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汽车产品除了设计和价格之外,安全性也是消费者很看重的,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从燃油车时代开始到新能源车时代,安全性一直贯穿其中并升级发展,在电子、科技上车尤其多的新能源车上就更重要了。慢慢地,安全也跟豪华挂钩,毕竟再拉风、再快、再智能的车,如果不能保证车上人员安全,卖再贵也毫无意义,所以一辆车最大的豪华不是价钱,而是安全。
近日,在2023年《汽车之家新车质量报告》排行榜中,我们又看到了很多新势力的身影,而问界则是继2022年之后再次蝉联冠军。刚刚成立两年多的华为问界品牌,就凭一己之力力压一众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稳居新能源质量榜第一位,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华为深度赋能,安全也是天花板
老司机认为,对于一个行业的全新品牌来说,旗下车型的产品力、产品体验固然重要,但想要在新能源赛道中长久立足,产品质量与品质直接决定品牌的用户口碑。问界与其他新势力采用代工模式不同,在智选模式下,华为除了对问界品牌的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等环节进行深度赋能之外,在质量标准方面也进行了严苛的把控,确保每个环节都达到极致的品质标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远超行业平均水准。“智能汽车天花板”问界M9就是最好的代表作,它不仅做到了科技领先,而且在安全方面也做到了全维度领先一代。
开篇提及过,一辆车最大的豪华莫过于安全,问界M9以行业领先的极致安全深度诠释了“安全就是最大的豪华”。首先在车身上下足功夫,采用了玄武车身,通过八横五纵的玄武架构应对正侧面撞击,让驾驶舱不易变形。全车车身铝合金体积占比高达80%,全车共12处采用2000MPa核潜艇级热成型钢,甚至连车门内也布置了2根2000MPa热成型钢,一旦发生事故时,可最大程度减少碰撞时车身所产生的变形。采用目前全球最大一体化压铸后车体,在国内领先的9000吨一体化压铸工艺下,车身既安全,又让轻量化更进一步。不管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豪华品牌,问界M9展现出的极致安全性,都能把同行多款豪华旗舰SUV甩在身后,妥妥的安全新标杆。
如果被动安全是基本功,那主动安全就是深藏的奥义,问界M9主动安全能力全维进阶,号称为用户打造了有史以来最安全的车,HUAWEI ADS 2.0全方位保证行车安全。问界M9前向静止车AEB主动刹停时速最高支持120km/h,覆盖人驾、智驾场景,应对突发更从容。面对路面常有的“鬼探头”,问界M9看得见也能自动触发紧急干预,果断刹停避险,避免事故发生。反正问界M9的主动安全能主动规避,更能主动化解,为用户带来了更安心的出行体验,做到了“不生事也能避事”,?在主被动安全维度遥遥领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选择。
以可靠性进击,让子弹飞一会
从去年底开始,国内汽车市场就打起了价格战,战火从燃油车市场蔓延到新能源车市场,很多豪车也加入了这场价格战中。但“价格战”并不一定是单纯的优惠,有些还是“减配降价”的老套路,这一点也被不少消费者诟病。问界表示不参与,相反它们还继续坚守安全性能的价值理念,以实际行动诠释“安全是最大的豪华”,整体消费是降级了,但汽车产品的安全从不降级。我能让利给消费者,但我也不会剥夺消费者应有的可靠品质,在价格与安全的权衡中,问界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电比油更安全”的出行体验。问界M9不惧价格战,因为品质最能得人心,把战线拉长,品质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问界M9出生就含着金汤匙,它诞生于问界超级工厂,这个工厂拥有行业领先的工业4.0水准,实现了整车关键工序100%自动化、100%全时在线检测,平均每2分钟就可顺利下线一辆成品车。整车出厂每台车的400多项功能、4000多条信号交互,要进行100%的自动化测试,每车一份体检报告,100%合格才能出厂。华为在手机等终端制造领域有成熟的生产管理流程和品质标准,问界也复制了这套成熟的打法。在产品验证环节,引入BETA测试流程,邀请内部员工及合作伙伴进行大规模试用测试,余承东本人就是问界车型的“首席体验官”,让测试者模仿用户日常用车场景,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把隐患消灭在工厂里。
华为利用自己十几年在To C领域的积累,用户体验把握、高端品牌塑造和产品营销零售等能力带入问界,就是要把问界打造成高端品牌的标杆,华为的品质标准贯穿始终。正是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问界能够在新能源市场中快速站稳脚步,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安全可靠新标杆,最终呈现问界行业第一的质量表现。
老司机总结:
说问界M9的硬核安全领先一代,这句话并没有什么不妥,多项指标都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准,不仅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树立了新的安全标杆,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先实力。在“含华量”十足的问界M9上有很多值得友商学习借鉴的地方,不过华为底层技术方面构筑起来的壁垒以及系统化的能力,其他厂商短时间难以打破,所以它的领先其实不止一代。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