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著名女性革命家秋瑾与徐锡麟等人在安徽、浙江等地策动反清武装起义。可惜的是,他们主导的安庆起义在当年7月6日失败。
7月13日时,镇压起义的清朝部队包围了秋瑾任职的绍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两天后被清军残忍杀害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遇害后,她的婆婆却拒绝安葬她,而秋瑾丈夫则在两年后病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婆婆拒绝安葬秋瑾
秋瑾婆婆不允许安葬秋瑾,以现代人的角度看来不近人情,也是对革命先烈的侮辱。但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这是正确选择。
秋瑾和她丈夫一家人身份太过特殊。秋瑾是辛亥革命烈士,但她的出身非常复杂。秋瑾一家世代为官,父亲当过知州,1894年调任湘乡县督销总办。
所以秋瑾家世代官宦,是清朝时期的统治阶层,上流阶级,她会支持革命本身就相当反常。秋瑾去世以后,她的家族就算想给她收尸也不敢,秋瑾犯的是以下犯上、武装起义背叛国家的大罪。
而秋瑾丈夫一家人同样也不敢和秋瑾产生联系,因为秋瑾丈夫同样也是官员。她的丈夫王廷均与曾国藩有姻亲,家里是开当铺的,有一定资产。后来王廷均给清朝朝廷捐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官。
1900年,王廷均就已经在北京当官了。虽然王廷均不是科班出身,没有进士功名,但手中有足够多的钱,帮助他在仕途上发展很顺利。
王廷均还一度担任了清朝兵部侍郎。兵部侍郎是兵部副长官,现在来看算是国防部副部长,在清代是从二品高官。
王廷均的兵部侍郎显然是靠捐钱,捐物得来的,但官员身份摆在那里。王廷均作为清朝六部核心官员,妻子却是革命党。秋瑾被杀以后,他们一家人都要跟着吃瓜落。
如果丈夫一家人在秋瑾去世以后,把她拉回来埋在祖坟,马上就会受到当地清朝官僚的打击,整个王氏家族都别想有善终。
当时的清王朝只是到了末期,可毕竟还没有灭亡,所以秋瑾婆婆拒绝安葬秋瑾,是从大局考虑的,她想保护整个王氏家族。
后来秋瑾能够重新埋回祖坟,也和局势的转变有直接关系。秋瑾与丈夫之间是有矛盾的,秋瑾丈夫出生于地主阶级,家境不错,没有经历过民间疾苦,还在清朝朝廷中担任过职务。
让秋瑾丈夫支持革命、反叛清朝他是不会干的,这是在动摇整个清朝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但秋瑾的丈夫又与她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虽然后来秋瑾不顾丈夫反对,不顾家庭反对自费到东京留学,让二人的感情出现了一些裂痕。王廷均也曾出手打过秋瑾,但两个人的感情犹在,秋瑾去世给王廷均带来的打击很大。
秋瑾去世以后,王廷均思想发生了明显转变,他也更加倾向于革命。在人生最后两年,他做了一些支持革命的事情,并且在秋瑾被杀两年后,就英年早逝了。
王廷均去世给秋瑾婆婆带来了很大打击。在王廷均去世快半年后,秋瑾婆婆感念她为王家生儿育女的功劳,才点头答应让孙子王沅德去绍兴把母亲迎回了家里安葬。
这样来看,王廷均和秋瑾的感情还是很好的,只可惜他们最后没能够走到最后。这也和当时腐败封建的官僚体系有直接关系。
二、秋瑾,王廷均的子嗣不一般
幸好秋瑾去世以后,她与丈夫留下来的孩子还算有所成就。秋瑾儿子王沅德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稍微长成以后被送到长沙岳麓书院读书。
在1918年于上海正风大学毕业,是那个年代十分少见的大学生。王沅德本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曾散财帮助正义一方作战。
王沅德十分同情革命和贫困大众,每年到春节的时候,还会让家族长辈开仓放粮,给吃不起饭的同乡放年米。
王沅德也多次资助革命活动,对当地地下党的工作鼎力支持。在共产党员被捕后,他还会主动与地方警察局长交涉保释这些共产党员。
在1951年搞土地革命时,王沅德还主动把自己的所有田产和私宅全部都无偿上交给了人民政府。
后来王沅德在1954年被中央安排到了湖南文史馆担任秘书工作,负责整理自己母亲的相关资料。
可惜的是在1955年的五月,王沅德突发脑溢血逝世,地方上还为其举办了追悼会。王沅德的一生虽然并不波澜,但出身特殊,还能心怀革命、心怀大众,很不一般。
王廷均女儿王灿芝也闯出了一番名堂。王灿芝在1920年时考入了上海竞雄女校,在1928年以优异成绩得到政府资助,前往美国纽约大学读书。毕业后没有留在美国,毅然回国到航校担任教授。
王灿芝是我国的首位女飞行员,也是首位航空学校的女教官,曾被誉为中国女界航空第一人。她在近30年的时间内为中国培养出了大量优秀飞行员。
可惜的是建国以后王灿芝不适应国内生活,经周总理的允许移居香港,后来又去了台湾,一直在台湾生活。到1967年,她因为突发脑淤血而逝世,享年66岁。
所以秋瑾的这对子女都不一般,一个一生都在支持革命,一个是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两个人也都算青史留名。
三、秋瑾是伟大的
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看,秋瑾都绝对是伟大的。她并非出身贫寒,是官宦子弟,从小就是统治阶层成员。却心怀劳苦大众,愿意背叛自己的阶级,为劳苦大众谋取福利,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最后秋瑾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秋瑾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结语
那个年代像秋瑾一样的人物还有很多,正是有了他们的坚持和牺牲,才有了现在的新中国。
这些革命先烈,他们出生在一个黑暗年代,却心怀光明,愿意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和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历史铭记,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也将永远流传。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