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与吐蕃长达两个世纪的交锋史上,要说哪一战最炸裂,那无疑就是大非川之战。
10万大唐虎贲军被团灭,千古名帅薛仁贵也被扣上了“有勇无谋”的帽子。
但历史这玩意儿,就是要得经得起推敲。
经过N次复盘和推演,此战最大的败因,竟源于那位自命不凡的“官二代”郭待封。
正是他狂妄自大,不听指挥,最终导致唐军兵败大非川,十万人马折戟沉沙。
那问题来了,祸是手下闯的,但作为总指挥的薛仁贵,在这事儿上到底得背多大锅呢?
西域烽烟
在吐谷浑的鼎盛时期,其领土东端延伸至现今甘南与川西北,南端则达到青海的南部地区,而其西部边界扩展至新疆的若羌和且末,北边则隔着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邻接。
因此,青海地区在吐谷浑的掌控之下,不仅将中原与偏远的藏区拉的更近,还架起了通往西域和西藏高原的桥梁,成为了中西交通的关键枢纽。
因此,在吐蕃北出青海的进军线路上,土谷浑无疑是天选之地。但李世民用实力告诉吐蕃:此路不通。
不过,大唐也是相当讲究,即使对于手下败将,面子也给的很足。
直接答应松赞干布的和亲,就把文成公主送到拉萨去当了和平使者。
公元663年,趁大唐军队在高丽脱不开身,忍不住的土蕃再次对吐谷浑下手。
大唐的女婿吐谷浑可汗诺曷钵与弘化公主逃回凉州。
丢了地盘土谷浑和占了便宜的吐蕃都跑到长安去告状,可自顾不暇的大唐分身乏术,只能先哄哄姑爷,再怼怼吐蕃。算是暂时把这尴尬的局面糊弄过去。
670年,西进的吐蕃又在西域开始挑事,接连攻陷白州等十八州,又联合于阗联手攻陷龟兹。
大唐被迫裁撤了安西四镇的编,西域再次变成了大唐的社死现场,
变本加厉的吐蕃,让高宗面子、里子都丢没了,大唐就是再不想出兵,也不可能了。
盛唐名将收割机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留下的年幼孙子芒松芒赞继位。
此时,禄东赞摄理国政,和平使者文成公主虽然也健在,但在吐蕃政坛已经听不到她的声音了。
667年,禄东赞离世。论钦陵接过其父的班继续摄政吐蕃。
之后的27年里,他对内疯狂整改吐蕃政治圈,对外则强拆了大唐为自己修的“藩篱”,硬是打上门去,和大唐做起了面对面的邻居。
据敦煌文献记载,论钦陵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更是一位文采飞扬,能演善辩的政治家。
王孝杰败于素罗汗山之前,曾致书论钦陵,信中他将吐蕃军队比作猛虎下山、牦牛列阵。
但大唐军队如天降霹雳,轰击岩石,岩石再大又如何能相比?
钦陵复信则以小鸟游鱼之喻,探讨数量与质量的精妙关系,又以松树江河之例,强调持久与坚韧的力量。
他将唐军喻为湖上蝇群,量多而质轻;而吐蕃军队则如镰刀割草,势不可挡。
回信的言辞犀利,让文武双全的王孝杰哑然失笑。
但论钦陵可不是只过下嘴瘾的。此后,他是用一场场实实在在的战绩告诉天下:我说的可不是空话!
战神薛仁贵败在他手上,李敬玄、王孝杰带着几十万大军也被他打趴。
他的赫赫战功不仅在吐蕃境内广为称颂,就是大唐王朝也为之动容色变,裴行俭就说:“钦陵当政,无法图谋”。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吐蕃在西域大打出手。因此,唐朝判断吐蕃国内空虚。
所以只要能搞定吐谷浑,便能彻底斩断吐蕃与西域四镇的联系。
进可直取吐蕃老巢逻娑,退可与西域的唐军会合,夺回龟兹、疏勒、于阗、焉耆这些失地。
公元670年,大唐精心策划了一场军事行动。
高宗委派薛仁贵担任“逻娑道行军大总管”一职,同时任命阿史那道真与郭待封为副总管,率十万虎贲军 “以逻娑为出师之名”踏上了征程。
为了不让吐蕃从西域分兵救援,大唐还给吐蕃玩了一招“围魏救赵”。
让玉河军在西域佯动,摆出一副全力营救于阗的架势,一时间,唬的吐蕃在西域一兵一卒都不敢轻动。
逻娑,即今拉萨。许多人据此推测,高宗希望薛仁贵胜利后能直捣黄龙之意,攻取拉萨。
不过,作为战役的指挥官,考虑到高原作战的复杂性和后勤保障能力。薛仁贵的战略小目标很接地气。
就是帮助吐谷浑复国,打痛吐蕃,迫使其臣服,并交出占领的安西四镇。
攻战乌海
薛仁贵走的路线,跟李靖、侯君集可是一条路,但李靖、侯君集是去收拾土谷浑,而薛仁贵这次却是来助土谷浑重建家园。
都是在那平均4000米高的地方餐冰卧雪。因此,薛仁贵认为,对付吐蕃只能速战速决,迟则生变。
而战胜败实际上,最终取决于唐军是否能卡住乌海,并在此击败敌军。
所以,当唐军到达大非川后,就立即准备进攻乌海。
大非岭地形宽平,如果沿岭布置两道栅栏,就可以保护辎重,于是,薛仁贵命令副将郭待封领两万人,在大非川建立营寨防守,保护物资补给转运畅通。
部署停当后,薛仁贵立刻率主力部队轻装上阵,快马加鞭,一举攻克乌海城,缴获吐蕃储备的粮草物资无数。
然后,又狂奔急进突击到河口击败论钦陵,“击破之,斩获略尽,收其牛羊万余头”。
延宕不进的薛仁贵
论钦陵用兵手法老辣,脑子也转得快。
河口一役,他就看懂了薛仁贵一战定输赢的速胜战术,于是避其锋芒,迅速率军撤场,并没给薛仁贵留下像对付高丽人那样,重创吐蕃的机会。
接连两仗,吐蕃主力都是一触即退。吐蕃农牧双全,骑兵数量把唐军甩了几条街。
万一远遁的论钦陵带着他的精锐骑兵,突然穿越乌海,那后果不堪设想。
基于这样的担忧,素以兵贵神速著称的薛仁贵不敢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而是谨慎地退回乌海城,跟论钦陵搞起了对峙,摆明了就是要把吐蕃给看死了,不让他们生偷渡的心思。
然而,这一决策并未得到所有人的理解。
唐高宗李治也难以释怀,多年后他对薛仁贵说“有人云卿乌海城下自不击贼,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
不服气的副手
郭待封,名将郭孝恪次子,和名相张九龄是同学,在李勣手下混到了将军。
像薛仁贵这种从基层打拼出来的草根儿,他真心看不上眼。
以前是平级也就算了,这回出征居然让他给薛仁贵打下手,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所以,这位将军就经常会搞点小动作,不给薛仁贵面子。
按照薛仁贵的部署,郭待封带人占据大非岭这个险地,守住粮草和装备。在薛仁贵击破敌军后,他再带着辎重去找薛仁贵会合。
为准备应对突发敌情,薛仁贵还特地给他做了应对预案:
如果汇合前,郭待封和辎重遇敌人攻击,可以凭借防御工事,硬抗敌军,支撑到薛仁贵回来夹击打败敌人。
薛仁贵退回乌海城,立刻派兵找郭待封,接应辎重。谁知郭待封压根儿没把薛仁贵的命令当回事。为了抢功,他竟自作主张带着粮草装备缓缓上路了。
当郭待封军刚踏入乌海地界,就被吐蕃前来救援乌海的二十余万敌军给盯上了。
于是,吐蕃军立刻转向攻击郭待封军,“待封军大败,还走,悉弃辎重”。
哪里冒出的军队
唐王可以把公主嫁给土谷浑王。吐蕃攻下吐谷浑后,照葫芦画瓢,也把吐蕃公主嫁给了吐蕃拥立了傀儡国王。
此后,土谷浑历任国王都是吐蕃的姑爷。
虽然论钦陵被薛仁贵稳稳地锁死在乌海,但那凭空冒出袭击郭待封的军队,当然不是穿越而来的,其实他们就是土生土长的土谷浑人。
论钦陵虽然过不了乌海,但他却像三国的钟会支持邓艾一样,派遣了少量精英翻越昆仑山,和吐蕃在吐谷浑地的留守精兵一起,发动吐谷浑人,进攻唐军后方。
吐谷浑人口大致在50万左右,除了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逃唐时,带走了大概数千帐太死忠,土谷浑可以动员的士兵数量绝对不少于20万。
虽然留在故地的吐谷浑人都已经用上了吐蕃的身份证,成了名副其实的吐蕃人士,可强拉的壮丁,也不想去给吐蕃当炮灰。
所以,如果攻击大非岭进展受挫,吐谷浑人斗志必然滑坡。
此时,身处大唐的旧主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战场喊话。吐谷浑人很可能战场倒戈,此战助吐谷浑复国的战略目的也就达到了。
郭待封以为自己是庆功宴上,不能缺席的葡萄酒。其实自己是板蓝根,“有病”的人才喝。
虽然他比拖家带口的土谷浑军队的单兵战斗力强,但在十倍于己的吐谷浑军队群殴下,只有落荒而逃的份。
战场形势瞬间逆转,胜负易手。
退守大非川
雪山作战,补给是第一生命。
虽然薛仁贵此战已获先机,但郭待封军的惨败,让军粮及辎重都被吐蕃军掳掠而去。
在这冰天雪地里,挪个步都难如上青天。粮仗尽没,饿着肚子的唐军别说打到拉萨,就是想守住乌海,也是断无可能。
薛仁贵气的一脸黑线,但也只得撤出乌海,退守大非川。
短短时间内,唐军“轻锐倍道”。
就在低海拔2300的平原地区,和海拔4000米的青海高原上,反复折腾,军营到处都是高原反应而病倒的士兵,非战斗减员的士兵数量直线上升。
唐军退后,论钦陵率部从容越过乌海,追击唐军。
陆续召集的各部人马也增援而至,吐蕃四十余万大军在大非川地区对唐军展开轮番进攻。
一波接一波地攻击,失去粮草辎重,又伤兵满营的唐军根本扛不住,直接被干倒了。
薛仁贵束手无策,只得与论钦陵讲和,率部撤离。
战后的影响
战争的本质特点就是只以成败论英雄。
大非川之战可算是唐朝的史诗级翻车现场。虽然只是一次失败,可大唐的滑铁卢,打破了西域诸国对唐军天下无敌的固有印象。
大非川之战后,吐蕃成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而吐谷浑则失去了最后一线翻盘复国的希望,彻底成为吐蕃附属国。
唐朝被迫撤销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
自此之后,大唐和土蕃间冲突频仍,连年用兵200多年。
大唐边关烽火经年不熄,张守珪、高仙芝、哥舒翰等一干猛人,在铿锵的边塞诗声里,接连杀进历史的硝烟。
逃出升天的的薛仁贵和郭待封等人,气还没喘匀实,从军营里抓走,械送京师。
气急败坏的高宗就派来的大司宪乐彦玮,直接从军营里把他们抓住,然后像押犯人一样被械送到京城。
郭待封“减死除名”,但被炒了鱿鱼,从此下落不明。薛仁贵也连坐革职,心灰意冷,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去了。
从战神被打回了人间,薛仁贵的一世英明都毁在了大非川。虽然之后又被起用,且治政治军成绩斐然,但大非川失败,仍然让他多年后耿耿于怀。
“岁在康午,军行逆岁,邓艾所以死于蜀,吾知所以败也。”
总结:
回顾大非川战败,虽然抢功冒进,擅自进军的郭待封罪不可恕,薛仁贵在队伍领导、指挥、组织方面的失误,也难辞其咎。
但最终还是数万将士的性命抗下了所有。
然而,此战唐军出征前,在战略目标、军事准备、指挥体系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给自己埋的大大小小的雷,难道就应该被放过吗?
历史是多维的,战争是复杂的。
失败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可怕的未必是敌人,而是犯傻的自己。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唐朝大非川之战失败的原因探析》——曾谦、王润青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BQVG6Ge829bSknz2FuTj6C7RMiXoOwXSP970v7UH3JDTWDwxvdwyNMOdGFgBR8pUfD7ZJYiFBIcVK53fkPlT-y7m9JT-f7sFzvtE-9p1fH84XMoGcwuSQ7nrCAFTeVmWTZeACpj7wHQgyXORDDOEj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中国知网《薛仁贵何以兵败大非川》——曲封墨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BQVG6Ge829ZzOMkLY73Vq-Gf120R8vD3IDb4IqWchASEhPw-LbWj6TCXtD7ujee4Om9yb59yDpVokrzgRZL7Ye975LNZUjmnyaju8u1bl1QdhBmaFIqF3u41sg10oBMR859rTE1DcNDoysS-x7kfd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