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2月,德国老百姓守在广播前,听他们的新任总理希特勒发表就职讲话,他向德国人民许诺三样东西:面包、钱、民族尊严。
他说得慷慨激昂,老百姓听着心潮澎湃,期待着新领导人能带他们走出苦难。
当时的德国,一战打了败仗,元气大伤,还要割地赔款,又赶上经济危机,老百姓苦不堪言。
希特勒上台后,真的让德国变富了!外界用“经济奇迹”来形容,只是谁都没想到会发生后来的事。
希特勒是如何让德国迅速变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希特勒的经济奇迹
一战后,德国吃了败仗,直接成了“待宰羔羊”,13%国土被割走,还有15%耕地被划去,还要支付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分摊到个人头上就是3300万美元。
英法等战胜国对德国也是够绝的,又是割地,又是让他背负巨额债务,完了还抢走人家的赚钱营生,比如矿产开采、商船经营、海外殖民地等,基本被战胜国瓜分了。
这样一搞,德国人拿什么还钱?连英国人自己都说,这个和平条件太苛刻了。
德国运气也是太不好了,本来已经很惨了,后来又赶上经济危机,农业生产直接减少了三成,工业下降4成多,金融系统濒临崩溃,外贸总额减少七成,失业率飙升到31%。
老百姓的生活那叫一个水深火热:破产、失业、忍饥挨饿。
不过,神奇得近乎有些梦幻,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上台执政后,德国一下子就从一个债台高筑的弱国,变成了富国强国。
他做了什么呢?主要有几项措施。
首先是增加就业。希特勒上台一年多,德国的失业被消灭了六成,堪称壮举。
为了兑现竞选时许下的解决就业的诺言,希特勒下了猛药,都有啥呢?一是挤出来钱,投入在增加就业的项目上;二是实行劳动力分流,鼓励女人做家庭主妇。
他想了一招:新婚夫妇可以申请贷款,条件就是女方做家庭主妇,生4个孩子,做到了钱就不用还了,这样更多的岗位空出来,人口还增加了。
三是大兴土木,搞基建,比如修机场、建公路等,原则是能用机械的,也用人力,这个吸纳的劳动力相当惊人。
其次,通过财政政策引导,鼓励人们消费,增加投资。
为了刺激消费,政府增加海外采购,还减税,给补贴。此外,政府对物价进行调控,避免陷入通胀的恶性循环。
应该说,这些措施,对经济恢复都是有利的,不过,影响更大的,恐怕还要属对外掠夺。
经济掠夺
希特勒展开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可能有人会问,他搞了那些,基本都要投钱进去,哪里来得那么多钱呢?尤其是他的第一桶金,从哪里来?
答案是掠夺。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掠夺犹太资本。
上台后,希特勒制定了反犹政策,并确定为高级别的国策。在这个政策的指导下,他又出台了一个经济保护法,对资本进行了明确区分。
雅利安人的资本是工业性的,是自己一点一点创造的,是法律保护对象;犹太人的资本是金融性的,是投机的不义之财,不受法律保护。
这个法律实际上,为对犹太资本“剥夺有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有了法律支持,伴随着声势浩大的排犹运动,针对犹太资本的野蛮抢夺拉开序幕。
一方面,民间开始打砸抢,大批犹太人被洗劫一空;另一方面,希特勒出台惩罚措施,对犹太人直接罚款10亿马克,之后更是策划资本吞并,让雅利安资本吃掉犹太资本。
比较有名的,比如德国银行吃掉了犹太人的门德尔松银行,柏林商业公司的雅利安股东赫尔曼家族,吞掉了犹太股东的股份,西门子、德国通用电气,也大肆吞并下游的犹太生产厂商。
正是通过掠夺犹太资本,希特勒拿到了经济改革的第一桶金,所以,他搞起经济改革,才能那么顺利,出成绩又那么及时,让他收割了选民的心,才有了政治资本发动战争。
再一个是掠夺被侵略国家。
希特勒基本是占领一个国家就掠夺一个,他的掠夺是全面的,既有资源,包括粮食等农业资源,机械设备等工业资源,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也有金银珠宝等财富。
他的掠夺也是有策略的,长期的。为了深度挖掘被占领国的资源和财富,希特勒专门建立一套运行机制,来协调德国和被占领国的工农业调度。
至于掠夺手段,既有文的,主要的财政手段,也有武的,那就是直接明抢。
被占领国里面,损失最严重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波兰,200亿美元;法国,500亿马克,苏联,1280亿美元。这是希特勒政府的掠夺业绩。
同时,德国的垄断资本也没闲着,趁火打劫,大肆搞钱,掠夺了50亿马克。
希特勒上台前不是许诺,打击垄断资本吗?那不过是骗骗小企业主的,他是靠垄断资本家支持才当选的,自然会投桃报李。
希特勒就利用掠夺来的资源和财富,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尤其是军事工业生产,而那帮德国垄断资本家,就跟着希特勒后面,躺着赚钱。
他们相互配合,一起打造了所谓的德国“经济奇迹”。
不过,繁荣风光的背后也隐藏着严重的危机,最终,希特勒治下的法西斯德国,只是昙花一现,无法长久。
致命弱点
尽管希特勒把国内经济搞得像模像样,一度出现奇迹式发展,还在被占领国大肆搜刮掠夺,但仍然撑不起他连年发动侵略战争。
希特勒搞的经济改革,实际就是战时经济。随着战事吃紧,他搞了战争动员,鼓励国民一切为前线战争服务,但仍然挽救不了颓势。
实际上,他搞得战时经济,存在很多缺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畸形发展。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他能搞到的资源已经到天花板了。跟日本法西斯一样,常年搞战争,希特勒采用“以战养战”策略,疯狂掠夺,前期确实管用,不过到了后期效果就不明显了。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他单方面大肆掠夺,却不讲究循环发展利用,导致被占领国经济备受摧残,后期拿不出来啥像样的东西了。
另一方面,德军后期在前线老是打败仗,势力范围不断萎缩,再加上,被占领国民族意识日益高涨,反抗运动此起彼伏,掠夺到的资源越来越少。
二是劳动力缺乏。咱们都知道,战争,一个是烧钱,一个是用人。
人的因素在战争中始终是关键因素,除了前线打仗,后勤保障同样需要大量劳动力,尤其是希特勒这种常年搞战争的,更是需要大量劳动力加班加点搞生产。
但是希特勒政府面临的困境是,劳动力严重不足。他一方面强制要求国内劳动力,延长工作时间,进行高强度劳动,这激起了工人的不满。
另一方面,从国外掠夺大量劳动力进行补充,把战俘也送进工厂劳动,不过,国外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积极性也不高,效率跟德国本土劳动力根本没法比。
不过,就这样,劳动力还是不够。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数量却在不断缩水,注定长久不了。
三是工业也撑不住了。随着掠夺的资源和财富越来越难以为继,再加上劳动力短缺,德国的工业生产没啥后劲,到1944年之后就开始萎缩,而此前基础工业早就停滞不前了。
这种情况下,即便希特勒再下什么增产命令,工业部门也是无能为力了。
就拿钢铁来说,到1942年,仅半年时间,钢铁产量就下降了45万吨,之后更是一路滑坡,而希特勒还一再要求增产二三十万吨,显然已经无法办到了。
其他比如石油、汽车、机床等,情况也是如此。
四是经济结构极度不平衡。这个是最致命的,尤其是希特勒发动战争之后,德国的军工一家独大,增长率达到了400%,而整个工业生产呢,增长率只有19%!
从工业生产品的种类来看,生产物资增加了60%,消费物资减少了10%,而生产物资里,军用的又占一半以上,到了后期更是达到了80%。这是工业内部的结构失衡。
如果从整个经济结构看,失衡程度就更严重了,军工业蒸蒸日上,而农业、交通运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尤其是农业,由于军事活动需要,耕地不断被占用,农牧业产量连年缩水。交通是战前规划发展的,战后一直没啥建设,而运送战争物资需求量不断增加,交通运输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总之,当时德国的经济失衡程度,已经远远突破警戒线,后期必然遭到反噬,埋下崩溃隐患。一旦经济支撑不了战争,失败是必然的。
结语
一战后的德国,遭到战胜国最为严厉的压榨和打击,整个国家的氛围,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丧”。
德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危机又是雪上加霜,德国人不仅是绝望,更是愤怒。
希特勒和纳粹党抓住了德国老百姓的这种心理,打出“面包、工作和民族自信”的竞选口号,最终赢得了选民的支持。不过,希特勒打造的经济奇迹,其实质,就是为战争服务的战时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存在致命缺陷,结构严重失衡,无法循环发展,不可能满足战争需要,但希特勒一意孤行,结果注定要失败。当然,他搞侵略战争,灭亡了也不足惜。
参考文献:
丛金龙.论纳粹德国的经济发展(1933-1938年)[D].内蒙古大学,2011.
肖汉森.纳粹德国的经济发展与希特勒的经济政策剖析[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2):50-58+71.
叶晓东,彭爽.试析纳粹德国战时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J].理论月刊,2006,(08):145-147.
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