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她是末代格格,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格格,毕生都在建设新中国。
她是溥仪的亲妹妹,但又活出了与哥哥完全不同的人生。
她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从满洲国的破碎到新中国的崛起,她的经历代表了无数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普通人的故事。
2004年,在临终之际,她说出了一句溥仪这辈子都不敢说的话。
她就是爱新觉罗·韫欢。
初生
1921年,北京,一个阳光和煦、微风轻拂的清晨,一道曙光照耀在醇亲王府的大门上。
随后,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清晨的宁静。
爱新觉罗家族中最后的一位宠儿,出生了。
仿佛一切都那么岁月静好。
嗯,忽略1921年这一时代背景的话。
当时,距离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已过了9年。
距离冯玉祥发动政变,还有3年。
爱新觉罗家族俨然没有了往日的荣光,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已经让皇城里的人乱了阵脚。
可是,小女婴的出生还是让人无比幸福和期待的。
仿佛以后,他们的日子会随着这个小婴儿迎来新的希望。
小女婴的父亲载沣明白,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这混乱的环境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毕竟,自己的大儿子已经深陷皇权中无法自拔......
载沣为小女婴起名为韫欢,他的大儿子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他也明白,封建王朝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崛起,早已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于是,他没有如溥仪一般困在皇位里。
更不会将子女们禁锢在过去的荣耀之中,反而是鼓励他们勇敢地迎接新的社会和文化挑战。
他特别注重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教育,认为这是了解现代世界的重要途径。
也因此,韫欢自幼就接受了非常独特的教育。
当时,虽然每个月没有了朝廷发来的饷银,但是大户人家的积累还在。
载沣为韫欢聘请了许多杰出的教师。
其中不乏来自海外的学者,他们传授给韫欢的不仅限于中国传统的古典诗篇,还包括了西方的文学、历史以及科学知识。
韫欢的童年时光充满了各种语言的交汇,从她熟悉的满语,到后来学习的英语和法语,她的视野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宽。
这也就决定了韫欢的与众不同,特别是与哥哥溥仪之间的差距非常之大。
然而,正当韫欢茁壮成长时,整个家族迎来了意料之中的变故。
变数
在北京的褪色黎明中,1924年的一场政变震撼了整个帝国,冯玉祥将军的兵变宣告了清朝皇室的末日。
溥仪,这位年轻的末代皇帝,带着不甘和幻想,被迫离开了紫禁城的金碧辉煌。
然而,他却早已习惯了被尊为“皇帝”的日子。
当将士们带着溥仪从朝堂走下时,载沣最后一次带着朝臣向他行了大礼,这也是他们对昔日生活的郑重道别。
对溥仪来说,这天是结束;然而对韫欢来说,这一天或许是新生。
随着皇权被解,醇亲王府的经济状况,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载沣经过艰难的抉择后,采取了节约开支的措施,包括削减教育支出。
这一变动使得韫欢的求学之路变得更加坎坷,部分外籍教师被迫离职,课程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然而,韫欢并未因此而气馁。
她学会了在困境中坚忍不拔,自学成才。
她充分利用家中丰富的图书资源,沉醉在浩渺的中外典籍之中,孜孜不倦地阅读、思考,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见解。
可是,面对哥哥,韫欢的心中依旧充满了混杂的情绪。
溥仪依旧很自大,明明早已失去了实权,却还整日挂着皇帝的名号,即使在家族聚会上,也会摆出皇帝架子,这种态度让韫欢感到既陌生又惊惧。
与之不同的是,韫欢非常喜欢自己的嫂子文绣。
在这段艰难的历程中,文绣对韫欢的喜爱和支持已然超出了姑嫂关系,仿佛韫欢是自己的亲妹妹。
1931年,当消息传来,溥仪与其日本顾问们的亲密合作日益明显,韫欢的不安转化为了明确的厌恶。
她无法认同溥仪的行径,尤其是当她得知溥仪决定与妃子文绣离婚的消息时。她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笑出了声,那是对自身清晰定位的宣言。
1932年,溥仪在日本的策划下南下东北,试图在那里重建一个名为“满洲国”的傀儡政权,以复辟帝位。
韫欢和她的父亲载沣都深知这是一场政治阴谋,没有任何真正的主权。
载沣,尽管与溥仪的关系日益疏远,还是试图通过书信劝阻他,告诫他不要成为外国势力的工具。
然而,溥仪不仅没有听从,反而更加疏远了与家族的联系。
韫欢在这一连串事件中经历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转变。
她决定与溥仪及其复辟行动彻底切割,开始追求个人的自由和价值。
新生
可是,天永远不遂人愿。
接下来的日子里,日本人大肆发动进攻,迫害了无数我中国国民。
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家破人亡,看着这一幕幕,韫欢恨极了。
然而她只是个10岁的小孩子,不能上阵杀敌,只能随着人流四处逃亡。
终于熬到了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全面胜利。
这一刻,载沣的激动溢于言表,韫欢也开心地跑来跑去。
这一年,韫欢已经24岁了,也终于可以安心的过日子了。
他们一家很快回到北京,四哥溥任怀着为国为民的心情,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创办了一所“竞业小学”,想要弥补那些因战争而耽误受教育的孩子。
韫欢一听乐了:四哥,我也要教书,我从小就会读书,也留过学,也让我为大家做点什么吧!
很快,她成了一名老师,她还为自己改了姓名,叫“金志坚”,不再姓“爱新觉罗”。
她也很努力地教育着那些孩子。
可是,渐渐地她发现,民间几乎没有人送女孩子来读书,这在金志坚看来,就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
她认为只有教育才能够赋予女性新的生命,让她们掌握主宰自身命运的力量。
于是,金志坚力排众议,在北京创建了“坚志女子职业学校”。
但是在创办“坚志女子职业学校”的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遭遇了诸多困境。
物资匮乏、资金紧张,再加上社会对于女性接受教育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每一项挑战都在考验着她的毅力。
然而,她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远见卓识,一步步战胜了这些困难。
学校不仅传授课本知识,更加重视培养女性的自我意识,鼓励学生们勇于思考,敢于挑战传统观念。
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即使放在今天也不过时。
金志坚就这样,将大好年华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个人生活。
家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嘱咐她别忘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可是,金志坚并不着急,并不慌张,相信缘分天定。
事实也真如她所说,对的人终将会穿越千山万水来到你身边。
花开花谢
1949年春天,金志坚应邀去参加一场教育研讨会。
会上遇到了一位热血青年——乔弘志,二人相聊甚欢,不一会儿就哈哈大笑起来。
会后,二人的联系渐渐多了,不时聚在一起讨论教育问题,还会一起踏青逛街。
就这样,二人互生情愫。
可是,金志坚是爱新觉罗后代的事情,一直不知道如何与乔弘志说道。
因为她怕,对方一旦知道她的身份就敬而远之,亦或是嘲笑鄙夷。
就这样纠结了许久,金志坚决定了下次见面就将此事告知乔弘志。
可是,令金志坚意外的是,乔弘志听闻她身世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异,没有拉着她问这问那,更没有嘲笑。
这一刻,金志坚知道自己找对了人。
很快,二人步入婚姻殿堂。
乔弘志和金志坚就像一对平凡的夫妻一样。
每天分担柴米油盐酱醋茶,每日一起教学和备课,共同为“坚志女子职业学校”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力量。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
1960年,仅仅与金志坚相伴11年的乔弘志便被检查出来身患重病,发现时已是晚期。
不久,乔弘志匆匆离世,只留金志坚和三个年幼的孩子在这世上。
说不难过是假的,可是金志坚是校长,是妈妈,再大的悲痛也只能留给夜深人静。
后来,她的三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坚志女子职业学校”还成为了北京市女子教育的典范。
直至1979年,金志坚才从繁忙的学校事务中抽身,宣布退休。
可是,放不下教育事业的她依然选择了活跃在教育界,以“返聘教师”的身份,持续影响着新一代的教师和学生。
2004年,躺在病床上的金志坚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叫来了孩子,告诉他们自己还有个名字叫做爱新觉罗·韫欢。
随后,仿佛在代替大哥发言,又仿佛在解释自己的一生:
“我的家族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历史的罪人……我这一生还能够有机会为人民服务,是我最大的荣幸……”
说完这句话后,韫欢溘然逝世。
这一世,她活了两个时代,是韫欢,也是金志坚,更是中国大地上一个平凡的爱国女子。
可是,她又那么不平凡。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06223.html