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很多人都生活在矛盾里面,他们既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只是权衡利益的贰臣。
什么是贰臣?那就是一辈子侍奉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王朝,这样的人其实还挺多的。
任何一个朝代建立之后,都会用一些前朝的臣子,原因很简单,因为前朝的臣子有势力,能够起到安稳社会的作用。
不过,从政治方面去考虑,前朝的臣子一般都不会得到重用,但也有人混得不错。
大唐开国之后,一些前朝重臣照样得到重用。李孝恭、李神通、李道宗,柴绍、长孙无忌、长孙顺德、高士廉(是长孙无忌、长孙皇后的舅舅兼养父),他们都是李氏宗亲或者外戚,自然得到重用。
李靖、尉迟恭、秦琼、杜如晦、房玄龄虽然是旧朝之臣,但他们原先的职位都不高(李靖原本是隋朝的马邑郡丞,尉迟恭是隋朝的朝散大夫,杜如晦是隋朝的滏阳县尉,房玄龄隋朝的羽骑尉、隰城县尉),投靠李渊之后,为大唐立下了功劳。
但也有位高权重者,比如屈突通,是隋朝大将,而萧瑀,则是隋炀帝的外戚重臣,宇文士及是隋朝的驸马、内史令,他哥哥宇文化及还差点打败李渊。
这些人都得到李渊父子的重用。
同样,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后周郭威手下的范质、魏仁浦、王溥三个重臣,得到赵匡胤的重用。
明朝末年,有一个叫骆养性的人,他本人是明朝最后一位锦衣卫指挥使,却在投降大清之后,混成了清朝第一位总督,连洪承畴那样的人,都自叹不如。
为什么自叹不如?因为洪承畴那么替大清卖力,才混成太保兼太子太师,从一品官员,虽然位高权重,却处处遭到大清皇帝的猜忌,要用的时候,拿出来镇压汉人,没用的时候,放进笼子里,甚至还落下一个千古骂名。
反观骆养性,对大清朝廷的贡献,远不如洪承畴和吴三桂等人,却不声不响的就混到了清朝第一位总督,正二品地方大员,还没有那么大的骂名。
骆养性究竟有什么本事呢?
祖上的功德由锦衣卫入仕
骆养性的祖籍是湖南宁远(今新田县骆铭孙村人),他祖上跟随朱元璋立下军功,且并未卷入明朝初期的几宗大案,属于世袭功勋家庭出身。他高祖父骆胜位羽林卫正千户,跟随明睿宗朱祐杬到湖北,在封地的兴王府担任王府的护卫,骆胜去世之后,职位由儿子骆安世袭,由于骆安办事勤快且勤勤恳恳,深得朱祐杬的重用,升任王府护卫统领。
照这样的发展,骆家的子孙后代,充其量也就是继续在王府内当护卫统领。但有时候运气来了,城墙都挡不住。
正德皇帝朱厚照归天,没有子嗣,当时朝廷大臣与太监势力争斗,首辅杨廷和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在众多朱家继承人当中,选了没有任何势力背景且“听话”的兴王朱厚熜。
朱厚熜成了嘉靖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也为了自己的安全,就把王府的一帮护卫带去了京城。
属于骆氏家族的高光时刻终于来临了。
嘉靖帝继位后勤于政务,整顿朝纲,推行新政,打击太监势力,骆安也一步步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
骆家是从洪武时期就熬过来的,深知伴君如伴虎的大道理,他们只忠于皇帝,不卷入党争,所以能够得到后来几任皇帝的重用,保全了家族的势力。
当时进入锦衣卫的路线有两条,一是袭官,二是武举。一般来说锦衣卫内部,尤其是高层当中袭官的占大多数。
骆安的亲生儿子去世,过继了一个侄子骆秉良,骆秉良的官职不高,世袭锦衣卫带俸正千户。但骆秉良替儿子骆思恭找了一个有势力的老丈人,锦衣卫都指挥使赵梦祐。
万历年间,赵梦祐提携女婿骆思恭,骆思恭有世袭家族背景的光环,加上岳父的助力,最后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掌锦衣卫事都指挥使、左军都督府左都督。
骆思恭的儿子就是骆养性。
深谙朝廷党争的厉害,左右加以利用
骆养性一出生,就是妥妥的官N代,骆氏家族在大明朝廷根深蒂固,整个大明锦衣卫,都在骆家的控制下。别看锦衣卫事都指挥使只是三品武官,但却是皇帝的亲信,专门替皇帝对付朝臣的,连一品大员见到他们,都吓得发抖。
骆养性从小就习武,并被父祖灌输了官场不倒翁的智恒之理。天启三年(1624年)十月,因为父亲的功绩,得以恩荫世袭锦衣卫百户(正六品),由此得以入仕,后于崇祯二年(1629年)升任南镇抚司佥书,于崇祯十年(1637年)升任都督佥事(正四品)。
南镇抚司掌管锦衣卫所有刑名,兼理军匠。换句话说,南镇抚司就是查家贼和内鬼的。别看只有四品官,但权力大啊!
看过电影《绣春刀》的人都知道,区区一个锦衣卫千户(正五品),都那么牛哄哄,敢对一品大臣动刀子。在电影中,总旗(正七品)卢剑星毕生的愿望,就是想续上父亲留下的百户职位。而最有本事的沈炼,连从七品的小旗都没有混上。
崇祯皇帝多疑,怀疑有朝臣暗通关外的满金。骆养性他爹骆思恭就是被魏忠贤打压而憋屈死,所以崇祯皇帝重用骆养性。
骆养性果然不负所望,替崇祯皇帝平息朝廷党争,立下了功劳。但他也深知崇祯皇帝多疑和善变的性格,所以在行为处事上,小心谨慎力求自保。
崇祯初年间,首辅周延儒与次辅温体仁明争暗斗,崇祯上位之初,帝位不稳,所以只能坐山观虎斗,最后周延儒输给了温体仁,丢官归隐。骆养性身为崇祯皇帝的亲信,尽管与周延儒有过节,却没有乘势落井下石,因为周延儒虽然被罢官,但当了首辅多年,朝野势力庞大。
虽然崇祯皇帝励精图治,但大明朝廷千疮百孔,上下贪腐横行,连崇祯皇帝都有小金库。崇祯十三年(1640年),由于大明军费严重不足,明军无法有效抵挡满清的军队,满清一度打到皇城脚下,在这么下去,大明江山不稳。
崇祯皇帝于是号召群臣捐款,可是响应寥寥,骆养性看懂了崇祯的意思,捐款68两,好歹维护了皇家的脸面。他心里有小九九:你皇帝都藏私房钱,我能不藏一点,再说了,我一下拿出几万两,你秋后算账,办我一个贪腐重罪,怎么办?
所以,崇祯皇帝筹不到银子,也是他本人的原因造成的。
这一年,复社领袖张溥、礼部员外郎吴昌时等人,力主崇祯皇帝起用周延儒。于是,骆养性暗示温体仁继续对周延儒进行打击。只有朝臣争斗,皇帝才能坐得稳。所以,骆养性的出发点都是忠君。
就这样,由东林党人熊开元和给事中姜埰弹劾周延儒的闹剧上演了。当时周延儒已经归隐多年,当时朝中掌权的首辅薛国观,是温体仁的亲信。温体仁以为这一下能够彻底痛打流水狗,哪知他们都忽略了崇祯皇帝。
由于温体仁的势力过大,本来崇祯皇帝就想启用周延儒对付温体仁。这一下,熊开元和姜埰撞在了枪口上,两人都被下了锦衣卫大狱,崇祯皇帝下令骆养性严查其背后主使。
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是想接着这件事,打击温体仁的势力。站在骆养性的角度,本就与周延儒有矛盾,所以有意袒护两人,把审讯结果上奏后,崇祯皇帝很不满意,要求其严加审讯,务必查出其幕后主使。
这是一个非常考验办事能力的关键,如果牵扯出薛国观和温体仁,周延儒一旦复出,骆养性的日子不好过,所以他一直拖着。
一天夜里,一个太监手持崇祯帝御笔,命令骆养性秘密处决二人,骆养性当时有些懵,弄不懂究竟是崇祯皇帝的本意,还是宦官势力落井下石。他想起杨涟和左光斗的案件,负责此案的锦衣卫千户田尔耕和许显纯,结果都被东林党清算,成了皇帝的弃子而惨杀。
骆养性非常精明,他首先把崇祯皇帝想要秘密杀掉两人的消息散布出去,接着入宫去见崇祯帝,提出了意见:如果熊开元和姜埰该死,皇上就应该下明诏,让天下都知道他们的罪行,直接押到午门外斩首示众。如果秘密处决,让天下人怎么看?让满朝大臣们怎么看?
而这个时候,薛国观领着一帮人入宫,质问崇祯皇帝为何要秘密处置熊、姜二人?崇祯皇帝连忙说没有这件事,结果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骆养性却趁机向崇祯皇帝进言,说薛国观在宫内都有内线,还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崇祯皇帝命他调查,最后杀了那个传信的太监。
不倒翁成功执掌锦衣卫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周延儒重新被起用,任职内阁首辅。
朝廷内分为几派势力,相互抨击和排挤。不过太监的东西厂势力已经日落西山,难有起色。
周延儒复出后,推翻温体仁和薛国观主政时的弊政,打击二人的势力,同时大肆笼络人心。他知道骆养性很会办事,故而极力拉拢,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推荐骆养性出任锦衣卫都督同知,不久,又以骆家历代对朝廷的“忠君”为由,推荐骆养性出任督掌锦衣卫事。
此时,周延儒而推举遭到内阁次辅吴甡的极力反对,吴甡是东林党人,周延儒早年曾经弹劾东林党党魁钱谦益,所以东林党人都视周延儒为逆贼。因此,当周延儒复出后想要启用亲家冯铨时,遭到吴甡为首的东林党人百般阻挠。
周延儒与吴甡二人势同水火,各结党羽,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崇祯皇帝也是焦头烂额。吴甡不但反对,而且提出罢免东厂、锦衣卫缉事。
东厂和锦衣卫对于朝廷大臣的控制力很大,吴甡的建议得到周延儒认可,两个人暂时联手对付锦衣卫,周延儒也奏请清理锦衣卫冗。
但是他们又错了。
东厂和锦衣卫是皇帝的鹰犬,没有了锦衣卫,大臣们更加为所欲为,甚至架空皇帝。崇祯皇帝并没有听进两个大臣的建议,反而任命骆养性执掌锦衣卫。
骆养性正是利用了皇帝对大臣的猜疑,稳稳当上了锦衣卫一把手,他对周延儒和吴甡极为恼恨,开始寻思报复。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三月,机会终于来了,飞报李自成攻陷咸阳、荆州、承天等地,崇祯帝命吴甡督师湖广,但吴甡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军饷不足,这仗根本没法打,一些明军都主动投靠了义军。
吴甡督师导致贼寇一步步坐大,骆养性趁机在崇祯面前进言,怀疑吴甡与李自成有通。崇祯帝气晕了头,下旨查办吴甡。
吴甡倒了,周延儒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李自成逼近京师,清军也开始再次破关而入,大明朝廷内忧外患,无将可用。周延儒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自请督师。然而他率兵在外却怯战,整天与属下喝酒,还上奏朝廷说连战连捷。
其实周延儒那么做并无不妥,大明前有狼后有虎,无论与李自成还是满清哪一方开战,都介于不利的态势,最好的办法驻扎在京师一带,守卫京师等待外援,如果能让李自成去关外与清军作战,明军就能坐享渔翁之利。
为了安抚崇祯皇帝的急躁,周延儒只能上表报捷,可惜他忽略了骆养性。
骆养性联合东厂,查实周延儒驻军通州后就停驻不前,每日与随征的方士亮、蒋拱宸、尹民兴、刘嘉绩四位大臣和勤王的刘泽清、唐通、周遇吉、黄得四位总兵饮酒设宴。
崇祯皇帝得到锦衣卫的通报,还不相信,但是东厂也那么说,就开始怀疑了。经过进一步查证,周延儒并没有与义军开战,崇祯皇帝大怒,杀心顿起,但他考虑到周延儒年纪已大,且是当朝元老重臣,给了一个面子,令其致仕还乡。
崇祯皇帝不杀周延儒,其他人不干,给事中曹良直等人上表,说周延儒乱臣贼子,误国误民,最终周延儒被赐死。骆养性乘胜追击,查出周延儒的死党吴昌时贪污、赃私巨万,最终吴昌时被斩首示众。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大军抵达京师城下,大明岌岌可危,可朝堂上还在内斗。
天上掉馅饼,成为清朝第一位总督
几天后,李自成攻入城内,骆养性手下的几千锦衣卫,并没有保护崇祯帝杀出一条血路,导致崇祯皇帝自缢煤山。
李自成入京后,为了筹措军资,对明朝旧臣进行拷打追饷。骆养性在缴纳了三万两银子的军饷后,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不过他的两个弟弟都被义军酷刑致死。
北京城内,被义军拷打而死的大臣多不胜数,崇祯皇帝筹银不到10万两,而李自成却榨出了几千万两。
大明的江山,其实就是被这些蛀虫也蛀空的。
骆养性暗中联络旧部,锦衣卫开始四处偷袭义军,义军在城内的一些将领也被暗杀,时吴三桂迎清军入关,义军在京城也待不下去了,不得不出城应战。临走还把明朝太子朱慈烺等人给带走了。
在北京城内,残喘的明朝大臣已经不多,由于骆养性曾经位高权重,且手握数千锦衣卫,所以,他实际上成了北京城内的老大。
可是这样的老大也不好当,锦衣卫与正规军无法抗衡,骆养性暗中联络吴三桂,把京城这边的事都说了。按照他的想法,是让吴三桂设法引诱清军与义军开战,大明坐收渔翁之利,顺势救回太子朱慈烺,则大明江山可继。
没想到,老谋深算的骆养性被吴三桂给玩了。
吴三桂实际实际投降了大清,却写信给骆养性,说已经救回了太子,不日班师回朝。骆养性与吏部侍郎沈惟炳等人,在午门设崇祯帝灵位行哭临礼,准备于朝阳门外准备迎接太子,哪知等来的是大清的多尔衮。
多尔衮只给出了一个条件:不投降就屠城!
形势如此,骆养性等人只能选择降清。
当时京畿乃至河北一带,遭遇了明军和义军的劫掠,人心惶惶、局势混乱,多尔衮为了稳定局势,为崇祯皇帝举行了厚葬,安抚明朝旧官僚势力,并废除了明朝的苛捐杂税。任命骆养性为太子太傅、左都督,负责总督天津等处军务,又笼络了一批明朝旧臣,稳定社会。
就这样,骆养性成为大清朝的第一位汉人总督。这官职来的太容易,究其原因,还是多尔衮认为他在明朝旧臣中的号召力,需要利用他这样的人稳定局面。
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大清与南明弘光政权谈判,骆养性被怀疑与南明暗通部曲,革职为民,但多尔衮念其迎降有功,故只革去总督之位,任留太子太傅、左都督衔。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大清朝廷为了安抚汉臣,讨论降臣功绩,骆养性被加授太子太师,并无实权。
直到顺治六年(1649年)二月,骆养性被任命为浙江掌印都司,他还没有去上任,就生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