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西法尔
当马克·扎克伯格在帕罗奥图的小房子里搭建起Facebook的最初架构时,大概想不到十六年之后自己会因此而坐在国会山,接受疑虑重重的议员们的质询,更想不到这一幕会被人拍成电视剧。
《硅谷》的第六季,也就是最终季的开篇,理查德·亨德里克——剧中虚构的IT公司「魔笛手」CEO重现了现实中扎克伯格国会听证的一幕。
《硅谷》(2019)
互联网已经如此重要,现代人离不开它又担忧它。从2016年以来,社交媒体的假新闻干预大选就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一块心病。
比起现实中备受媒体揶揄的扎克伯格,剧中的理查德用一番打造「民有、民治、民享」的互联网的演说打消了议员们的顾虑,六季以来,理查德和他创办的「魔笛手」始终代表互联网行业的理想模样。
在《硅谷》播出前,电视上已经有了不少以Nerd、Geek为主角的经典喜剧,像《IT狂人》《生活大爆炸》之类的。
在电视里他们是群智力超群、不修边幅、不善和异性打交道、说着别人听不懂的术语还有各式各样怪癖的家伙,简而言之是一批活在另一个次元里的生物。似乎还从没有人描写过他们的野心:他们像「正常人」一样雄心勃勃,渴望财富、成功、名誉。
「历史上这种类型的人从未成为世界首富,」《硅谷》的主创麦克·贾吉说,「工业社会的领袖通常都是那些有着农业社会气质的男性,而不是内向、书呆子气、拙于表达的人。」贾吉是一位喜剧演员、编剧、导演兼动画师,但是早年他也曾在硅谷工作过。
1987年,他在刚刚创立的Parallax公司工作了不到三个月就离职了,但是这段不长的打工经历却为他日后的创作累积了素材。《硅谷》的笑料大多来自投资市场上的风云变幻,诸如「空格党」与「跳格党」之间水火不容的程序员梗反倒成为了佐料。
然而想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就意味着有时要做个「混蛋」,「记得混蛋一点」是埃里克·巴赫曼——理查德的房东兼合伙人在第一季第二集中对理查德的告诫,却无意间成为了贯穿全剧的主题。理查德刚刚成立自己的公司,就不得不考虑裁掉自己最好的朋友「大头」,他第一次成为「混蛋」就是不惜得罪所有人挽留「大头」,谁知「大头」更为混蛋,已欣欣然接受了竞争对手开出的高薪。
在《硅谷》里,良心永远敌不过金钱的诱惑。每当主人公稍稍坚持一下自己的原则,想要做一个不那么混蛋的人时,便会被现实无情打脸。每集仅仅二十三分钟的长度下情节不断地反转反转再反转,节奏快过翻书。从第一集开始,信息密集得让观众应接不暇,对不时紧张到吐的理查德便更多了一分理解。
为了赚快金钱,理查德不得不牺牲开发平台的梦想去做硬件;为了忽悠到可解公司燃眉之急的风投,贾里德不得不购买水军流量;当资金链条出现危机时,理查德甚至不得不接受南美军阀的投资,后者对将他的技术应用到大规模监控上兴致勃勃。
不论互联网企业怎样宣称自己的目标是「让世界变得更好」,实际上企业追逐的仍是更高的利润。还是「魔笛手」的竞争对手的「Hooli」的老板——加文·拉贝森一语道破天机:「我不希望有任何人比我们跟更能让世界更美好。」
加文·拉贝森这样的科技巨头也是典型的混蛋,《硅谷》对他极尽挖苦嘲弄之能。身为IT企业的掌舵人加文丝毫不懂技术,每次开股东会时都云里雾里瞎说一气,把平常的概念包装得天花乱坠;他有一个来自东方的「精神导师」,是一个更加油滑的骗子;他去参加慈善比赛,主办方让他先跑出一公里才让其他选手动身……可笑的是,这样一个劣迹斑斑,有着剽窃、缠讼黑历史的业界大佬却在第六季摇身一变,因倡议制定互联网公约而成为道德楷模,受到媒体的狂热追捧。
尽管加文·拉贝森的老冤家亿万富翁彼得·格里高利相对来说没那么冷酷,但同样是一个槽点满满的人物。他在舞会上他化妆成罗马皇帝,让人联想起李彦宏在百度年会上打扮成白马王子的cosplay;他开发的自动驾驶汽车程序出了差错,把搭车的贾里德一路运到了太平洋上的钻井平台上。这两个身价最高的角色承包了《硅谷》的大多数笑点。
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将IT行业的巨头们打造成了流量明星,媒体像关注摇滚明星一样狂热地关注乔布斯、库克、比尔·盖茨、雷军甚至罗永浩的一举一动。在聚光灯下,放在谢耳朵、理查德等人身上显得乖僻言行放在这些人身上就成了先锋和时尚,《硅谷》正是对新一代造神运动的尖锐嘲讽:「你看,国王没穿裤子呢!」
贾吉承认自己对科技发展的前景充满疑虑,是带着愤世嫉俗的心态创作来《硅谷》的,因此在剧中埋下了不少彩蛋,粉丝的一大乐趣就是猜测剧中那些大佬影射的都是谁。在创办「魔笛手」时,理查德说:「我们不要让它变成有骑车开会,把强制性解雇说成自愿辞职,还一直声称要创造更美好世界的那种公司。」不知有多少人看到这些含沙射影的细节会会心一笑。
虽说这部剧对打着良心旗号行贪婪之实的硅谷大佬们极尽嘲讽,但在剧中贪婪却敌不过野心。第一集里理查德就有以一千万卖掉算法的机会,但他宁愿接受二十万创立属于自己的公司,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算法未来所创造的价值将远超一千万。
此后「魔笛手」几次陷入绝境都是因为理查德坚持无用的良心,几次绝处逢生又是因为某个野心勃勃的投资人歪打正着。良心不敌贪婪,贪婪不敌野心,这样兜兜转转到了第六季,虽然公司起起落落,主角们居然野心和良心都没有丢弃,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硅谷》倒像是一部西海岸版的《银魂》,又颓又丧的笑料之下铺陈的是理想乃至热血,巧的是《银魂》的角色也有动不动将「混蛋」(この野郎)当作口头禅的习惯。
对美剧来说,「烂尾」是一种常见现象,就算是首播季非常吸引人的作品也难以摆脱「烂尾」的宿命。《硅谷》的中间几季则略显平淡,一首一尾却做得非常漂亮,是一部「塌腰」型的美剧。
主创早已告诉我们:「主人公无论如何不能取得一般意义的成功。」在大结局前的倒数第二集,「魔笛手」终于有望融资上市,残酷的编剧却让主人公们不得不面对野心与良心的终极抉择:「魔笛手」的算法实在太过强劲,一旦投入应用互联网上将再无隐私可言。是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将技术投入市场,为自己赚取亿万家私还是趁着这门技术还没有扩散永绝后患?
惨淡经营了六季的「魔笛手」亿万市值蒸发,主人公创业之路功败垂成让观众们唏嘘不已,然而渲染了六季的个人野心在最后一刻让位给了伦理却彻底升华了全片。网络技术与个人隐私的二选一折射出的是科技的伦理责任:当人类没有做好准备迎接一门新技术时,不去打开潘多拉的魔盒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如果评选新世纪以来最好的情景喜剧,无疑有很多作品比《硅谷》要出色,比如艾美奖拿到手软的《生活大爆炸》。但是新世纪以来没有哪部情景喜剧能够取代《硅谷》在我心中的独特位置,不仅仅是因为「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干净利落,带来的震撼难以释怀。
更重要的是喜剧段子通常都是冒犯性的,因此最容易过时。世上有经典的悲剧却很少有经典的喜剧,因为时移世易之后那些粗俗的段子便会让当初笑得乐不可支的观众觉得难堪,而《硅谷》注定能被不同时代的观众欣赏、回味,因为理想和热血是永不会褪色的东西。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6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