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丁芒与妻子樊玉媛)
2024年5月11日,著名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书法家丁芒在南京逝世,享年99岁。
丁芒一生创作了上万首诗作,中国诗坛广泛流传着“北有臧克家,南有丁芒”的说法。
丁芒婚姻坎坷,与前妻离婚、复婚,后又离婚。1977年,他与樊玉媛再婚。
丁芒再婚遭到了樊玉媛的婆婆,及她3个女儿的坚决反对。1983年,以丁芒和樊玉媛为原型拍摄的电影《月到中秋》在全国公映,感动了千千万万观众。
如今丁芒离世,将樊玉媛推入悲痛中……
01
(解放前的南通)
丁芒原名陈炎,1925年9月出生于江苏南通,父亲是电报局职员。1938年日寇入侵南通,丁芒的父亲拿着电报局给的遣散费,带着一家人逃到乡下。
半年后遣散费花光了,为了生存,丁芒的父亲又带着一家人回到南通。他在白蒲区公所当职员,丁芒的姐姐陈立君在白蒲小学任教。
白蒲小学有些田产,当地人称学田。学校将田产租给当地农民耕种,租费用来资助当地的贫寒子弟上学。
丁芒上初中后,父亲向校方申请了一份助学金。于是,丁芒在南通中学读寄宿,在这里完成了初中、高中学业。
(丁芒书法作品)
校方对拿助学金的孩子在成绩上有要求,丁芒每门功课都在80分以上,每学期能拿到30元助学金。
1943年丁芒高中毕业后,家里没能力供他上大学,他便进入南通合作社当职员。丁芒被分配在白蒲支社上班,单位位于南通的南石桥西堍。
南石桥有几十级台阶,桥东南是法宝寺。每天下班,丁芒都在黄昏里路过南石桥。其时晚霞满天,农家炊烟袅袅升起,寺里的钟声悠扬。
(丁芒《石桥暮归》诗意图)
丁芒触景生情,创作出七绝《石桥暮归》:
南石桥高挹落霞,苍茫寺角晚烟斜。
暮钟敲碎轻波月,邀得清风到我家。
这首诗在南通一家报纸刊发后,丁芒在当地小有名气。
1945年经学长推荐,丁芒进入《江北日报》任职。他既采写新闻稿件,又负责《散文》《诗歌线》两个副刊的编辑工作。
抗战胜利后,《江北日报》被国民党接收,改名为《东南日报》。丁芒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这样一来,丁芒与同事孙天平被报社开除了。1946年3月7日,丁芒在我党交通员的护送下,到达了淮安苏皖边区政府所在地。
而丁芒的同事孙天平、顾迅逸等8名室友,被国民党残忍杀害。丁芒悲愤不已,第一次以“丁芒”为笔名,创作出《一个国统区新闻记者的日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从此,他使用丁芒这个名字,本名陈炎被人忘记了。
02
(新四军华中建设大学校徽)
就在1946年,丁芒以优异成绩考入新四军华中建设大学,毕业后进入华野十二纵三十五旅当战地记者。
丁芒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淮海战役前线采访,后创作出《海鹰》《英雄艇》等有影响的报告文学。
全国解放后,丁芒迎来了创作高峰。1955年,丁芒被调到总政担任丛书《星火燎原》的编辑。
该书由毛主席题写书名,朱德作序,被称为“记叙中国革命战争的东方史诗”。
(丁芒军装照)
(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傣族夜曲》)
1956年,丁芒创作的诗歌《傣村夜曲》,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引起巨大的反响。著名画家叶浅予为该诗配图,丁芒一举成名。
上世纪60年代,丁芒结婚了,妻子也是一名文艺工作者,夫妻俩生下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叫陈倩,长大后也从事文艺工作。
本来丁芒一家四口生活平静幸福,谁知1966年特殊年代开始了,丁芒因出身问题两次被开除党籍,行政降了三级。妻子受到牵连,承受方方面面的压力。
不久丁芒离婚了,一双儿女跟随前妻生活。
(解放初期的丁芒)
然而,丁芒与前妻还是有感情的,加上两个孩子需要完整的家。上世纪70年代初,丁芒与前妻复婚了。
1970年,丁芒从部队转业,回到南通磷肥厂劳动改造,妻子带着一双儿女也在南通生活。
丁芒视诗歌为生命,在收入很低,精神上受到打压的日子里,他每天还要读诗、作诗。这让妻子不能接受,夫妻俩经常发生磕绊。
1975年,丁芒再次离婚了,两个孩子仍跟母亲生活。婚姻再次破碎,给丁芒心里带来巨大的创伤。
(丁芒早年诗集)
如果不是诗歌的激情在他心中燃烧,丁芒很可能一蹶不振。
离婚后,丁芒经常去看望一双儿女,他自己省吃俭用,但每次去看两个孩子,都要给他们买些水果和零食。
每次分别,两个孩子都依依不舍,满眼泪水,丁芒的眼睛也湿润了。
03
(丁芒(左一)和樊玉媛(右一)婚前在江阴澄西船厂浮船坞上合影)
1977年初,丁芒担任交通部直属的江阴澄西船厂的宣传科长。江苏省电视台来厂里拍摄“长山号”浮船坞工程竣工的消息,丁芒认识了女记者樊玉媛。
樊玉媛比丁芒小12岁,是江苏如皋郭元人。她才华横溢,采写了大量有影响的新闻报道,业余时间写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才女。
樊玉媛崇拜丁芒,以仰视的眼光看他。丁芒也喜欢樊玉媛这个善良、朴实、漂亮的女记者。
(樊玉媛与3个女儿)
与丁芒一样,樊玉媛的情感也很沧桑。几年前,她的丈夫王生一因病离世,樊玉媛带着3个女儿与婆婆一起生活。
丁芒与樊玉媛都爱好文学,两人颇有共同语言;加上都经历情感沧桑,彼此互相疼惜。樊玉媛回到南京后,丁芒开始给她写信,樊玉媛每信必复。
两人谈文学,谈工作,谈彼此的儿女,谈过往的沧桑,两颗心贴得越来越近。丁芒每个星期都给樊玉媛写信,往往他的信刚寄出不久,就能收到樊玉媛的回信。
(《两地书》原件三百余封,存南通市档案馆)
很快,丁芒与樊玉媛确定了恋爱关系。樊玉媛的婆婆知道后,坚决反对她再婚,原因是害怕3个孙女受委屈。
婆婆要求樊玉媛一个人生活,将3个女儿抚养大。樊玉媛的3个女儿也反对母亲再婚,尤其是大女儿反应最强烈。
婆婆与3个孙女站在一边,阻止樊玉媛与丁芒生活在一起。
江苏电视台一位副台长是丁芒的老战友,非常支持丁芒与樊玉媛再婚。他还赶到樊玉媛的家里,做她婆婆和女儿的工作,尽管没有说服她们,但给了樊玉媛有力的心理支撑。
(丁芒、樊玉媛结婚照)
1977年 10月,丁芒与樊玉媛再婚了。婚后夫妻两地分居,依然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
1979年5月,丁芒被调到江苏省人民出版社担任文学编辑室副主任。如此一来,丁芒与樊玉媛,及她的婆婆和3个女儿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04
婆婆觉得丁芒取代了儿子的位置,心里很抵触,生活中对丁芒很冷漠,甚至还给他设置小障碍。
樊玉媛的3个女儿不与丁芒说话,在家里对他视而不见,丁芒心里像压着千斤巨石。
(丁芒与樊玉媛)
因为爱樊玉媛,丁芒也以一颗真心待她的婆婆和3个女儿。3个继女喜欢吃富春包子,丁芒去扬州出差时,会给3个孩子带香喷喷的富春包子。
樊玉媛婆婆的退休金不高,丁芒经常给她塞零花钱。
1981年,一位朋友送给丁芒一台电子琴,他姐姐的孩子想要。但为了缓和与继女的关系,丁芒将电子琴带回家,送给了3个继女。他还请了一位朋友,来家里教3个孩子弹电子琴。
3个继女成年后找工作,丁芒出了很大的力。丁芒以自己的爱和真诚,温暖了婆婆和3个继女的心,她们渐渐将丁芒当亲人。
(前排左一二丁芒夫妇,前排右三严恭,后排左一至左三樊玉媛的三个女儿,右二丁芒的儿子)
3个继女开始叫丁芒“爸爸”,喊得自然亲切,发自内心。
樊玉媛的婆婆将丁芒当儿子看待。每年端午节,婆婆都要特意给丁芒包粽子。丁芒最爱吃白面馒头,3个继女经常在家里给他蒸馒头。
很多再婚家庭矛盾重重,本来夫妻相爱,结果因为处理不好孩子的关系,导致夫妻反目成仇,最后离婚。
丁芒能将组合家庭的关系处理得这么好,在圈内传为佳话。
1982年,丁芒的老战友、著名编剧邹安和以丁芒和樊玉媛为原型,创作出话剧《月色溶溶》。该话剧在上海、南京公演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83年,南京电影制片厂将《月色溶溶》改编成彩色故事片《月到中秋》,由严恭执导。主演是夏宗学、袁枚,梅婷也在片中出演一个小角色。
《月到中秋》公映后,感动了很多观众,很多人在影院里一边看一边掉眼泪,被片中浓浓亲情温暖了。
05
1987年,丁芒离休了,依然笔耕不辍。
(丁芒)
1999年,丁芒在《诗刊》发表的四行小诗《箭》,受到圈内外的广泛好评。该诗是这样写的:
走过了弯弯曲曲的路
一百年才找到这张弓
今夜,箭头已定位于弦
做着一个笔直的梦。
行家认为,这首诗“大到民族复兴的百年追寻,小到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全都浓缩在这文采飞扬的诗句里。它相当于传统诗词里的绝句和小令,却又是自由洒脱的新诗。
(《丁芒文集》部分)
2002年,丁芒出版了600万字的《丁芒文集》。
这是一项工程浩繁的工作,樊玉媛为丈夫当助手。夫妻俩废寝忘食,加班加点,用了两年时间将这套书出版了。
丁芒从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生创作了上万首诗歌,他的《苦丁斋笔记》获得过金陵文学奖。
丁芒的诗集《欢乐的阳光》《寒村》《怀念》等,广受欢迎。
他的散文诗集《情人谷》《依然戈壁》,也颇受读者欢迎。
(丁芒书法作品)
(丁芒)
丁芒还出版了《开在枪口的鲜花》《高加索的烽火》等小说,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丁芒与樊玉媛虽是半路夫妻,但感情胜过原配夫妻。樊玉媛一辈子仰视丈夫,甘愿为他付出。
她善良贤淑,将丁芒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与丁芒的一双儿女也相处得很好。
丁芒与前妻的一双儿女都在南京结婚成家,并拥有自己的孩子。丁芒的3个继女也在南京定居,5个子女会经常过来看望丁芒夫妇。
(丁芒与妻子樊玉媛)
丁芒的一双儿女,与樊玉媛的3个女儿见面时有说有笑,彼此没有隔阂。
2020年疫情期间,丁芒的老年病有所加重,多次住进医院。樊玉媛在家里照顾丈夫,由于年事偏高,她几次累病。
2023年9月,丁芒与樊玉媛同时在医院住院。丁芒虽然已经98岁了,看上去没有明显的病态,但记忆力严重衰退。
他只认识妻子樊玉媛,其他人一概不认识了。
(丁芒(1925年9月-2024年5月11日))
2024年5月11日,著名诗人丁芒在南京逝世,享年99岁。他的妻子樊玉媛87岁了,也到了耄耋之年。
夫妻俩结婚47年,结下了深厚的夫妻深情,早已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丁芒离世,樊玉媛内心有悲痛,但她会在坚强中怀念丈夫。
-END-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4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