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一个高考差1分就是满分的理科状元,在武汉大学两年完成了全部课程的男人。
仅靠编程就在当时成为了难得的“万元户”,28岁担任金山CEO,十年时间把金山做到上市,然后离开了。
熬过低谷期的他,2010年在很多人不看好的时候创立了小米公司,又8年时间成功把小米上市并且做成了世界500强公司。
十年后,2020年开始探索造车,蛰伏3年多时间,在今年3月28日晚上,小米正式发布了SU7,普遍觉得这是一个内卷严重的行业,同样没人看好他,可仅仅27分钟线上就定了5万台,而且根本抢不到订单。
没错,这个人就是雷军。和很多企业家不同的是,雷军并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所以无论这次小米汽车如何,我们看到了他用自己的方式在想改变一些东西,这就足够了。
就像网上大家调侃这个人到中年头发茂盛的成功人士,38岁就财务自由,身高还188,老婆是初恋,公司也是全球最年轻的500强企业。
和他的成功相比,我更佩服雷军的教育观念。雷军曾在清华附小“家庭学习共同体”沙龙上发表过一段演讲,讲述了如何成为一名好家长,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
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和逆商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很多父母好像显得很急功急利,只在乎眼前利益的父母,教不出有长远发展的孩子。
教育编辑部写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为人父母,生怕不能给孩子最好的,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我们的过度期待造成了我们的焦虑,不断地把孩子往悬崖边上逼。”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雷军认为,孩子除了学习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关注。
而且智商虽然很重要,可在某些方面,情商和逆商可能更关键。
逆商这个词很少人听过,给大家用一则通俗语言解读一下:
假如你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这时你开始规划到底是从青海出发,从云南出发,还是从四川出发,是从南面登,还是北面开始登,这个思考的过程考验你的智商IQ;
然后你开始组建团队,决定如何沟通大家负责的任务,这是考验你的情商EQ;
到了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你一看“哇塞,好高啊,几次失败后,你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时,面对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过程,这个就是考验你的逆商AQ。
巴顿将军说过一句名言:
“看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看他辉煌的时候,而是看他跌入谷底的反弹力。”
有研究发现,其实每个孩子之间真正智商差距并不是非常大的,真正决定未来孩子的高度却是其它方面。
在智商问题上,雷军觉得只要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对学习自然有了兴趣后,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可是逆商(克服困难的能力)却是很多孩子缺失的,
家长最重要的是如何与孩子成为朋友
作家吴念真曾提及自己与父亲的关系:
我这一代人的父亲,大多不会跟孩子沟通。我一辈子跟爸爸讲的话不超过两百句。因为他不知道要跟我们讲什么,我们怕他怕得要死,什么也不敢跟他讲。
我爸过世之后,为拼凑他的人生要问好多人,他是平面的,那么亲近的人距离却那么远。
我始终认为,父母要有权威没错,但“威”不是“畏”。
一些父母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穷尽一切方法让自己的孩子害怕自己,这样孩子就会老实不捣乱,更容易管教。
所以导致,很多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就像隔着一条鸿沟一般。网上有人就调侃,中国式父母有个神奇的地方,和他们分享快乐,快乐会消失。和他们倾诉烦恼,烦恼就会加倍。
在这件事上,雷军认为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想办法和自己的孩子成为朋友。
尤其是在孩子七八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可能孩子很逆反,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硬来,一定要找到和孩子契合的相处方式,这个时期决定了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雷军经常陪自己女儿骑自行车,当他看到女儿开心的样子时,自己比孩子还幸福,当有雾霾天不适合骑行时,就陪女儿滑雪。北京滑雪场冬天人特别多,大多数时间都在缆车上等待,这个时候正好是和孩子交流的绝好时机。
雷军同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学习优异的人,可他却不会时刻盯着孩子的成绩,当他问女儿哪一科最好时,女儿说是英语,雷军说自己数学最好。
这时候,雷军提议女儿教他英语,自己教女儿数学。这样的互动让女儿非常开心,女儿教自己英语的时候同样相当于巩固了一遍,而自己还可以把女儿数学的缺点教好。
雷军认为家长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作业看,每次检查一遍即可,如果非要决定陪孩子做作业,那么就一周抽出个几小时,和孩子待在一起分享一下学习方法即可。
作家张文亮写过一个故事,叫“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了,但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唬它、责备他,甚至想扯它、踢它。
突然,我闻到了花香,感受到微风,听到虫鸣和鸟叫,看到满天的星斗。
我突然明白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养育孩子也是如此,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付出,太过匆忙的催促只会让我们错失沿途的风景。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5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