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必须有点本事? 看宋以后巩固皇权的办法, 如今看来都是笑话

聪征说社会2024-05-18 15:00:00  10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袁公博

编辑|t

引言

我国历来重视史学,加之近世以来大学制度的勃兴,时至今日,可说我国的史学研究之兴盛冠于世界。

由于历史太过庞杂,穷一生之力而不能尽,只能分而治之,故断代史尤其发达。

研读断代史时,常常可以看到如下表述:

本朝的某某制度,彻底解决了某某问题。

一开始笔者深以为然,然而见得多了,却常常生出一种疑问:“这个问题前代不是“彻底解决”了吗?怎么本朝又“彻底解决”了一次?”。

(史记)

事实就是,这些问题从来没“彻底解决”过。

一、相权与皇权

有人说,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干掉了中书省,彻底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的问题。

真的如此吗?

后来的内阁首辅张居正难道不是实际上的宰相?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万历、李太后想修个宫殿,被“元辅张先生”严厉驳回,张居正难道不是在专权?

(鳌拜)

到了清代,内阁首辅鳌拜专权,欺负康熙母子孤儿寡妇。

康熙大概要仰天长叹:“他们不是说“彻底解决”了吗?”

雍正大帝横空出世,搞掉了内阁,改成军机处,这下该“彻底解决”了吧?

(张居正)

真的解决了么?末代军机大臣袁世凯不还是在专权?不但专权,还能逼着溥仪孤儿寡妇退位,装模作样当了几年大总统就自己称帝了,形同篡位。

其实丞相这个东西早在东汉就废除过,废丞相改设三公,三公也无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可是没多久,尚书令就成了实际上的宰相。

于是又架空尚书台,任用中书门下的秘书治国,中书门下不就是魏晋版本的军机处嘛。

到了唐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成了实际上的宰相。

(军机处)

于是就有了老朱干掉中书省,自以为“彻底解决”的一幕。

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没法“彻底解决”。

皇帝富有四海,总揽事务,可天下那么大,皇帝也不是三头六臂,事情总要有人干。

(皇帝)

并且,人家皇帝打了半辈子仗,或者“当太子,装孙子”熬了半辈子,好不容易当上了这九五至尊,难道就是为了干活?人家就不该“享受享受”?

熬了半辈子的泰昌帝,一上位,就把自己“享受”死了。

皇帝“享受”去了,活谁干?丞相没了,就只能找些秘书,或曰“中书门下”,或曰“内阁首辅”,时间长了,这些人自然有很高的权力。

(袁世凯)

皇帝春秋鼎盛,这些人也不敢造次,可一旦皇权交接出现了缝隙,有了“孤儿寡妇”现象,他们自然要冒出来。

二、地方的循环

有人说,朱元璋在地方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督指挥使司,三权分立彻底解决了地方割据的问题。

是这样吗?

晚明时,那个手握重兵,看着明朝灭亡的左良玉不是在割据?

晚清的“东南互保”又是怎么回事?朝廷和外国人打仗,地方督府“局外中立”了,这岂不是地方割据?

(湘军)

王闿运写《湘军志》时,董狐直笔,大爆黑料,引发湘军将领不满,一度毁版。

其中一条就是指出地方督抚“体日益尊”,有割据之势。

同时代的赵烈文也说清朝必亡于“方州无主”。

不是“彻底解决”了吗?怎么又割据了。

(秦汉地方分权)

其实地方分权也不是啥高招,秦汉就开始用了,郡守管行政,郡尉主军事,监察御史管刑名。

宋朝也有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使的分权。

这些分权的方式跟老朱自以为的“首创”一摸一样,分管的工作都相同。

结果是根本没用。

因为时间长了以后,会出现两种趋势:其一是地方各官员关系处好了,就沆瀣一气,彼此连结,分了和没分一样;其二是地方官员关系关系处不好,就互相扯皮,互相举报,行政混乱不堪,啥也干不了。

(宋代地方分权)

于是中央就出了主意:拍个特派员到地方去吧,监察那些关系好的,调停那些关系不好的。

汉代这个官员叫州刺史,唐代这个官员叫按察使,南宋叫行中书省平章,明中叶后这个官员叫巡抚,干的事都是一样的。

结果就是,州刺史演化为州牧,诸道按察使和节度使合而为一,行中书省平章在元朝打起了内战,督抚割据一方。

转了一圈,又回去了。

道理也很简单,他们权力太大,通着皇帝,敢惹他们,打个小报告你官就没了,于是大事小情都要向他们请示下,请示的多了,就成了实际上的掌权者。

(明代地方分权)

陆游有诗:“往者行省临秦中,我亦急服叨从容。”说的就是行中书省平章的威力。

三、三个帝国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明清的“权臣”,其权威比起前代差远了,比如张居正,他就是有篡权之心,恐怕也做不到。

这又是为什么?

(张居正)

因为三个帝国,秦汉第一帝国,隋唐第二帝国,明清第三帝国,它们的统治基础不同。

秦汉帝国上承商周,封建贵族制还有很强大的残余。

像霍光、曹操这样的贵族,它们的庄园可以“闭门成市”,甚至有“坞堡”,“私兵部曲”,军事、行政一把抓。

这种庄园特别像奠定了日本武士阶级的“不输不入”的独立庄园。

(秦汉帝国)

这些人中,很多人就像先秦时代精通六艺的贵族,会写诗又会打仗。

隋唐帝国是个夹生饭,同时依靠北朝军事贵族和南朝士大夫。一个出钱一个出力,所以强大。

宋朝瘸腿,失去了军事贵族,成了弱宋。

明清帝国就只有士大夫了,士大夫能文不能武,所以明清帝国不长于武功,成祖打不赢越南,清军败给了缅甸,这些地方在武德昌盛的秦汉都是碾压的。

张居正是个神童,擅长考试,但他不能和当年的谢安一样带着北府兵打仗,也没有“闭门成市”的封建性庄园,所以再是权臣,他也没有霍光、董卓的威力。

(隋唐帝国)

到了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让打仗成了技术活,汉族士大夫编练湘军、淮军、北洋新军,士大夫重新掌握了武力,像袁世凯那样有军权的“权臣”就又可以逼着皇帝退位了。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帝王自以为可以“彻底解决”问题,然而他们从没“彻底解决”过任何问题。明清没有秦汉的“权臣”和“地方割据”不是朱元璋多高明,只不过是历史大势。

(明清帝国)

说到底,在历史面前,皇帝也是凡人,凡人的私智小术岂能玩弄得了如刀天意?

朱元璋机关算尽,他的王朝该落幕时还是要落幕。

武昌起义前,瑞澄防火防盗防弹药,最终也敌不过革命风潮之包举宇内。

只不过给后世的文人骚客徒增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4505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