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消息引发了我的思考,安徽省委第一巡视组原组长孟庆银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检监察机构调查。为此,在网友评论:他自己一身毛,你还敢派他捉妖怪?这句话非常有意思,但是细想起来却并不是这么回事。其实之所以问这个问题的人,在我个人看来,他是不太懂得中国的官场之道的。我们知道些企业培训的老师讲课非常好,但是他们自己做企业却不一定能够成功。为什么呢?其实是多方面的条件限制的,在对面一件事情之时,讲和做完全是两回事,比如古代赵括的纸上谈兵也是这个道理。
我以前讲过一个故事,南北朝时期宇文泰胸怀大志,曾经想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一统天下。于是就问苏绰:一个国家应该如何治理?苏绰回答:用贪官,反贪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用贪官来反对贪官十分有效,因为贪官知道自己的问题,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问题,就会努力工作。对于反贪官这种工作来说,由于自己以前的亲身经历,他们对一些贪官的手法和方式大多都是轻车熟路,所以工作效率非常高。其实这就是权谋之术的精髓所在。对于一些贪官来说,普通人是很难查清他们的腐败事情的,则必须用贪官来查,才能查清事实。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能不能解释这位网友的疑问,但是就客观情况来看,如果是一个职场小白,想要跟贪官斗智斗勇,那他大概率最后肯定会以失败而告终。毕竟对一个职场小白来说,既不懂得人情世故,又不懂得官场潜规则,更想不到一些人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所以他大概率不会查出什么问题。而用一个有着各种阅历的老油条,特别是自己有过大量亲身经历的人则不一样,他们深谙人性特点,也非常清楚地知道某些腐败分子的手段,所以能够敏锐地觉察到一些不正常的事物,尤其对一些腐败的方式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样看来,用这些人来查处腐败往往是最高效,也是最能够出成绩的。
有人也许会问了,既然这样,一些人给他再送一些礼不就行了?其实并不然。大凡这些人查处的对象,相当一大部分跟自己都没有交集,他们既然自己身处这个环境,也清楚地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不值得为小利而冒如此巨大的风险,所以他们大多都不会吃那一套。只有在他们最信任的人面前,他们的丑恶嘴脸才会展现无遗。诚然,我们也不排除这些人在办案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腐败的行为,但是相对于真正腐败的对象来看,在权衡利弊之下,两者取其轻而已。
有网友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会发展到现在,估计现在处级以上的干部之中,很难能够有人能够独善其身的。虽然听起来似乎比较夸张,但是根据人性的特点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古代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人性都是逐利的,在没有任何利益的情况之下,很少有人会去做一些损人不利己之事。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包青天之类,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口碑与声誉。再比如当年红极一时的县委书记陈行甲,在扳倒了大量贪官之后,他选择了激流勇退。其实在我看来陈行甲是带着一定的任务去的,完成任务之后激流勇退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树敌太多,而中国的关系错综复杂,如果继续晋升或者留任,对他也没有好处,还可能会遭到一些人的报复。
大家不要以为清官是人人爱的,其实并不然,清官只有普通老百姓才喜欢,对于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和贪腐分子来说,那就是他们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对于这些群体来说,清官的存在就是他们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绊脚石。那么又有人问了,只要这些贪腐分子今后改头换面,老老实实做人不就行了。那你又错了,一方面贪腐分子无时无刻不担心自己的坏事露馅;另一方面已经尝到甜头的他们也绝不愿意收手。这其实跟赌博一样,如果你让他作弊赢了一次,你觉得他今后就永远不想作弊么?那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道不同不相与谋的道理。
对于本文开头的那位落马腐败分子,如果他不是在巡视组长的位置上,如果他能够激流勇退,到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落,或者是退休的话,他是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安安稳稳生活下去,除非东窗事发。但是他在这个位置上,就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因为他随时都可能把别人的饭碗端掉,甚至让别人身陷囹圄,所以他自己也需要经得起同样的考验。因为,你在查处别人的同时,别人也以同样的手段来盯着你,正因为如此,所以一旦在这样的位置上,也最容易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和问题,也会面临同样的结局。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08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