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大规模反攻已经遭到了根本性失败,不只是没有突破俄军的第一道防线,还被俄军反推了,接连丢掉一些战略要地。
对于乌军的表现,西方深感失望,接连对乌方提出了各种质疑。
乌克兰确实是弱势的一方,但是从第一年的情况来看,乌克兰也曾和俄罗斯打得有来有回,并不是一直被压着打。
但战争进入第二年之后,局势就风云突变,俄军迅速成长,并靠着充足的火力占据了主动权。
之后,乌克兰就越打越迷糊了,总是在一些没多大意义的地方死磕,付出了很多本不应该付出的代价。
西方对此十分不满,再次发声批评。
(巴赫穆特)
美国质疑基辅的态度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称,美国对乌军试图保卫“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领土的战术持怀疑态度。
美媒指出,美国官员一再表示担心,乌克兰在一些地方投入太大,导致士兵和弹药都被几乎没有战略价值的城市消耗掉了。
美方说的这种地方有很多,比如说之前的巴赫穆特、马林卡,还有乌军才撤离的阿夫杰耶夫卡等。
这一次遭到美方质疑的,则是扎波罗热州的拉博季诺。
美国官员认为这没什么意义,很多城市曾经可以很重要,但都被打成废墟了,根本没必要死守,该放弃的领土就应该放弃,但乌军就是要在那些没有意义,且已经守不住的地方强行防守。
(乌总统泽连斯基)
政治因素大于军事因素
乌克兰的这种做法,并不稀奇,可以说贯穿了整个战争。
绞肉战一场接着一场,就是因为乌军总是死守不撤,但无一例外,这些绞肉战最终都是乌克兰输掉了。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基辅当局一直要求乌军死守不退,而这并不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而是出于政治原因,主要目的是彰显泽连斯基的形象,同时也是做给西方看的,让西方看看基辅的决心,以及乌军付出的代价,这样才能要到更多的援助。
对于乌方这种表演性质的防守,西方很看不惯,西方能够提供的援助就那么多,不会因为乌方付出代价太大就提供额外的援助。
西方希望的是乌克兰能够积攒足够的力量,来一波大的,就像第一年的反攻那样。
结果在去年的反攻中,乌克兰非得分散兵力,非要在乌东取得一些进展,结果什么都没捞到。
(乌克兰国旗和美国国旗)
美乌裂痕越来越大
美国对乌克兰怀疑态度源于对乌克兰军事行动的效果,以及对资源浪费和战略价值评估不同的担忧。这揭示了美国在支持乌克兰时所面临的挑战,即如何平衡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与确保资源有效利用之间的关系。
美乌本就不是一条心,只是因为俄罗斯这个共同的敌人“走到了一起”。
美方希望的是,美国主导一切,乌克兰只需要听命行事,但基辅显然有自己的想法,在当了美国的傀儡之后,又不甘心完全任人摆布,想要自己发挥一下。
如果不能在战场方向上形成共识,双方的合作关系只会越来越脆弱,最终导致美乌双双走向失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