为了印度国内的社会共识。
这让印度天生反感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在印度洋内的活动,而比起美国好歹算是印度某种程度上的盟友,由于中国作为印度明确的战略对手,有着随时与印度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
以至于尽管中国海军不远万里进入印度洋与印度海军展开决战一事并不具备太高的可行性,但印度海军还是需要将相当大的资源用在应对可能存在的中印海军对抗上。
【印度海军的双航母编队】
然而问题在于,偏科的印度海军在海洋探测能力上存在明显的弱势区间。这支号称要把印度洋变成内海的军队对于家门口的海不能说是一无所知,至少也算得上是一知半解。
这使得中国完全可以通过持续性的海洋科考行动积累比印度更丰富的印度洋海域数据,而当双方爆发军事冲突后,这些数据也将让中国海军对印度海军构建起信息优势。大幅提高海军部队,特别是潜艇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
毕竟比起水面舰艇,潜艇对于海洋水文情报的依赖更甚。康涅狄格号会在平均深度超过2000米的南海发生撞击事故,就是由于南海主动权易手后,美国的海洋调查船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肆无忌惮地收集南海数据了。
而当中国的海洋科考船将收集到的印度洋数据提供给海军后,我们的潜艇也就有望在印度洋上反过来对印度海军构建起“主场”优势。
这将进一步拉开中印之间本就巨大的海军实力差距,而印度到时候需要担心的就不只有中国的民用浮标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