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后世遭祸何其苦。
这世间,总有一些事情无法解释,却又感觉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遥想当年,东吴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把蜀国打得一落千丈,甚至可以说,刘备几乎就是被陆逊弄死的。
看着蜀兵的尸体拥塞江面而下,不知此时的陆逊是否想过,这么多的血债,以后要谁来偿还呢?
真正出点子杀关羽的,并非吕蒙
公元221年七月,吴国建业,刘备拒绝求和的消息传来,这让宫殿内的群臣炸开了锅。
刘备此次为报关羽之仇,率领号称八万大军,朝东吴方向推进。孙权试图求和,但刘备执意要战。
经过片刻的思虑,孙权将目光看向了一人,决定将自己的信任以及东吴的命运都托付于他。
此人正是陆逊。
提起东吴当年偷袭关羽一事,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吕蒙,但据《三国志.陆逊传》记载,第一个提出偷袭关羽的人,其实是陆逊。
那还是在吕蒙患病,准备启赴建业之际,陆逊前来拜访临行前的吕蒙。
陆逊向吕蒙建议:“关羽向来骄傲自大,一心只想着北上讨伐曹操,对吴国不存戒心。如今,关羽若是得知您病重,定会更加懈怠。所以,此时正是擒拿关羽的绝佳良机。”
回到建业后的吕蒙,将陆逊的这个主意告诉了孙权。就这样,一个极不仁义的决定产生了。
孙权于是任命陆逊为偏将军,接替吕蒙。
陆逊到岗后,给关羽写信。在信中,他一个劲地捧高关羽,贬低自己,同时鼓励关羽趁势继续讨伐曹贼。
关羽看了信件,捋了捋长须,哈哈一笑。本来他就不认识陆逊是谁,现在见对方如此谦卑,便对东吴再无戒备之心了。
至于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们大家都知道:一生忠义的关羽,终被东吴之不义所杀。
在这个过程中,陆逊与吕蒙作为先锋,一路攻克公安、南郡,陆逊更是长驱直入,拿下宜都。
一拖再拖,一忍再忍
也许是赏识陆逊在奇袭荆州中所展现出的才能,加上吕蒙在杀害关羽后,因病情加重而去世,孙权这一次才决定将陆逊提拔为主帅,以抵挡刘备的复仇之师。
刘备此番杀来,分作三路大军而行。中心军队以水师为主,亦是此战主力,两翼则各由陆军构成,为中军水师提供掩护。
蜀军沿长江三峡奔流而下,在夷陵一带与吴军展开第一轮较量。陆逊显然采取退让战术,他迅速向后撤去,有意识地把战场转移至对自己更有利的地形。
蜀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
刘备趁势继续推进,至夷道、猇亭一线时,再次与吴军交锋,但这一次没有那么顺利。
吴军明显开始发力,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随之上演。
此时的吴军,已经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而是把猇亭这个地方留给了蜀军。
猇亭,古称虎牙山,地势险峻,因此对蜀军来说难以展开兵力,而且这里草木丛生。
除了陆地,猇亭的江面也十分凶险。江面急剧收窄,最窄的地方比上游窄了将近一半,这就导致水流湍急,容易翻船。
眼见这种情形,刘备只好下令将船都停靠在上游,随后让船上人员去到陆地。也就是说,先前浩浩荡荡的三路大军,现在只剩下单一的一路陆军。
而这时候的吴军,开始窝在自家大本营,不出来打了。
刘备为确保后勤补给线的顺畅,命令连绵不断地修建营寨,足足延伸了八百里之遥。
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张南率部分兵力,向驻守在夷道的孙桓发起进攻。
孙桓的身份可不一般,是孙权的亲侄儿,他见自己的部队被围,只好向陆逊求援。
然而,陆逊的决定却是——不救。
他淡定地告诉众将:“夷道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孙桓不会有事。等到我的计策实施后,刘备会全面溃逃,届时,围困自然解了。”
众将半信半疑,只好服从。
陆逊就这样一直拖着,从1月整整拖到了6月,似乎这次打仗对他来说,就像是在“度假”。
相比之下,对面的刘备则是心急如焚。他曾让吴班带领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寻求吴军挑战。
陆逊拒不应战,依然“宅”在自家军营。即使吴班骂得再难听,陆逊也当作没听见。
着急的除了刘备,还包括东吴的将领们。起初,孙权任命陆逊为主帅时,就有一些人不服气,他们觉得38岁的陆逊经验不够,难堪大任。
在东吴内部,有像韩当这样的老将,早在孙策的父亲孙坚时,他就开始为孙家屡立战功了。也有一些其他将领,是在孙策时期加入的,所以论资排辈,陆逊只能排第三。
那些老将可不会认为孙权是在培养未来的人才,而是觉得:我资历更老,凭什么听你的?
面对蜀汉吴班的挑衅,陆逊却保持镇定自若,但这份从容,却被众将认为是畏惧之意,导致他们内心积聚了不满与愤恨。
见自家军营中的质疑声日益高涨,终于有一天,陆逊把他们召集起来,他站在国家的道德制高点上,告诫诸将,大敌当前,吴国只能胜不能败,因此要相互和睦,一心对外。
最后,陆逊还以军法作为自己的威慑之力。
经过这一番教育,众将总算老实了。
手中长剑挥舞,如同死神降临
公元222年六月,正值盛夏,滚烫的阳光炙烤着虎牙山,让人透不过气来。
在这熊熊烈日下,蜀军将士的心态几乎崩溃,战事在无尽的等待中愈发遥远。
面对难以忍受的高温,刘备只好下令全军移至密林,好让兵士们在丛林中得到休憩与整补。
但这意味着,蜀军不得不将营帐布置于山道之上,这不仅会导致兵力进一步分散,后勤供给也将更加困难。
可面对酷暑,刘备别无他选。
“看来,只能等秋日再战了。”刘备默念于心。
然而,对面的陆逊可不这么认为。在洞悉了蜀军动向后,他预感到——良机已至。
陆逊先派遣一支小股部队,进行探查性进攻。探子们回报了蜀军防线的弱点:都是以木栅搭建的简易营寨,四周尽是树林与茅草。
陆逊听闻,嘴角泛起一抹得意的微笑,破敌之策已在他的脑海中勾勒。
决战之夜,黑暗笼罩大地。陆逊下令吴军士卒每人携带一把茅草,突袭蜀军营寨,顺着风向放火。
在夜空中,火焰熊熊燃起,如同狂怒的巨兽,吞噬着一切。蜀军陷入大乱,火光映照着士兵们惊慌失措的面孔,他们四处逃窜,痛苦的呼喊声在山中回荡。
此时的陆逊,手中长剑挥舞,如同死神降临,他大声喊道:“反攻!”
只见朱然首先率领五千勇士,突破蜀军防线,直插腹地;
韩当与之呼应,将蜀军围困;
陆逊则亲率主力,与诸葛瑾、周胤等人在猇亭正面与蜀军厮杀。
与此同时,不远处又有吴军前来加入战斗,正是此前被困的孙桓!他与陆逊相视一笑,先前的误会烟消云散。
吴军步步紧逼,很快攻破蜀军营寨四十余座。
刘备见全线溃败,心惊胆战,带领残兵,朝着夷陵西北方的马鞍山撤离。
陆逊紧追不舍,命令全军向马鞍山发起猛攻——在这里,又有一万蜀兵死去。
刘备历尽艰险,翻山越岭,在蜀军将士“人肉盾牌”的掩护下,终于挣脱了吴军的追击。他带着极度的疲惫与痛心,逃入了白帝城。
次年春,一心要为关羽报仇的刘备,终于能跟他的好兄弟重逢了。
一代豪杰,就此陨落。
陆家三代的命运
在赶走蜀军后,吴军众将先前对陆逊的不满,全都化为了钦佩。
六年后,曹魏进犯东吴,陆逊再任主帅迎战。临行前,百官向其行叩拜之礼,孙权更是亲自持鞭驾车接见陆逊,授予其“黄钺符节”,即:统领全国军队,并代孙权处理一切事务。
可见,陆逊在吴国的地位,已是相当尊贵。
到了赤乌七年(244年),陆逊接替病逝的顾雍,出任东吴丞相。
谁曾想,刚刚步入巅峰的陆逊,竟迅速陨落。
晚年的孙权,越发昏庸,与英年时期判若两人。他不仅常常通过打压重臣来抬高自我,而且,疑心病更是越来越重。
在两位儿子的夺嫡之争中,孙权听信小人谗言,屡次对陆逊进行逼问,导致其最终忧愤而死。
陆逊死后,他的儿子陆抗接替了家业。
六年后,孙权的身体已经非常衰弱,在他的记忆深处,最为刺痛的是对陆逊的亏欠。
那是在建业的某个午后,孙权特意去为陆抗送行,他的眼中蓄满了忏悔的泪水,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之前听信了谗言,对不起你的父亲,更辜负了你啊!”
陆抗的内心百感交集。
次年,孙权驾崩。
孙权去世后,东吴内部接连发生权臣被杀、皇帝被废的政治风波,陆抗均得以躲过。他一直镇守西陵,为东吴贡献一生。
不过,陆抗的儿子们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在陆抗去世的六年后,晋朝军队打破西陵关卡,直抵建业,最后灭吴完成统一。
陆抗的长子陆晏、次子陆景,在此战中均被斩杀,三子陆玄的命运在史书中未找到记载。
至于陆家的四子、五子、六子,相较于家族其他成员,则多了一份上天的眷顾。
陆机、陆云、陆耽兄弟三人皆得以在晋朝崭露头角,尤其是陆机和陆云,他们的才华得到了赏识,担任了显赫的职位。
二陆兄弟,各自才气横溢,后来与成都王司马颖交好,深受后者重用。在“八王之乱”中,陆机更是被司马颖委以重任,掌握二十万大军。
然而,二陆的高位,也引来旁人的嫉妒和不满,首先是因他们吴国人的身份,其次是陆机不善打仗,多次惨败。
司马颖的身边,小人云集。牵秀和孟玖联手向司马颖献上谗言,斥责陆机有反叛之心。他们把事情说得有头有尾,再进行夸大,结果司马颖相信了他们。
于是,悲剧就此展开。司马颖下令逮捕陆机、陆云,还有他们的弟弟陆耽。陆氏三兄弟未能幸免于难,最终三族被诛,血脉断绝。
天道轮回,因果报应
临死前,陆机曾十分悲痛地说道:“祖父火烧连营八百里,今日报应在子孙身上。”
言下之意,陆机是在感慨:他的祖父陆逊,以前在夷陵杀了那么多人,欠下了太多血债,以至于在他们这一辈,要通过夷灭三族的方式来偿还。
据《三国志》中孙权的信件记载,当年夷陵之战,蜀军的真实兵力应该在四万左右。
而蜀军阵亡的将士,推测至少超过三分之二。想象一下,30000具尸体堆积在山间密林,或是浮于江面,这是何等的残酷与血腥。
《三国志》对此用了八个字——“尸骸漂流,塞江而下”。意思是说:蜀军士兵的尸体实在太多,以至于江面都堵塞了。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位将领之所以能够建立功名,是因为他手下的和敌方的士兵,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就拿陆逊火烧连营来说,倘若他不这么做,“万骨枯”的也许就是吴国人了。
不过,在《三国志.陆逊传》中,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嘉禾五年(236年),在一次伐魏的战事中,陆逊为了让魏军不敢进犯,他决定采取虚张声势的策略,乘船顺流而下,朝着魏军正面扑来。
同时,他又暗中派将领去袭击几个小县城,为的就是让曹魏感觉东吴来势汹汹。而其中的一个石阳县,正值赶集热闹之时,结果导致一千多名百姓被砍死。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斩杀一千人根本不能对魏国造成威胁,此举毫无必要,而且,残杀无辜百姓实在违背了用兵之道。难怪陆逊的福祚不会超过三代,到孙子辈就灭掉了。
除了陆逊,他的儿子陆抗,也曾因残忍行为被人诅咒。在西陵之战中,陆抗连婴儿和小孩都一并诛杀,当时就有人诅咒他的后代会因为他的行为而遭祸害。
以上,也许正应了那句话——“世间万事万物,皆为因果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