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林可
中国汽车品牌出海,依旧高歌猛进。
中汽协报告显示,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32.4万辆,同比上升33.2%,增速超过内销,实现开门红。
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放异彩,连带整车集成的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充电桩及零部件等,也崭露头角。
其中,智驾技术公司是最为踊跃的一股力量。
据不完全梳理,自2023年以来,有多家中国本土企业推进智驾方案在海外落地。
全球市场风高浪急,中国智驾解决方案,凭什么挣到第一桶金?
积极出海
跟随中国车企出海的智驾技术公司,比拼的是量产应用。
过去两年,主流车企都在深度布局智驾出海,整车背后的智驾技术方案有自研,也有合作的外部供应商。
同台比拼,有玩家推出兼容高低算力的双智驾计算平台,即便更低配的硬件和算法,也能实现全域视觉融合;有玩家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技术方案,推介“重感知、轻地图”的智驾潮流……
“智驾可为中国汽车塑造先进性、独特性、技术性标签,为新能源车出海这个核心战略保驾护航。”
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认为,全球汽车产业加速智能化,智驾体验是大势所趋。
有业内高管指出,“本土智驾企业的出海优势,是技术方面的深厚积淀,以及商业化运营的丰富经验。”
欧洲车企寻求中国技术公司合作就是例证,比如大众。
作为燃油车时代的翘楚,大众集团近年来的新能源转型不顺,就向中国企业“取经”,先后投资中国智驾芯片产业链,与本土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说明中国电动化获得了高度认可。
诞生于复杂的道路环境、多变的交通环境,中国智驾解决方案的优势也很突出。
尤其在出海技术和生态迁移过程中,它们可以更快适配全球市场。
有智驾公司负责人透露,经过国内场景应用和技术迭代,其智驾产品在海外基本可以使用国内的同一套技术团队,只需针对特定国家的驾驶习惯和路况做一定调整。
多方挑战
置身异国他乡,中国智驾玩家们容易水土不服。要融入海外的供应链体系,建立符合当地法律法规要求的解决方案,并非易事。
就国内热门的城市NOA智能辅助驾驶而言,若要出海,高精地图的测绘就是一道难关。
主流企业都在积极向“无图”靠拢,目前尚未实现大规模落地。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一个棘手问题。针对数据的获取、储存、使用和保护,欧美国家都有相应的法规要求,中国智驾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合规压力。
“要根据当地市场的成熟度和需求,有选择性地导入智驾技术,需要一个调研和验证的过程。”
梅松林表示,寻求海外对智驾技术的支持,同样是一个艰巨的工作,坚定不移支持智驾技术的海外国家,并不多见。
在市场端,跟随中国车企出海的智驾方案,不仅要考虑适配性,更需要输出符合当地用户体验需求的技术产品。
有智驾企业高管指出,依据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驾驶场景特点,要实现软硬一体的本土化开发、道路测试以及数据闭环,极为困难。
“由于各国技术路线的差异,中国智驾企业需要搭建本土化的数采团队,开发一整套处理工具链,才能打造特定市场的数据方案。”上述高管称。
先行量产
智驾出海这个赛道,综合实力最终要看量产。
以近两年在海外积极布局的知行汽车科技为例,知行汽车科技与奇瑞达成合作,采用Ti芯片的iDC系列产品已交付在星途揽月、星途凌云的海外版,近期还交付了星途瑶光的海外版。
知行汽车科技打造了两条业务线:
其一,帮助中国的主机厂进入海外市场,提供法规认证支持服务;尤其是深入研究GDPR法规,在数据闭环方面提供强力支持,以及完善的海外售后服务。
其二,基于Mobileye EyeQ的iFC和知行汽车科技深度自研的iDC系列,为国内外主机厂提供智驾解决方案。
目前,iFC系列产品方案采用无图方案通过GSR法规认证,已成功帮助国内一家头部主机厂出口至欧盟。
为应对出海的一系列挑战,公司组建团队做了通盘规划。
比如,将德国子公司定位为欧洲工程技术中心,全面应对法规政策、交通环境、研发流程方面的挑战。
而且,专门成立了德国本土AI团队,全力打造数据闭环平台,实现完善的数据保护。
在交通环境和用户习惯方面,知行汽车科技开发出能够适应欧洲交通场景的智驾算法,能够识别当地特定的交通场景,并控制车辆按照当地的道路和驾驶习惯来行驶。
在研发流程方面,知行汽车科技通过了功能安全ISO 26262、汽车网络安全ISO 21434、ASPICE等多项认证。
公司还开发出适应欧洲市场的地图、定位和导航系统,确保产品符合欧洲标准和用户需求。
通过全方位推行本土化,知行汽车科技在欧洲市场已初步赢得口碑。
在出海赛道上,这些率先输出中国汽车智能化标准体系的选手,成为了带动新势力和传统车企销量增长的关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6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